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仔细考察新版电影《画皮》对小说原著的改编可以发现,电影的结构是以一个家庭主妇的欲望与恐惧组织起来的。这中间既体现出当前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同时电影本身也反映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唯美的视觉盛宴里,电影让受众在美的艺术形式中消费欲望,满足自我的想象和审美的期待。《画皮》利用电影媒介的诱惑,召唤受众成为窥视欲望的主体,在男权话语的机制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天使"和"魔鬼"两大类,它满足了男性受众的情感欲望,同时让女性受众在潜意识中实现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3.
关于蒲松龄的聊斋小说《画皮》,至今已经被不同时期的不同导演拍成了不同特色的电影。我们拟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主要分析著名导演陈嘉上执导的新版《画皮》,并从三部老版电影《画皮》与新版电影的比较角度,对新版《画皮》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进而概括出了完好型、男人婆型、主体自我型三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周慧明 《家教世界》2013,(2):192-193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画皮》在故事情节和角色设置有很大的变化,这其中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他者"概念,发现影片中三位为爱而纠缠不休的女性只不过是男性欲望和恐惧的投影罢了。  相似文献   

5.
电影《画皮》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改编的。运用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本剧,可以明确角色与主要事件形成的不同功能关系,使剧作的深层意义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6.
徐威 《海外英语》2014,(20):172-173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影视剧字幕的翻译对于国际文化交流起着关键作用。该文以华语电影《画皮》系列为例,试图从Sperber和Wilson关联理论和Gutt翻译观角度,探讨华语影视剧字幕文化层面的翻译,指出字幕翻译必须遵循关联原则,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多种策略,为目的语观众提供最佳关联信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画皮》译文"Painted Skin",意在探讨译者对文言文英译的处理方法。强调为了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应采用多种策略,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画皮》的文化和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8.
<画皮>是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其在人物塑造和创作目的上突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以文学行教化的文学现念,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色彩.这与作者蒲松龄受儒家思想深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画皮》是《聊斋志异》里的一个典型故事,曾多次被搬上银屏,成为人们心中的恐怖经典。陈嘉上执导的最新版《画皮》开创了画皮故事“爱情篇”的先河,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比新版《画皮》和原著的主要人物形象,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以及该影片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冈强 《华章》2012,(26)
100多年的电影历史证明,电影形态进步的最初动力来自于电影科技和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标志着电影进入3D时代.同时也意味着,3D远远胜过了导演和演员对票房的号召力.但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对于人类问题的思考、缺乏意味和情感的创作,只靠一些超炫的镜头、叠加的明星和极具知名度的片名来撑起一部电影,反复使用慢镜和不知所谓的场景设计,把原本空洞无物的故事无限制地拉长,也离成功很远.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塑造了大量的女鬼形象,<画皮>中的女鬼是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美恶对照",而且体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作家当时的生活风貌,揭示了社会的不平,成为古代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女鬼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新版<画皮>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恐怖片多年的沉寂,它以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浓厚的现代意识完成了对中国恐怖电影审美内容上的转向,以对经典的回归与表现的唯美完成了中国恐怖电影审美形式上的转向,在社会意义及视听效果的同步追求中实现了中国恐怖电影一次华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13.
以《画皮》为例,从戏剧化叙事和奇观化叙事两方面探讨主流商业电影的叙事策略,证明《画皮》最终以民俗风情奇观叙事、明星奇观和人情、人性奇观叙事代替了好莱坞魔幻大片的场面特效奇观叙事和性与暴力的奇观叙事,完成了《画皮》从鬼魅故事到"东方魔幻"电影的蜕变。  相似文献   

14.
据人民网消息:2008年10月,崔永元主持的央视《电影传奇》栏目,在蒲松龄故居录制了一台特别节目《画皮》,《百家讲坛》明星教授马瑞芳应邀同观众谈起了她对新近热播的电影《画皮)的观感。马教授在访谈的一节始就幽默的说,“如果我见到制片人的话,我想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可真敢编呀!’如果蒲松龄先生有灵,他可能要在他的坟墓里很好奇地说,这是谁编了这么好玩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由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其中,《画皮》等一系列中国电影作为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其中蕴含的特殊的中国元素,得到了国外观众的喜爱,同时也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与知识做出了贡献。可见,电影字幕翻译在连接不同国家文化、增强各国文化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成为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彝族叙事咒祝诗《孜孜尼乍》与文言短篇小说《画皮》都讲述了一个女鬼的故事,并都有着因果报应、男尊女卑等思想内涵,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但二者在作者、民间信仰文化、作品语言形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二者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电影《画皮》刻意凸显"真爱救世"的主题,结果导致影片情节散落、人物扭曲、主题缺失,这种片面强调崇高主题的作法是当前流行文化中媚俗现象的典型表现。在媚俗与严肃的两难选择中,导演选择了"普世价值"主题——"真爱"作为《画皮》的救赎法门,这又使得《画皮》陷入了主题自我否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食"文化是文化世界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足以看出"食"文化在人民中的重要性,研究中俄的"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在"食"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在中俄两国不断升温的交往中,更好地尊重彼此的差异,推动双方关系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诗经》非仅文学作品,在封建时代的治理秩序中,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周南》作为"诗三百"之首,描绘了儒家对于周代封建秩序的理想化图景。儒家治道的核心从男女开始,经过对《关雎》的疏解,可发现儒家在男女相与之际的若干基本规则,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治道意义。风化的过程,可理解为优良秩序的扩展过程,《周南》从夫妇到父子、君臣,将儒家治道进行了诗化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时尚文化消费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那些与未来“职业”关联不密切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导致了当代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低落,价值体系的混杂。学习上的这种偏离,反映在大学生时尚文化消费中,形成了一些人的消费误区。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时尚文化消费现象的透视,来阐释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