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晶,城市化则是社会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关于城市的发展趋向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一、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1.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从空间角度考察,世界是一...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教育现代化1.关于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如起源、性质、历史进程的角度等)对现代化进行了阐释。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无先生认为,“现代化是人类对人的价值的共同追求,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重要推进力量而促使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过程”。[1]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教育现代化是指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历史过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界定与功能 关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和界定。何谓文化,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有下列几个定义对于我们界定文化的概念是有指导意义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法国);“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德国);“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不同于自然界的自然形成的一切”(原苏联);“文化即文明开化,泛指人类生活的一切内容”(日本);  相似文献   

4.
自然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晶。根据自然文化特点以及解决限制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自然文化的演进可以划分为石器文化、农耕文化(文明)、工业文化(文明)、数字文化(文明)和生态文化(文明)五个阶段,其中生态文化(文明)是人类文化的最高级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形式,都解决了限制人类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使人类及其文化向前迈进一大步,揭示了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遵循自然和重塑自然的过程,反映了人类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创新实践融合的变化过程,推动了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生产大概念与内涵自然生产力的概念早见于李斯特(德国国家经济学派代表人物,1789-1846年)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也曾提及这个概念,之后另外一些经济学著作中也有所涉及,并且还出现了类似诸如土地生产力等相关概念。事实上,对自然生产力的内涵进行严格的界定还不够,也缺乏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容易在使用上出现分歧。有的学者直接引用概念而不加解释,认为它是与社会生产力相对的自然的生产力;有的学者则对概念不以为然,认为这不是马克思的一个准确而文成熟的提法,且与生产力的社会性、现…  相似文献   

6.
浅谈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应用江汉油田油建机关小学许志勤(433100)演示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演示实验是指通过教师成功的实验演示,对学生认识新事物,建立新概念,突破学习难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演示与概念:要建立某种概念,演示最好放...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诗意课堂”的概念 人类认识世界(自然和社会)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科学,二是艺术。自然科学的方法适用于物质世界的研究和认识,用于解读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至今难以成功。社会与人自身情与理、灵与肉的冲突只能用情感、人物、情节等等构成的艺术化方法认识和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产力三题段士云一、生产力的定义问题谈到生产力,学者异口同声的定义是:“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对象世界(自然界)的实践能力”,“生产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造自然界...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时代(黑色文明)未来将要走向综合文明(绿色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依赖自然客体的时代,工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对立的时代,未来的综合文明必将走向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辩证统一,人类通过合理的科技创新,将营造起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0.
加强横向联系搞好各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补充洪湖市代市镇二小邓自武(433204)小学自然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这门学科能使儿童认识了解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一些活动。使儿童从小受到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在阐述化,生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即是化生态的内涵。由于化生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涉及面广,当前宜将和谐人类化与自然环境关系作为突破口,着重进行研究。同时以长江化生态为例,揭示了化生态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深刻认识地区化的根基与特质;(2)有助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开拓地区化研究的新领域;(3)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就有关自然神话形成及汉代自然神话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作出阐述,即(一)人类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并希望对自然施以影响的心理和愿望,是创造自然神话的思想基础;(二)自然超时空的无限性与人类受时空束缚的局限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认识是无止境的,也决定了自然神话的产生是不具时间止限的,还决定了自然神话呈“变体式”的发展与演变;(三)自然神话在两汉时期的演变及两汉时期自然神话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汉代自然神话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就有关自然神话形成及汉代自然神话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作出阐述,即(一)人类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并希望对自然施以影响的心理和愿望,是创造自然神话的思想基础;(二)自然超时空的无限性与人类受时空束缚的局限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认识是无止境的,也决定了自然神话的产生是不具时间止限的,还决定了自然神话呈“变体式”的发展与演变;(三)自然神话在两汉时期的演变及两汉时期自然神话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汉代自然神话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ModendZation)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向,是文明层叠累加的必然结果。美国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布莱克(Black)认为,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能够与今天的现代化相提并论的社会变革只有两次,一次是人类的诞生,另一次是文明的出现,而今天人们所经历的现代化,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放伟大的社会变革产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得(E;,,nstadt)对现代化的形态作了这样的界定:"从历史上看,现代化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②欧美学费普遍认为现代化社会的共同指征为:…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信息技术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新产业革命的核心,信息技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信息技术充实和丰富了现代化的概念,即要走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2)信息技术是实现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3)信息技术是实现“科教兴国”强有力的手段,利用电视教育和电脑普及,将迅速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缩小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和社会》评介李德新(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迄今为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总是自信地过分忙于“征服”自然;而很少考虑去调节由于人类在自然界的作用而产生的矛盾。人们大多沉醉于人类战胜自然的丰功伟绩,很少正视由于人类自己因...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的膨胀、精神道德的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焦点。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1)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确定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和“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离不开自然界,必须依靠自然界来生活,离开了自然界,人类也就失去了自己。自然界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首…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现代化的含义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历史过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目标是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社会的现代化包括  相似文献   

19.
一、基础练兵场(26分)1.阅读语段,完成下列题目。(5分)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幢憬和理想,ning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惠。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卑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所谓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条件总和,而环境教育则是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1972年斯格哥尔摩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认为“教育是环境发展的核心”,发出了加强环境教育的号召.77年第比利斯国际环境教育大会明确很出:“环境教育在现有的课程中是一门新学科,它应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现有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现在常用的环境教育模式有多学科模式和跨学科模式,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