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藏铜镜     
刘勇先 《收藏》2008,(10):86-88
我是一名退休百姓,没有多余的资金收藏高档古铜镜,但几年来也收藏到多面普通铜镜,常拿出来把玩,同样增加乐趣。  相似文献   

2.
陈晓友 《收藏》2006,(6):85-85
扬州铜镜有悠久的铸造历史,汉高祖刘邦封宗亲刘濞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史记&;#183;吴王刘濞列传》记:“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丰盛的铜矿,闻名天下的能工巧匠,使扬州铜镜质精艺良,品种繁多。从笔者家藏的四枚铜镜,也可窥见扬州铜镜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3.
王连根 《收藏》2011,(4):92-92
1999年春天,我们去藏宝楼淘宝,巧遇江西老表摊位上有一面宋代许由巢父故事镜,经讨价还价,最终以数百元成交,珍藏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4.
家藏老锡器     
殷生岳 《收藏》2010,(12):92-93
锡器曾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之物。20世纪五六十年代,锡酒壶、锡执壶、锡茶壶、锡烛台、锡茶罐、锡果盘、锡蜡扦、锡香炉、锡印盒、锡粉盒等锡器还是普通百姓人家的日常用具,在城镇、农村随处可见。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器皿制作材料的更新换代,老锡器巳退出生活领域,大量锡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废铜烂铁一起遭遇收购、回炉的命运,部分存世的锡器逐步进入藏品领域。  相似文献   

5.
苏强 《收藏》2013,(5):112-129
铜镜是古人照容的用具。根据考古资料,我国铜镜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经过商、西周、春秋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发展成熟。汉、唐时期,我国铜镜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性上发展到繁荣和鼎盛。之后,铜镜的艺术性逐渐降低,实用性增强,至清代逐渐被玻璃镜取代。  相似文献   

6.
魏伟 《收藏界》2013,(5):63-64
近些年,紫砂壶这种传统的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被推崇、被热卖,体现了现代都市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追求。但是,紫砂壶并不是紫砂艺术的全部。几百年来尤其是近现代,有相当多的紫砂艺人试图进一步开拓紫砂艺术的视野,创制了一些艺术水准与紫砂壶一样甚至更高的陈设器,这些艺术品  相似文献   

7.
季江生 《收藏界》2010,(7):66-68
收藏紫砂壶,首先要了解壶的制作工艺和紫砂发展史。一般应从年代、泥料和艺术三方面考虑,方能收藏到上品的紫砂壶。年代是指老壶与新壶的区别,一般讲老壶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使用传承,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是研究紫砂发展史的实物佐证。同时存世日久、表面形成的自然包浆更便于赏玩,因而同样条件下老壶价值高于新壶。泥料是指做壶的材料,宜兴紫砂分紫泥、朱泥和绿泥,烧成后三种原色分别为紫色、红色和米黄色。由于泥料配比、窑烧温度上的差异,出窑后器物颜色相差很大,紫有深浅、红有浓淡、黄有强弱,这就使紫砂壶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艺术是指制壶人的水平高低,是衡量紫砂优劣的主要标准,依上面三点,下面将笔者家藏的几把紫砂壶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祁建铭 《收藏》2012,(8):90-90
笔者藏有一面东汉时期的古铜镜,包浆乌青黑亮,在碧绿斑锈点缀下显得格外雅致古朴。其圆形、圆钮、圆钮座,镜面微凸,直径9厘米,重118克(如图)。尺寸虽小,但制作精湛,古代工匠采用浮雕技法,在方寸之间创造出迷人的图案,给人以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9.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3,(4):140-140
草叶纹铭文铜镜 蟾蜍形钮,钮座外围绕方格铭文带,铭文逆时针读,各边有铭文二字,共八个字:“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每乳左右各有一对称连叠草叶纹。镜缘饰内向十六连弧纹。纹饰精美、锈色自然。年份为汉。  相似文献   

