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学与创业方式,是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探索.基于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探索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体系对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产教融合体系在具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而产教融合是促进高职教育人才与市场、企业相对接的有效路径,从而促进"产"与"教"共同发展。美国社区学院产教融合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给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已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资源配置的优化、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妥善处理好高职院校在现阶段发展中面对的问题,才能保证其实际效果的发挥。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角度,通过对产教融合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有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已成为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同产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从产教融合机制、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产教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有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特点。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使高职院校贴近社会、推进各方利益有机融合并且完善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基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教育内容、实施途径方面的高契合度,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结合路径,为高职院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提供新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的产教融合政策缺乏互利共赢,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存在可操作性欠缺、激励不足等问题,造成产教融合较为困难。为此,应完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出台切实可行的互利共赢政策,加强协调监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为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发展格局,培养出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使高职教育为产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中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逐步发展和确立的,推进深度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也应该进行明确的定位并符合标准。当前产教融合存在着认识误区、国家意志推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应该切实树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通过政策与法律的支持、文化的融合、事务机构的建立等措施来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技能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产教深度融合视阀下高职农牧类人才的培养符合国农家重视国家农业的政策,也符合现代社会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培养农牧类人才的意义出发,通过研究国内外产教融合的现状发掘在实时高职农牧类人才培养时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产教融合的意义越来越凸显。本文从河北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入手,全面分析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产教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苏杰 《科幻画报》2022,(2):116-117
深化产教融合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能够为社会、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缓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实现教育先行、人才优先的重要举措。因此,产教融合应当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改革领域。当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政府统筹规划、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院校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业组织发挥指导辅助作用,凸显政企行校联动优势,不断拓宽、加深产教融合的层次及深度,推进资源、技术、人员等全方位融合,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目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2.
康亚莉 《教师》2022,(1):93-95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纷纷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随着产教融合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过程中逐渐出现诸多问题.文章首先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而后针对当前产教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了有效对策,以此为高职院校探索生存和发展之道,为社会源源不断培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发展途径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路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给予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新定位新方向,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发展,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供给侧结构的矛盾性,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综合型高质量人才,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系不断完善,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文章通过分析PPP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河南省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成果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校企双方在办学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河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路径: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包,优化产教融合的宏观环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优化产教融合的中观环境;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产教融合的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出真正承担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文章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专业群"专创融合"中存在的专业建设未能满足区域产业创新需求、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度不高、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双创共享实训基地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基于产教融合的深化高职新商科专业群"专创融合"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何鹏 《辽宁高职学报》2022,(11):9-12+28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推进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及地方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高职院校实现与企业多角度结合及创新发展的关键。随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及经济形势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更新与变革的要求。基于此文章结合产教融合的价值作用,通过调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围绕高职院校在推行产教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问题,着力找到快捷、高效方法,实现产教融合在高职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引领发展的代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质的规定性、高职院校发展的竞争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复杂性等的内在要求。产教融合从院校实践发端到学术认同,其组织形式和学理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样态、市场主导的组织样态、教育主导的育人样态等。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背景下,需要高水平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整合生产要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聚行业企业技术专业、业务骨干等高层次人才,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动性,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是产教融合的难点和重点。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开展产教融合的现状入手,阐明搭建产教研创生态链的意义,创新"产教融合线""教研共生线""研创并举线"三线合一的实施路径。通过产业教授引领,以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为依托,以博士研发团队为龙头,实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打造产教研创一体化平台,丰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意义、影响因素和存在瓶颈,提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有效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采取“强化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发挥政府统筹主导作用”“加快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优化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培养培训”等策略,为加快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促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赋能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