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有关古今字论述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有关古今字的论述,是体现段氏<说文>研究学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就段注中所有关于古今字的论述材料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实例和对观点的梳理,从而对段注中的古今字观进行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古今字是汉语发展过程中记录同一语言而用不同符号的文字异体现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非常注意对古今字的注释。《段注》对所涉及到的古今字作了大量详细辨析说明。段玉裁认为古今字是因时代不同,随时异用而产生的古今字体不同的异体现象。古今字不同于古文、籀文、小篆和隶书由于字体演变而产生的文字异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汉语大词典》古今字注释问题的调查,指出《大词典》在古今字注释方面存在与自身凡例不合、将古今字注作通假字、是古今字却未注出、以及古字、今字关系颠倒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一些通假字古今字注释有异议,有人认为他把有的古今字注成了通假字,通假字注成了古今字。在此拟通过广泛的资料查询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来源、定义,找出王力和其他学者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字在注释上的分歧,并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5.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三个互不包容的术语。但由于历来学界时其界说不清。以至于今仍纠缠不清。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因出自多人之手,文选注释“某,通某”中。误将一些古今字、异体字,说成是通假字;有些字本有其义或可引中出其义的。也滥注为通某字,而有些实为通假字的却又当注未注;有些某通某或与常用词、通论的论述相互矛盾,或注释前后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6.
周正逵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指导书》把“暮”与“囚”归为一类,为会意字。笔者觉得此说值得商榷。理由如次:一、“莫”与“暮”是古今字。翻开《说文解字》段注,仅能查到“莫”字,释为“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会意”字。而《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都把“莫”当作“暮”的本字。而且它们都是把“莫”与“暮”从意义上当作同一汉字来解释的。“莫”与“暮”音同义近,当属古今字,即“暮”是由古字“莫”分化出来的今字。这种  相似文献   

7.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8.
程俊英、蒋见元在《诗经注析》中认为诗经中有许多通假现象,但其中有一些字释作通假并不妥当。文章对其中部分不合理通假进行考证,并归纳出该书中四种通假注释错误:分别是异体字误作通假、古今字认作通假、滥用通假和本字借字相混。  相似文献   

9.
《汉诗音注》注音体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蜜 《文教资料》2011,(36):100-102
《汉诗音注》十卷,是清初学者李因笃评点汉诗之作。,该书音注主要以《诗经》音为参照,对那些古音韵异之字加以解释,同时对古今音同的字也作了注音。本文旨在对该书注音作分类阐述,呈现其丰富的注音体例。  相似文献   

10.
古今字浅议     
古今字是东汉大经学家郑玄提出的。在《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玄注:“觐礼曰:伯父实来,余人嘉之。余、予古今字。”古今字理论出现后,训诂家及文字家作为研究字义和字源的根据,然而人们对古今字和通假字、假借字则常常混淆,划界不清。因之,对古今字的产生原因及特点,及其和通假字、假借字的区别需要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11.
报刊新闻标题的口语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国内报刊新闻呈现口语化的趋势。这种口语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口语中特有词语的广泛应用;2、顺口溜、打油诗的运用;3、使用感叹号、语气助词以及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4、句式简单。  相似文献   

12.
《席丝女士》是一部拥有众多中国粉丝的德语电视喜剧,近两年通过网络在中国走红,位居各个视频网站的下栽榜和点播榜高位。本文选取《席丝女士》的字幕翻译为研究语料,从语用学的几个不同理论角度来分析当前中国的一些流行语在德语喜剧的字幕翻译中的运用,以期得出此类运用在外国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实践中的合理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佛经文献《贤愚经》中的“颜色”“妻子”等这类古今常用意义上差异很大,古代时充当的是一个词组而今天凝固成了一个不可分的合成词的词语进行分析,阐释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类变化,借助辞书等寻找本词语的演变过程及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玲 《海外英语》2011,(8):380-383
The term "soft power" is coined by a noted American scholar Joseph Nye. It means a nation’s ability to get others to do what it wants without either coercive military or economic pressures, or material inducements. It is the attractiveness and seduction, the resources of which include culture, values, political ideas and policie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soft power concept has gained widespread acceptance and usage. In a global information age and in a multi-polarized world, the US government has all along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to the exercise of soft power in foreign policies. It goes to great lengths to advance its universal culture and values, promote public diplomacy, and shape the world order by helping establish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norms. The US government draws on the resources of soft power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image and thus promote its popularity across the world with a view to serv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s. The idea of soft power improv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power, enriches the practice of the US diplomacy. However, we shouldn’t fail to see that it is based on US superiority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achieving US hegemony. But still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introduce it into our policies.  相似文献   

15.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16.
“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 ,最早见于两汉文献 ,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 :即史文之“直” ,史事之“核” ,史义之“不虚美 ,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 :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以为监戒也” ,目的是“彰善瘅恶 ,以树风声” ,那些专职记事的 ,则“徒闻后世 ,无益当时”。到了唐代 ,“彰善显恶”的“实录史学”成了普遍接受的观念 ,“实录”也成了中国史学传统中的核心术语和概念。“作者性”和“当世性”是“实录史学”的核心。它的首要意涵 ,不在于“过去”的“记录” ,也不在于对“过去”的学术研究 ,而在于一种“当世”精神 ,一种能令其在“当世”呈现“彰善显恶”之意义的精神。然而近代史学对此却多持贬义 ,以为史官之笔 ,不当有主观之评断涉入。传统史学的“实录” ,同时兼赅“真实”与“现实” ,近代史学则重视对“过去”的学术研究取向 ,强调的是“过去的真相”而非“现在的真相”。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在近代史学中被遮蔽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是两套不同的史学世界 ,回归传统史学是当今需要的大方向 ,强调“当世”意涵的“实录”在史学或编史学 (historiography)中被彰显出来的要义 ,应当正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把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新加坡中学生华语词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探讨新加坡华语词语使用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新加坡华语词语使用越来越趋同于中国普通话,但新加坡华语正处于十字路口。论文还以实际观察作为参照,说明本项调查结果是语言使用现状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8.
“回环”(regression)修辞格的划分可细分为七类词,即普通词语、同形同音异义词、多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同形异音异义词、转品词、音似词等。英语、汉语“回环”辞格的发展轨迹有相似之处。回环具有精警简洁的功效,同时有助于强调语义、增加语趣。“回环”修辞格符合均衡中有变通、变化中有整齐这一美学原则,它为人所喜闻乐见,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回环辞格应用广泛,学术界应加强这一修辞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L2学习者的汉语表达中,有些词语间的混淆关系很复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切分、构组,以方便辨析。本文提出构组应遵循四个原则:1)在同一义位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2)在同一用法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3)在不同义位和用法上混淆的词语不宜同组;4)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适当并组。根据这些构组原则,本文还针对多种复杂而典型的混淆情况提出可供参考的构组方案。  相似文献   

20.
谢启昆是清代著名学者,但其生平及著述年月不详,本文考究了其主要事迹和著述的年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