10.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1,(3):136-137
连弧纹铭文铜镜 此铜镜直径15厘米,圆钮,连珠纹钮座,座外有内向八连弧纹,外区铭文一周,字体古拙,有力。窄素缘。镜面绿锈深沉,红斑自然,品相完好,年份为汉代  相似文献   

11.
蔡森林 《收藏》2013,(11):132-136
2013年盛夏,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董事会一行。冒着酷暑,如约去拜访著名铜镜鉴藏家冯毅先生。走进冯氏寓所。但见客厅中错落有致地置满了各类专业典籍、图录和资料,尤其是四周墙壁上制作精美的极品铜镜拓片,已尽显主人品位的雅致、藏品的精湛。  相似文献   

12.
刘家林  郝勤建 《收藏》2008,(5):88-91
铜镜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特色藏品之一,保存完好的铜镜多达400余面,它们大多源于考古发掘,也有部分为传世品。其年代上白战国下至明、清,纹样绚丽多彩,琳琅满目,极显时代特征。在这些馆藏铜镜中,最具典型特色的当属战国时代的铜镜。  相似文献   

13.
陈康 《集邮博览》2001,(7):34-34
中国人原本是不吸烟的,按照传统的说法,哥伦布到达美洲,除了发现新大陆外,同时也把烟这种新鲜玩艺带到了欧洲。烟又是什么时候传人中国的呢?有人说是在明代万历年间,也有人说元代时就已经有了。而本要说的不是吸食的烟,而是吸闻的烟。要吸闻烟,就少不了盛烟的器具,那就是鼻烟壶。  相似文献   

14.
宋康年 《收藏》2009,(10):92-94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其经济、文化均居于世界前列。当时铜镜铸造业积极革新,在形制、纹饰、材质、铭文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均超越了前代,呈现了一种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笔者收藏紫砂壶多年,尤其对蛋包壶这一壶型情有独钟。蛋包壶这一造型始于何时,无确切文字记载,我们见到的最早的传器是邵大亨蛋包壶。邵大亨是宜兴川埠上袁村著名壶艺人,清高熙《茗壶说》载: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  相似文献   

16.
张景丽 《收藏》2010,(9):83-87
中国铜镜经过千年的发展后,到唐代迎来了第二次顶峰。唐代铜镜不仅存世量多,并且器形突破了圆形的限制,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形、亚方形等铜镜。制作工艺方面,  相似文献   

17.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1,(11)
栏目主持:王蔚华鉴定:《收藏界》文物古玩鉴定专家向专家借双慧眼给藏品讨个说法专家依据藏品照片得出鉴定结论,仅供参考。照片鉴定每件收费50元。如需刊登交流,另加刊登费100元。四乳四虺纹镜此铜镜直径16厘米。圆形,圆钮,12连珠纹钮座。座外有一圈左旋的栉齿纹与凸起的环带。两圈左旋栉齿纹内四乳四虺纹相间环绕四虺成S钩形身体,空隙处饰草叶及禽鸟纹。素宽平缘,镜体硕大。镜面绿锈、红斑自然,纹饰精美。年份为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18.
冯毅 《收藏》2011,(1):132-133
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收藏到了第一个古铜镜。那时,朋友手上有两个古代铜镜,第一眼看到它们,就被上面精美的纹饰吸引住了,立刻决定买下。那时,1万元买一个铜镜,很多人看不懂,说我傻,花那么高的价钱,买回来也不知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19.
杜迺松 《收藏》2008,(1):122-127
2007年10月中旬,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湖北荆州市召开,主旨为铜镜文化,有多位铜镜研究专家与会。会议就铜镜的内涵、源流、纹饰及其制作工艺等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本期我们选发杜迺松、孙克让、董亚巍、王棣四位先生的文章,希望能对铜镜收藏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刘良佑 《收藏》2006,(5):148-149
息斋主人是著名收藏家,其文物赏鉴功力之精到,收藏海内外文物品类之广泛,素为文物界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