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的集权化倾向被日益强化,加之高考制度一统天下,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学校沦为文化沙漠,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非但得不到发扬,反而被日渐压抑。语文最后变成了“千夫指”,有说“误尽苍生是语文”,有说语文祸国殃民的。这些指责都暴露来自语文决策层在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的偏颇,以及一线教师在具体操作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李克仲 《语文天地》2012,(21):73-7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人以智,育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许多方面的品质。在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和人文品质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无论在课程理念,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应当蕴含教学的人文性。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工具功利和应试教育痕迹明显,需要从许多层面彰显和加强语文课堂中教学精神的素养。保证学生在达到课业目标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面临的选择,支持学生在特长方面的发展。因此,语文课程应当从教材本身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目标,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的文学审美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王振坤 《课外阅读》2011,(12):343-343
贯彻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教育中渗透人丈性,成了语文教育本真的回归。语丈教师自身首先须具有丰富的人丈涵养,从而把教学活动的目的和过程的设计完全指向“人”的培养。引导对话式的教学也算是调动学生自己思考,基本上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评析,陶冶学生的审美感官,增强学生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方向和前景。正确地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性,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各种偏差,克服语文教学中单纯为考试服务的倾向,让语文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教学视导中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呈现出喜人势头。但是,也让人隐约地感到,课堂中似乎总是缺点什么,是少了几分厚实与丰满吧。  相似文献   

8.
《重庆教育》2002,(5):12-14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一定的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为新课标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曾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锯子、刨子、凿子等。"显然,叶圣陶更注重的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他认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教师与学生双向体验生命运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不少语文教师却只看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严重地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以至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毛萍 《现代语文》2007,(2):51-5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宣示着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等苇要,它们犹如语文教学的两翼,谁也不可缺。“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基于这一精神,作为一个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康辅 《教师》2012,(15):30-30
高中语文课程教育,应该坚持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范,遵循语言教学的内在特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详细阐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并对如何实施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应侧重人文性.本文从人文性的本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证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精神内涵和文学涵养。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明确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人文教育,这才是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以上关于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的实际背景,本文先分析了国内高中进行语文人文教育的现状,并且对如何提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瞿淑霞 《现代语文》2009,(11):70-70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注重对文本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探究,强化了人文价值的意义。课程标准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认为,注重阅读文本的人文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辨清各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时代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从建国至今,我国曾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每次修改,虽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有所改动,但仅仅是在语文层面上的改革,都没有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效。而当今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眼,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关系到语文学科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大局,其重要性可以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语文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学往往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在课堂上忽视对学生的指导,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使得语文教学毫无新意和活力,学生学习味同嚼蜡,教师教学举步维艰,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性渗透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笔者以自己教学的切身体会简单谈谈自己对人文性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作了探析,旨在阐述人文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教材中的文本是作者的生活感悟和思想升华的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教学中挖掘文本中的人文之道。理解感悟作品的深蕴,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丰富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7,(Z1)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