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戏曲脸谱,作为一种符号,是一种中国戏曲独有的化妆造型艺术。秦腔,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特有的地域风格和"古调独弹"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它荟萃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甘肃秦腔脸谱分为三大流派,其中,中路秦腔"耿家"脸谱在甘肃业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脸谱带有浓重的巫术色彩,随着戏曲政治化的发展,这种巫术色彩逐渐被专制主义者所利用,形成了脸谱艺术虚假性、仪式性、游戏性、神秘性的特征。脸谱艺术是戏曲政治化过程中政治化最明显、最深刻、最有影响的元素。这种影响不仅是物质上建立了一套以特定面貌表现特定人物性格品质的体系,而且在精神上将人的形象与真实的社会分离,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代名词,并随着戏曲的广泛流传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蕊 《上海教育》2004,(8S):47-48
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明的传承,是激励人们不断向上、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而京剧集中国戏曲舞台之精粹,素有“国剧”之誉,形形色色的京剧脸谱,更以浓郁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令数以万计的人倾倒。京剧脸谱具有辅助演员的表情、增加戏剧的趣味、辅助观众的了解、唤起观众的注意等功用。不同的脸谱,具有不同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戏曲种类都有脸谱。通过脸谱可以开宗明义地告诉欣赏者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伦理特征。脸谱使得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清楚明白,欣赏者一目了然。如何让脸谱艺术与美术课堂完美结合是教师着力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传承,是激励人们不断向上、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而京剧集中国戏曲舞台之精粹,素有“国剧”之誉,形形色色的京剧脸谱,更以浓郁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令数以万计的人倾倒。京剧脸谱具有辅助演员的表情、增加戏剧的趣味、辅助观众的了解、唤起观众的注意等功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化妆手法。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包公脸谱的艺术特点,增强热爱家乡文化的思想感情。3.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活动,增强对民族艺术的兴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相关课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课外收集的有关戏曲脸谱的资料及水彩笔、画棒等。教学重点:1.了解脸谱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脸谱在戏曲中的作用。2.学习掌握包公脸谱的艺术特点,学习几种包公脸谱的画法,分组创编。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播放背景…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导读》2023,(Z1):22-23
<正>推荐书目《京剧脸谱》推荐理由何为京剧脸谱?脸谱起什么作用?脸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什么样的人物勾画什么样的脸谱?脸谱如何发展?《京剧脸谱》这本书可以为好奇的你提供答案。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鲜明绚丽的色彩、犀利流畅的线条组织成面部图案,勾画在戏曲人物的脸上,是中国戏曲化妆的特殊手段。它一端联结着古典文学对历史或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端联结着表演艺术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京剧以其丰富的剧目、优美的唱腔念白、精湛的武功技巧、神奇的脸谱艺术、流光溢彩的戏装头饰和夸张的舞台艺术形象,征服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曾经长期风靡全国。但是,随着各种流行文化的入侵,被誉为  相似文献   

