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沿着知识与技能目标展开的课堂教学,重点着眼于知识技能、解题技巧的提高和对结论的理解、记忆,忽略了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隐含的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间一长,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养成"等"教师的习惯,如等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在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船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问题解决”是一种智力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它从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和结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行程问题”的教学为例,提出让“建模思想”在数学课堂落地生根的基本路径,引导学生依托生活实际,层层提炼、逐步深入,逐渐树立起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促进知识构建、思维培养、核心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考试应当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等,还要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水平,考查他们解决现实情景的问题和探索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近三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①知识的理解问题。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问题。③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一些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面对探究性问题,缺乏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缺乏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解决的能力。就自然科学来说,学生非常薄弱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6.
吕自学 《化学教学》2005,(10):10-12
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问题解决的意识、心理过程以及能力的高低。问题及其解决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知识与规则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1问题解决的教学内涵问题解决是化学教学的一个目的。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以利于将来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也是对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肖延华 《教师》2011,(16):74-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转化为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面就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教学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不断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主动思维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的内涵,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创新试题练习,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种新的情境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活动。数学问题解决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解决指的是学生初次遇到的新问题,并非是平时遇到的一般的练习题。(2)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新的,应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的重新组合,至少是对原有知识、技能、方法进行较复杂的加工,是学生克服障碍的一种探究活动。(3)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包括内隐的思维活动和外显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法向量的引入为空间角和距离问题提供了简便、快速的解法.它的实用性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应加强运用法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提高使用向量的熟练程度和自觉性,注意培养向量的代数运算推理能力,掌握向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向量知识解决图形中的角和距离问题,下面就谈一谈法向量知识在立体几何中运用.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从而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用到的知识、技能是前人总结和积累的,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却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有创造性与想像力。一个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的学生;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乐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就已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事物就有自己独特性的看法,会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4.
化学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究学习中,无论是探究的过程还是结果,都与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技能联系在一起。每个问题的解决和研究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与技能,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会促进学生主动加深、拓展学科知识与技能,把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并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5.
李淑惠 《四川教育》2001,(10):30-30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周思波 《四川教育》2001,(10):29-29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一种良好载体,也是解决学习问题的良好策略,更是学习的技能。“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经历预习会顺利地搭建知识间的桥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加速认知的建构,促进学习技能的培育,利于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此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习指导谈个人的管窥之见,希引起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提出 1.1 学习数学的目的莫过于解决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于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目标: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探讨,指出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计算机专升本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所在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为搞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本文列举八个有效措施,以及有待进一步充实提高的四个问题,供参考,以总结经验教训,将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问题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包含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整个过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增加问题导向设计,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还能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但由于问题导向在高校思政教育实施中的差异性,存在师生问题意识缺失、教师对问题把握不到位、教学内容脱离实践、评价体系难以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强化问题意识,加强教师技能培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为思政教育创新性改革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