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经济报道20多年,饱尝了酸甜苦辣。近两年来,我觉得经济报道难度较大,与同仁交换意见,多有同感。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写出可读性强、有感染力的经济报道来,成为许多从事经济宣传的记者共同关心并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闻媒介都把经济报道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宣传,但是,经济报道的主题“浅、散”,力度不够是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练好经济报道的“硬功”, 这个“硬功”,就是指编辑记者强化经济意识,熟悉经济工作,了解经济建设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提高捕捉经济新闻的能力,采写出“外行看得懂,内行不觉浅”的高质量的经济新闻稿件。练好经济宣传的“硬功”,进入“角色”是首要的。经济建设是长期任务。经济报道作为新闻宣传的一个主要内容也非一日之计,这就迫切要求编辑记者从思想上对加强经济宣传要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建设的洪流中。现在新闻界有一种现象,有  相似文献   

3.
报道什么? 11月中旬,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发动一个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以后,我们作经济报道的记者开了个碰头会,大家觉得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报道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个会上,大家肯定了要进行增产节约报道,但是报道什么呢?没有成熟的意见。有的人主张先宣传节约方面的先进  相似文献   

4.
“记者”也者,按《辞海》的解释,是为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记者的工作,一要采,二要访,然后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组织整理成新闻报道。然而,也有这么一种“记者”,对于他所报道的对象压根儿不曾见面,更无一言半语交谈,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报道”。我手头有一封江汉油田的读者来信,说是某报报道他们油田一个宣传科长的事迹,署名记者并未到他们油田采访,更未访问过这位科长和他的同事。原来,那篇报道是从油田现成的材料和报道中摘抄编成的。呜呼,“记者”竟成了“抄者”!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每一部经济报道的电视作品中,记者都要面对着素材中无数个人点和出点。因此,找准出、入点是我们在宣传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入点:要善于沉入宣传中去寻找视角在当前社会接轨、利益重构的关键阶段,电视经济宣传无疑应当聚焦“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但另一方面,“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应是记者们“大写特写”的镜头,因此寻找一个好…  相似文献   

6.
说到企业报道,有些人第一个反应是:“现在效益不好、能宣传的典型少。”不少人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缺乏经验的采访环境。这种感觉有它对的一面.工业企业效益普遍滑坡,现有的典型经验已反复报道过了。也有不对的一面,这便是这种报道定位出编了──看重事物发展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看看成套、成型经验的报道而忽略了不完善经验中的有价值成分。再往深处说,一些搞经济报道的记者还不善于在新的情况下.运用“过程论”的方法观察和研究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由此使企业报道陷入这样一种境况:面面俱到大而全的经验报道多,一事一报…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写给谁看?每一个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或许都应反躬自问:我们为什么写经济报道?经济新闻写给谁看? 长期以来经济报道的主要使命是:宣传经济形势,报道建设成就,指导经济工作。这种以指导工作为出发点的经济报道,其读者群定位自然就是各级党政干部和经济工作领域内的人士。这种读者对象的定位,决定了经济报道的基本内容和报道形式:解释政策、推介典型、总结经验、宣传成就。 然而,有些当时颇为成功的经验,没几年就成了市场上的过眼云烟;有些风光一时的典型人物,几年之后成了阶下囚;一些被誉为焕发了生机的企业,至今仍在…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怎样搞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如何完善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多种媒体的发展,报纸经济报道的职责在强调信息性、实用性的同时,更强调它的指导性、建设性。后一种职责要求经济报道向深度开拓。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搞市场经济了,经济报道相对要容易一些。哪一个企业不愿意宣传自己?哪一个单位没有宣传干部随时提供记者们想要的材料?哪一天没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发布会?领到材料的记者,只要有一把剪刀和一枝笔,就是坐在家里也能写出经济报道来。  相似文献   

9.
今天要说的这个题目,是以改进我们今年报纸宣传,加强记者队伍建设为背景,是从这里想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是引发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记者应当要有自己的拿手戏。从现实情况看,我们的记者有条件、有必要、也有能力唱出自己的拿手戏。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报纸宣传水平、加强记者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记者的“拿手戏”? 拿手戏是个日常用语,实际是个形象说法。就是指记者在这个职业上所表现的风格、个性。是一个记者在采写的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独到的、娴熟的、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的优势,或者某种技巧手段。记者是这样,从事其他行业领域的人也都有不同的“拿手戏”。  相似文献   

10.
时下,新闻界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现象:当一个地区、一家企业经济效益红火时,记者如云,络绎不绝,而一旦效益不佳,滑入低谷时,就难觅记者的踪影。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嫌贫爱富”。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固然要多报道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经营效益好的企业,以指导和推动经济全面发展,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暂时处于低谷的企业不等于不能从正面去宣传,况且它们也更加需要宣传,今年春节期间,《新华日报》组织记者到贫困地区采访,特别是到一些贫困户家中采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难。这组稿件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就立即会想到“观点+例子+数字”。正是在这种旧观念的影响下,“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乏味新闻的代名词。但是从记者多年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经验来看,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妙趣横生、引入人胜。现在在国内发行的多份经济类专业媒体中,  相似文献   