9.
胡宏莉 《儿童音乐》2008,(12):72-73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唱脸谱》使学生理解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2.结合《唱脸谱》的演唱,使学生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3.能有戏曲韵味地演唱《唱脸谱》。4.通过让学生画脸谱、戴脸谱表演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绘画的结合美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莆仙戏脸谱是莆仙戏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以莆仙戏脸谱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资料整合为出发点,分析莆仙戏脸谱图案的文字、动物、线条、器物纹理、纹理夸张化和行为具象化的勾画艺术特征,以及早期与现代的配色艺术特征,并以莆仙戏脸谱“张公”、戏神脸谱“田公元帅”为例,论证莆仙戏脸谱有受到莆仙民间所信仰的神灵形象的影响,民间信仰活动也为莆仙戏戏班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后,概括总结了不同的脸谱艺术图案特征与图案折射出的源自生活的图案含义,进而以莆仙戏较为特色早期的“包拯”脸谱为例,比较分析莆仙戏“包拯”脸谱与其他剧种脸谱的差异性及成因。对莆仙戏脸谱图案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莆仙戏脸谱文化和非遗莆仙戏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卢立杰  徐凤 《鸡西大学学报》2014,(2):148-149,156
昆曲与能乐都是古老的戏剧形式,都有大约600年历史,而今又并列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通过对舞蹈、眼部化妆、舞台布景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昆曲之灵动与日本能乐之静默的不同艺术魅力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女性的面部妆饰,名目繁多,多彩多姿。佛妆是佛教文化对女性面部妆饰影响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影响和浸染时代女性的审美风尚,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妆饰风格。佛妆即是一种文化渊源较深远的女性美饰风习。本文从佛妆的起源、妆饰形式以及发展演变等角度就佛妆对中国古代女性面部妆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从“文以明道”的观点出发,认为文章必须明理、经世致用,同时他对文学创作本身及其规律诸如虚构和奇特等都有着较深刻的认识。他的虚构和奇特观既有时代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回顾法”是西方戏剧较常见的一种结构方法,但如处理不当,极易使戏剧在回顾之中失去其戏剧性。易卜生的戏剧回顾频频,却戏味盎然。易卜生成功处理“回顾”与“戏”之关系的方法是:将过去戏与现时戏有机结合起来;以“回顾”引发和展示戏剧冲突;在“回顾”中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回顾”中发现人物关系,促使人物关系变化,增强戏剧悬念。  相似文献   

15.
从译经僧在对汉语、梵语简单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汉字结构的组合规则就是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构造规则。《说文》就是对汉语字法结构进行深入而系统探究的语言学著作。它对形、音、义三位一体,听觉单位、书写单位、结构单位三位一体的汉字的分析,实际上是对“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构造规则”的探究,是汉语字法理论的总结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的宾白以“传事”为重点,注重以线性结构来转换时空串联全剧,同时又有强烈的叙述欲望,致使宾白溢出角色溢出剧情。这些特点都是叙事学的传承,是叙事学残留在元杂剧中的烙印。元杂剧的宾白不仅构筑了整体的故事框架,而且在细微处反复强化渲染情节线索,不仅为人物的抒情设置了宏观背景,而且营造了戏剧情境。元杂剧宾白中的内心独白又具有自我对话的性质,形成复调叙事的独特韵味,也更有艺术真实性。元杂剧宾白的非动作性、开放性正与西方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封闭性、严肃性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不仅是古代从乐府到词这一音乐文学传播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戏剧的杂剧艺术,由于其曲牌联套的形式,也和音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元人的观念中,对曲的重视更多于对关目故事,戏剧冲突的注意,可以说,元杂剧是成熟的戏剧,但元人普遍的观念中,杂剧创作还在辞章之列,元曲艺术是以曲为本位的。  相似文献   

18.
明清医者形象及其涉医题材,具有通俗性。有病求医、行医救人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明清小说医者形象与元杂剧医者形象比较,母题共通,叙事构成在母题史流程上前后互补。医者成为元杂剧到明清文言小说描写的共同人物,以模式化、类型化手法引起受众兴趣。比起杂剧,文言小说写医者形象,虽娱乐性程度、风格情调不同,但创作动机、采取叙事干预的意图颇为类似。通俗文学母题的模式化、复制重组性质在医者叙事中表现突出。明清小说总试图在旧有题材中引人入胜,描述更简洁,思想容量更大,叙事干预体现得较为隐蔽。  相似文献   

19.
《鸣凤记》是明中期三大传奇之一。在此剧中,作者以史董之笔开时事剧之先河,着力刻画了严嵩一党的骄奢淫逸、横虐残暴,展现了"双忠八义"的忠勇刚强,又通过间接描写隐晦地表达了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讽喻之意。《鸣凤记》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在敷演时事的同时,又道出了历代士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