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选取韩国学校文化中的学校组织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三个领域,系统梳理这些领域在1990—2020年的研究主题特征。结果显示,韩国的学校组织文化和教师文化研究较多,教学文化研究较少。学校组织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文化与其他相关变量关系的测定上。教师文化研究以教学业务、教学管理、人际关系等为中心,揭示教师在信念、价值观、行为、语言、礼仪、意识等方面的文化特征。教学文化研究超越了从学科教学角度研究的局限性。后续的学校文化研究有必要严格区分学校文化与学校组织文化的概念,深化教职文化研究,拓宽教学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滦河文化研究与唐山文化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与现实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的学术品位与实践品格的构建与坚守诸关系,认为唐山区域文化研究应有基础性研究、归纳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化与心理学研究基本是把文化与研究对象相联系,即以文化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这导致了文化概念的形式化、抽象化和文化地位的从属化、边缘化。文化概念的本质要求,文化同时应该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相联系,成为检视心理学的视角和推动心理学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文化全球化的内涵、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性、文化多元化的关系、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应对等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对近十年来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促进此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远程开放教育组织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文化代表了一个组织内部各种由员工所认同及接受的信念、期望、理想、价值观、态度、行为、思想方法、办事准则等。远程开放教育组织文化是指远程办学机构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系统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远程特色的包括价值观、信念等内涵的观念体系、行为规范。研究远程开放教育组织文化的目的,加强远程教育组织文化的内涵建设,统一和发扬远程教育的组织文化,以利于远程教育组织的稳步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远程教育办学理念研究组织文化特征、从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开放文化、从远程教育系统结构研究科层文化。从中得出组织文化与远程教育的关系、影响和发展规律等基本结论。针对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组织提出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改善远程教育的管理和环境,共享、传承、发展新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6.
夜郎文化是黔中文化之主体,也是中华文化之组成部分。伴随着夜郎文化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仅停留于表面之显性文化研究已经无法适应现实,应对夜郎文化的隐性文化即其精神实质做出探究,发掘其文化本质。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转化,而此转化需要夜郎文化的研究从单一视角到多维视角、从单独研究到合作研究、从相互争夺到协同开发。以客观、合理、科学的态度,以夜郎文化的本来面貌进行宣传、不虚构和篡改夜郎文化的历史,正确利用夜郎文化的价值为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的多样性问题、红色文化的文化核心问题、红色文化的生成环境问题以及红色文化的演化问题构成了红色文化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体现了文化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加强红色文化生态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对于推进红色文化研究,深刻认识和把握红色文化的本质、规律、特征,增强我们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流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水孕育了生命,江河孕育了人类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化,莱茵河造就了德国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河流纵横交错,流域文化特点鲜明。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研究中,流域文化研究是新世纪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黄河文化史》(李学勤主编,1995年)、《长江文化史》(徐吉军主编,2003年)、《中华珠江文化史》(黄宗伟、司徒尚纪主编,2010年)和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相继出版,展现了专家学者在流域文化研究方面的功力。2013年10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随着学校文化研究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如何来衡量学校文化的优劣,怎样获知学校文化建设的进展、效果等问题,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移到学校文化评估的研究上来。本文从学校文化评估的提出、研究兴起的背景、学校文化评估的维度、标准、模型等方面进行梳理,逐步分析了学校文化评估的发展脉络,并对学校文化评估体系和学校文化评估方法选择进行辨析和考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国先秦地域文化的研究可谓百舸争流,百芳争艳。以山东淄博为中心的齐文化研究、以山东曲阜为中心的鲁文化研究、以陕西为中心的秦文化研究、以两湖为中心的楚文化研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三晋文化研究、以京津为中心的燕文化研究、以江浙为中心的吴越文化研究等等,崛然而起,在研究成果方面,如《齐文化丛书》、《中国儒学史》、《秦文化论丛》、《楚学文库》、《晋国史》、《赵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军事文化研究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其研究种类较杂。本文从“军事文化的概念”、“军事文化心理产生的原因”、“军事文化心理的主要研究内容”、“现实中的军事文化心理”以及“中国军事文化心理研究的未来走向”五个部分对我国军事文化心理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同时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建设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都是从学校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加以探讨,涉及的是文化的客体,即文化客观存在的形态.学校文化实际上是全校师生的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更多的依赖于师生的文化自觉.这就需要从文化主体的视角,逐一研究校长、教师、学生在学校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如何建构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国家主流文化的载体,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对于制定国家文化建设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文章简要梳理了国内高教界关于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并就当前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教学文化研究的兴起,使教学研究由传统的工具论认识转变为文化本体论认识,为认识教学本体性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对教学文化之研究首要在于厘清其内涵,当前之研究对此尚有不足,在分析教学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可从认识论、主体、阶层、表现形式四个方面把握教学文化的研究视角。教学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是人的自由解放的需要,从历史的视角可以将教学文化变迁的形态分为展示性教学文化、传递性教学文化、探究性教学文化三种。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秀莲 《教育研究》2006,27(12):79-83,96
以文化学的视角审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其实质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90年代后,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态势,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同时进行,并均有突破性进展。文化与人性的关系、人格结构的普遍性、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机制、跨文化的普遍性人格特质、文化间的差异与典型人格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6.
谭树卿 《文教资料》2012,(32):66-69
本文拟以学界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为中心,把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历程具体划分为宏观文化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基督教文化研究、道家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等研究角度。以此为切入口,企求尽可能详尽地勾勒出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的轮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传统地域文化的研究也蔚然成风。楚文化、吴文化、越文化、鲁文化、齐文化、晋文化、秦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作为传统地域文化的一支——赵文化,在众多学者的辛勤耕耘下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其标志之一就是辛彦怀、康香阁先生主编、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文化研究》的问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学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论题。学生文化研究的方法引申出的界定多如牛栋,但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还应首推教育社会学对学生文化的研究,因为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学校文化、课程文化、家庭文化、同辈群体文化同学生文化互为关联,密不可分并相互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区分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学生文化的发展乃至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比较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介语研究不断成熟的基础上,中介文化(过渡文化)研究是中介语研究的新领域,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国内,文化教学研究以开展30余年,各种文化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国内英语教学由单一的语言教学转向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教学。通过对中介文化的演变过程研究,有助于更多地了解学习者的文化习得特点,解决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断层文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的发展有连续发展的一面,也有不连续发展的一面,但以往的文化研究中注重连续发展的一面,而仅仅从连续发展的一面进行文化研究,就不可有对文化发展得出全面的结论,导致许多文化的现象不能解释,或者对历史上诸多文化现象视而不见。因此,对文化的研究,既要注重渐进的、累积的一面,也不能忽视断续发展的一面。“断层文化”概念是在对人类文化史上普遍存在的文化失落、文化绝灭、文化裂变、文化跃迁等客观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文化 理论研究的高级范畴。首先,在人类文化史上,文化断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几乎每一地区的文化史、每一民族的文化史中都存在;第二,愈是文化古老的地区,断层烈度和密度也愈大。文化断层的客观和普遍存在,说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间断性发展的一面;文化发展的规律并不仅仅是量变质变规律,还有突变的规律,突变的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会起决定性的作用。沿着文化断层的深入的回溯,可以发现世界各地区古代行民具有强大的科技和文化创新能力,这一点隔着历史的空间和我们自身理论研究视线的遮蔽而对之有所低估。对断层文化的研究,可以弥补当今文化研究的缺漏,对疑古学派长期盘踞文化研究领域形成的偏颇局面也是一种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