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传统外交体制的崩溃及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顺应时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开始转型,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由旧的宗主--附庸式朝贡制度,转而接受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表现为中国与藩国对近代国际关系的抗拒及适应过程.中国外交正是在这种惶恐困惑状态中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全文从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被动性调整、传统外交指导思想的逐步解体等方面阐述了晚清外交的"屈辱"转型,对中国近代外交思想转型的历史过程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阐述了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提出、深化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指出其基本内容有坚持独特自主,自力更生的抗日外交、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争取外援,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建立和发展国际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积极开展民间外交、维护国际和平;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争取获得真正独立平等的国际地位的强烈意愿与决心,是毛泽东剖析近代中国殖民化过程总结其教训的结果,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当时我党的外交工作以及制定建国后我党外交政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纳入近代国际政治的格局.洋务思想家作为这一时期知识阶层的精英,通过上疏、著书、办报等形式,将其近代外交观念传播于晚清朝野,由此影响到晚清基本外交制度的某些变化以及传统外交观念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中后期是中国步入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由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逐步向近代外交体系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薛福成的外交思想体现了这一转变.薛福成在其充当曾、李幕僚时的外交思想中就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立场、讲求交涉之道、以实力为外交后盾的外交思想,这已具有明显的近代外交思想成份.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纳入近代国际政治的格局,洋务思想家作为这一时期知识阶层的精英,通过上疏,书,办报等形式,将其近代外交观念传播于晚清朝野,由此影响到晚清基本外交制度的某些变化以及传统外交观念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新梳理了中国近代外交发展的历程,阐释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趋向,同时探讨在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过程中国民意识的觉醒及在此基础上民众对国事的积极参与。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8.
晚清外交官制及其俸薪制度的形成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外交官制及其俸薪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晚清外交官制与俸薪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清政府从传统外交迈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清政府将外交官由临时差使定为实官,并制定了一个依据责任与劳绩状况的增俸晋秩标准,为外交官的职业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交正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型,走入国际正轨.恭亲王奕诉作为晚清政坛中资深的政治家、外交家、改革家,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奕诉由避敌庚申之役崭露头角,与西人交涉中从开始外交思想转变,进而发出自强御侮的呐喊,最终做出开放性的外交实绩与主张,这些观念和认识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外交思想和原则,而同近代的外交观念更为贴近和契合了,进一步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过程中,恭亲王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本文从近代外交机构的正式确立、外交观念的转变、外交体制的更新及外交人材的培养几方面加以论述,对奕在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中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期人们在辛酉政变、洋务运动之外对奕有一个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外交开始于1868年,这时幕籓体制崩溃,近代民族国家诞生,由此形成了新的外交主体。近代以来的日本外交,主要以"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为中心,具体表现在"改约外交"和"扩张外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总理衙门存在四十余年,虽非正式外交机构,但在近代中国同西方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总理衙门的设立步履维艰,但清政府在屈辱和无奈中终于缓缓地拉开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帷幕。随着这一机构的演变、发展,中外交涉逐渐向规范化和近代化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相当多的“学人”任事干外交,担当重要的外交职务,乃为民国外交人事结构变动的新景观。这一变动打破了长期以来职业外交官对整个外交界的垄断,造成外交人事结构新的重组以及“学人”自身角色地位的转换,同时也引发了他们与职业外交官在外交理念上的矛盾与冲突。而这一切显然与国内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现代外交发展的走向有关。  相似文献   

14.
均势观是产生于西方国家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在洋务时期传入中国,对洋务时期的外交产生重大影响,实际上代表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方向。虽然均势外交的最后结果的确是失败的、屈辱的,但其运用的过程却有一定的进步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协调内政和外交的关系,是检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从外交和国际战略层面理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真正把外交作为内政的延续,做到外交为内政服务,外交为人民服务,外交为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6.
顾维钧是现代中国名的外交家,他主张自主外交、超党派外交和和平外交。分析顾维钧与中国现代外交,探讨个人、外交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外交官的事业,并不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而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国家的强盛,才能根本改变外交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强文化外交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作为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支柱,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文化外交是他国了解中国、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中国提升文化竞争力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资源;是中国应对文化挑战、维护文化主权的重要方式。我国要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外交,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需要,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马建忠是近代传播西方外交理论的先驱。他在一系列作中,不仅比较详细地输入了国际法史、国家主权观念、均势理论,介绍了西方培养专业外交人才的制度,还在实践中积极运用,从而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涉外体制在与近代西方的碰撞交汇中逐渐崩溃,近代驻外使节制度的创立成为外交近代化的重要一环.洋务思想家作为这一时期知识阶层的精英,在促成和推动使节制度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华夏中心说在中国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华夏中心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古代、近代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