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分离过程是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化工分离过程"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生"化工分离过程"的教学方式及实践进行分析阐述,并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实践。从教学内容、讲授方法、教材建设、辅助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相似文献   

2.
从化工产业升级转型后对高职应用化工专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入手,分析出化工行业具有生产操作与工艺管理、产品分析检测及质量管理两个岗位群,对应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应工种,探讨出高职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而对创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设计,以化工产品生产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对接产业需求为目标,提出适应产业升级转型的“五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创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应用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存在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目标同质以及工程硕士各专业领域培养目标同质两个方面。为提高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在培养目标方面需要"去同质化"。引入"ISO9000管理理念",确立以服务需求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学科专家在目标制定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容纳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评价反馈机制,形成以一定制定环节、制定依据和制定原则为基础的规范化培养目标制定过程,并实施基于PDCA循环的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模式,不断提升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使研究生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必须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人才培养,尤其有利于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因此,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通过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对财税专业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实际需求,结合协同创新中心的运作特点,在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措施和培养内容等方面对财税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基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化高端人才,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设置,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搭建了化工实验平台,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条件与质量;针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采取了适应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学位论文管理措施等.目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形成了学科、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行业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行业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却始终存在着培养目标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围绕行业高校如何提高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结合长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重塑研究生培养目标,实施学科“交叉融合”新战略,构建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适合并符合新时代行业高校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企业,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提升和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如何继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各个培养单位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交叉学科培养工程专业研究生和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材料加工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为例,以能力培养与选题过程为重点,阐述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思路与作法。  相似文献   

8.
以南华大学2016-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为依据,通过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专业与职业匹配度等情况,结合就业质量反馈和调查,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双导师制、校企联合培养、建立就业与需求的动态反馈机制等综合路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是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的逐年扩增,其教育质量备受各界关注。以TSR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硕博双维度、培养过程的内卷化表现、质量标准框架的多指标环节,研究表明,可以从内部质量保障和外部质量监管两个维度构建了硕士和博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框架,不同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应呈现不同特色,硕士层次的框架突出职业导向、专业特色及就业竞争力;博士层次的框架突出应用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外语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衡量外语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分析超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学术资源整合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阐释了南京工业大学在语言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计划不完善,研究生论文质量不高,创新点少,教学师资队伍不健全是目前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提高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为出发点,以构建更加合适培养模式为核心,针对造成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生教育的二级学科(专业)设置权从政府下放到高校,学科平台从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学科环境的变化,高校必须要改造过去建立在二级学科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为此必须要: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建立新的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以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为契机,积极创新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适应学科环境变化,大力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强化工程的大化工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持续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强化工程的大化工学科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出了"2+2"培养模式和"平台加专业模块"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化工学科群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了"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重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过程工程"办学特色,使学生历经从科研开发到工程设计整体思路和方法的系统训练。通过实施该项目,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食品机械专业为前身。结合本校食品科学在轻工业领域内的学科优势,确定了食品特色的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重点讨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在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模式,为实现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有益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研究生教育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学科、课程的创新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施PSM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我国应借鉴美国大学经验,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特色出发,分析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该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作为提升人才水平、增强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学科,其国际化视野的要求尤为迫切。研究从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与内涵分析为基础,提出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双语课程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平台搭建为依托的国际化培养体系,为该专业研究生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培养目标、培养条件、培养质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调查数据中得出结论,认为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要调整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引入专业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化工类专业建设、提高化工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文介绍了标准出台背景、标准的定位、标准的特色,重点介绍了标准的内涵——包括培养目标、职业道德、安全与环保意识、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学条件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施、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和鼓励办出特色、与工业界的紧密合作等九方面内容。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坚持"底限"要求,为"专业特色"留有空间;注重毕业"产出"评价,更强化"过程监控与保障";关注学科发展趋势,更重视"行业发展需求"。该标准为规范专业建设要求、指引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对我国化工类专业的整体进步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郑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结合旅游管理学科特点提出了确立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调整教学模式、强化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导师科研指导、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加强产学研联合基地建设和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对策,以推进郑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