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能毫无保留地拥抱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平 《编辑学刊》2002,(5):45-4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的出版业正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处在这一时代性潮流中的中国出版业必然而且已然感受到这分动力与压力并存的影响,表现出矛盾的心理和浮澡的心态:一方面要承担文化使命,一方面要学会经营管理;一方面要把握大政方针,一方面又要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而后者往往比前者更迅速见效,产生更大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编辑的全球眼光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引领着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特点。就目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国际化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从一般意义上讲,国际化指的是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种活动,它要求从事合作的各方遵从世界通用的操作规则,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按国际惯例来处理相互间的事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打开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大门。经20多年的发展与摸索,中外之间的开放与合作领域愈加广泛和深入,中国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2001年年底,…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选题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杨小岩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编辑人员的选题策划工作,这决不是主观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首先,强调选题策划,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的经济。只要有市场...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机制日益规范,市场法制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构建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我国新闻媒体改革发展实际,能为传播和受众接受的新的新闻伦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和新闻主管部门、新闻从业人员、社会科学领域人士的共识,构建新的新闻伦理体系,包括理论基础、伦理思想、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要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可操作性,既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媒体发展潮流接轨,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与编辑职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个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建设学说、国家学说的补充、丰富和发展,它对我国政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发展,公民道德体系的建设,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想。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伍杰 《编辑之友》1991,(4):8-14
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有久远的历史,但是现代化的出版社是近代才有的。编辑室的出现比出版社要晚。所谓出版,是指一定的物质载体。出版机构用物质生产手段把著作物有目的地接受和传播活动。出版社则是专门从事将作品编印成为图书刊物,或制作成为音像读物和缩微胶片的出版单位。实际上,出版是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发展的晴雨表,随着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出版活动必然增加,出版事业必然繁荣。这就促使出版社内部机构也要变化。编辑室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在这种变化中发展的。古代就有出版事业,有文字就有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7.
谈编辑培训与市场经济梁子杰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为我们绘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蓝图。我国的出版事业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基本前提下,也势必要走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8.
编辑出版一张报纸.就是在经营一种文化,既是经营。就必然有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也就是报纸的消费者。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日益繁荣的同时,不断催生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报纸要主动适应这种新需求.接受信息消费市场的调控。以服务消费者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世界文化浪潮中,树立文化自信不仅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道路的精神内核。它直接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及世界文学格局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学传承的问题,而是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更是中国语言文化向世界发展的起点。因此,探索中国语言文学的有效传播方式成为必然要求与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黄明  纪晓东 《大观周刊》2011,(2):48-48,63
现代社会发展中,世界趋向于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上相互依存、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日益趋同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全球文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却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建筑风格的雷同、地域特色的消逝,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被削弱。如何在建筑的发展中寻求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如何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而又体现自身特色的建筑,成为建筑师关注的问题。建筑设计在追随现代主义的同时,坚持地方传统,并注重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创造出富于地方特色,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的地域性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