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大学院校评鉴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学院校评鉴活动于2005年8月18日落下帷幕。随着评鉴结果的揭晓,为未来的大学院校评鉴拥有审视、调节和改进的机制,并不断完善大学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台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于2005年12月26日岁未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由其担当起今后大学评鉴之工作,使高等教育评鉴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这标志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旨。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难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制度体系不完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等教育的"四个自信"不足。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对策是提升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说服力、公信力、感召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德国高等教育体制、特色和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学位培养计划和大学的特色,并和我国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创办一流大学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战线进行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和怎样建设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研究。到1997年汇集研究成果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对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要关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宏观高等教育治理思想、大学建设与人才培养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需要在微观上为之提供合理的实践机制,而大学集群治理在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治理主体、文化建构等各维度上集中反映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因此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机制。这也意味着,探索实施大学集群治理是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战线进行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和怎样建设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研究.到1997年汇集研究成果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对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要关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宏观高等教育治理思想、大学建设与人才培养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教育特色探析李文长教育与政治、经济及文化必然联系的普遍法则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目标的根本性措施。“科教兴国”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应当研究自己——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研究的发端直接起源于学科的建立,并沿着两条并行而又有所交叉的轨道发展,即学科建设与应用性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2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纷纷建立,研究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之中。21世纪,高等教育机构将逐渐步入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也将继续兴旺发达。高等教育机构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将会日益重要,并将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会大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教会大学萌发于19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初得到初步发展。它从两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一是它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种模式;二是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教学人才,他们的经验和学识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初创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院校评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促进大学院校和谐发展的事业。评鉴不是目的,是创造进步的一种手段。了解台湾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学院校评鉴的特色及其未来的走势,可以获得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郭波  王进元 《大连大学学报》2013,(1):102-107,113
中国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虽然历经坎坷,但在普及高等教育、引进大学制度、提高办学效率和促进社会转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社会贡献;同时,其演变也可以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因此,通过对中国私立大学的演变进行回顾和反思,可以更好地认清中国高等教育在大学使命、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等根本问题上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中国的大学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建了柏拉图学园,其当时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等等与同时期的春秋战国以及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思想作比较,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对现当代高等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在强化立德树人、建立评价标准、加强数据治理、实行分类评价、推进持续改进、促进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评价的立德树人导向,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标准,通过数据治理提升高等教育评价效能,通过分类评价提升高等教育评价的针对性,通过强化督导检查让高等教育评价“长牙齿”,并以制度建设保障、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5.
余立 《江苏高教》1995,(1):17-20
在根本点上多加思考──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余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高等教育理论界,早就有同志提出要研究而未果。现在确定研究这个课题,条件成熟了: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是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为中国发展及中国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从理想的目标看,应该以赶超东部地区整体水平为参照。但是,该话题有内涵与外延、理论与实际、横向与纵向的纠结。现实的困境是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体现为观念、投资、布局与集群效应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以赶超东部高等教育为目标的跨越式发展是无效的话题,需要回到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本身来思考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对策。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的直接投资与支持,西部地方政府要夯实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西部高校要做好教育本身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小国、弱国发展成为世界级大国的转变,并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主要由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开放驱动发展、以完善体系支撑发展、以多元投资保障发展、以质量保障促进协调发展五大内涵构成。这是一条探索之路,更是一条自强之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美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供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系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建本科院校的蓬勃发展和面向地方办学的宗旨以及产业技术的社会性需求使得应用型大学建设成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针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五大内障,只有打破学科壁垒、量化考核业绩、推行平台机制、融资社会力量、构建五大管理体制,才能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转向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