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课标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性。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宽松、愉悦、自由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一课中,我用董文华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进行导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  相似文献   

2.
地理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泛的学科。要上好这门课,在课堂上必须调动学生的听、看、说等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把文学、图片、图像、声音集为一体的优点,能提供新颖多样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刺激,并在课堂教学中创立多种情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被广泛使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很多误用和滥用多媒体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适宜的多媒体课件,真正达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7.
林育洪 《江西教育》2005,(11):19-20
关于个性化教学的概念,我的理解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和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民 《湖北教育》2004,(23):40-4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听、看,渲染气氛,把学生思绪引入所创设情境中;新授时,借助互联网,开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通过试听感受,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结束教学时,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电化教学在品德课堂中的应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活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学习、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教研,容易出现观摩课与实际上课脱离、研究教学与研究学生脱离、课堂教学与社生生活脱离这三个脱离的现象。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对优化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小学学科中较为特殊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富有激情,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含有政治、历史、地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增强了道德意识,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位品德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教学,即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品德与社会课只有与其他学科,与家庭、社会,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才能得到有序发展。笔者认  相似文献   

19.
在应试教育下,所框定的"教——背——考"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变成枯燥乏味的机械操作,缺少生命个体感悟体验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深思:怎样在现有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我媒体优化课堂过程,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电教媒体的声、形、色、动,立体化地展示认知过程,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教学内容,揭示内在规律,优化教法、学法,使学生主动、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运用多媒体提供形象资料,扩展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