12.
当今,新闻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改革这个主旋律做好文章。我们在从事经济报道十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要搞好改革的宣传,记者本身首先要进行观念的改革,使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在宣传中,要用改革的精神报道改革,要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大胆探索,鼓舞人民投身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每年都要发一个“一号文件”。我们把这些文件都收集在一起,逐  相似文献   

13.
刘静 《新闻三昧》2006,(7):39-39
对于主题宣传,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规定动作”要写出深度、写出特点、写活写好,受读者欢迎,似乎很难。从2005年开始,中央新闻媒体陆续开展了包括“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采访行动在内的主题宣传活动。作为工人日报的记者,笔者参加了其中的一些采访报道,对于主题宣传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和思考。认识要到位在许多人的意识中,主题宣传就是正面宣传,报道的就是成就。因此,一些记者在采访组织主题宣传的报道时,常常罗列出一个地方、一家企业大量枯燥的数据和事实,缺乏新鲜具体生动的事例。由于没有探寻新闻主题背后存在的深刻意义,没有将一…  相似文献   

14.
经济生活中屡有这样的现象:某一企业产值增加、利润上升,于是,这个企业就变成“新闻之源”,要什么新闻有什么“新闻”。整党有经验,改革见成效,横向联合再现生机,双增双节又上台阶……。如果不信,有产值、利润增长的百分比佐证。数字确凿,谁能不信以为真。记者则运用这些数字,宛若魔术师手中的道具,随机应变、变幻无穷,“新闻”也就因而层出不穷,源源不断。这种捕捉新闻的套数相沿成习,习焉不察,甚至变成某些记者津津乐道的“诀窍”,对于进一步搞好经济宣传。实在是有害无益的。经济效益如何,自然是企业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也是经济宣传中不可缺少和轻视的。但报道时要对具体企业的经济成果作具体分析。因为,经济活动是受诸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其中既有主观能动因素,也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如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宣传质量要‘上’去,记者要‘下’去。只要记者扎扎实实地蹲下去,报道质量就必然会上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我觉得,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离开了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即使人下去了,也未必就一定能使报道质量上去。诚然,县市报记者中的多数是积极努力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少成绩。可是,无庸讳言,也确有一些记者怕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报道中存在两种变化趋势。其一,是经济报道的内容由最初的对单纯经济现象的描述和经济政策的宣传,逐步转向对经济趋势的分析和经济矛盾的揭露。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不满足于对“大好形势”的宣传或者是企业成功业绩的夸赞,而是开始探索经济改革中隐藏的深层次矛盾,反思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讨论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过程中的阵痛和前途。其二,是经济报道从业人员(主要是记者)由非专业逐渐转向专业化。翻阅国内有代表性的财经类报纸,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深度的产…  相似文献   

17.
从事党政系统的报道对于晚报记者来说是个“苦差事”。我四年前毕业到《宁波晚报》工作,便接手了这一行。四年的实践,体会了跑党政系统的难处,不过也找到了一些窍门。 我觉得晚报记者从事党政系统报道有“三难”。 一、两头为难。一般来说,由于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普通读者喜欢简洁明了、短小精悍的报道,而一些领导比较关心的是自己出席的活动报道位置有多高、讲话有多长。特别是遇上工作性、程序性的活动和会议,如果不写报道,活动主办单位不高兴,可这样的活动稿件写起来又容易生硬,读者不满意。有时稿件写得短了,读者满意了,可是主办单位或领导往往认为报道不全面,觉得没有一长串领导名单,体现不出会议的重要性。二、出好稿难。人们普遍对报道会议的稿  相似文献   

18.
中宣部关于《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六届政协二次会议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中,在谈到各新闻单位的宣传特色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例如北京日报,这次得到了一个采访名额后,这一个记者就采访了12篇报道,使北京日报关于会议的宣传大为增色。”总结里说的“这一个记者”,就是最近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北京日报政法部记者郑理。他在拚搏会议报道要搞出特色是比较困难的。象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是反映一切经济活动以及与一切经济活动相关联的报道.经济报道,决不是就事论事.一篇优秀的经济新闻,能使读者透过事实受到深刻的启迪,这就需要强化记者经济新闻的“创优”意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经济活动历来就是人们的最基本的活动.因此,经济宣传理所当然地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的重点.我们的记者,采写任何一条经济新闻,都是有目的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实际工作.然而,经济报道不能局限于传递事实,而且在于通过实事传递思想.  相似文献   

20.
徐永兵 《今传媒》2006,(1):42-43
正面宣传是我国新闻媒体做得最多、也应该是最擅长的新闻业务。但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虽然数量多、声势大,取得的宣传效果却并不理想,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的报道总量虽然不大,社会影响力却很强。在一些媒体甚至出现了正面报道记者不爱写、读者不愿看的现象。原本看似简单惯常的正面宣传,却成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问题,这需要引起业界的重视。把脉当前正面宣传,我们可以发现诸多“病征”:——面目雷同,千篇一律。不少正面宣传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这一篇与那一篇只不过是换了单位、人名、地址、时间等等而已。报道的程式和话语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