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游鬼仔岭     
每当我游览湖光山色的时候 ,每当我参加野炊活动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次秋游鬼仔岭的情景。鬼仔岭在万家庄乡的东部。以前我听说过 ,但从未去过。临近毕业考试的前几天 ,同学们都被书本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同学们多么渴望能到野外去轻松轻松呀 !于是 ,我们几个班干部与班主任周老师商量了一下 ,抽出一天时间去鬼仔岭秋游。到了目的地 ,首先 ,映入眼帘的是几座大山。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 :有的像老虎作咆哮状 ,有的像神仙腾云驾雾 ,有的像猎豹在飞奔 ,有的像猴子仰望天空 ,有的像袋鼠……应有尽有 ,真使人目不暇接。我想鬼仔岭也就是因此而…  相似文献   

2.
白族本主崇拜是在原始宗教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多神信仰形式,它不仅与原始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白族群众中所流行的巫教、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有许多差异,有的论者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故此,辨正于下:首先,本主崇拜与巫教不同巫教是一种普遍流行的宗教文化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童年时代都曾有过巫教的存在,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白族也不例外.白族的巫教一般称为  相似文献   

3.
梅山猎神——梅山教主张五郎,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分析、比较这些传说,可以看出:张五郎不是梅山本土的神祗,他是闾山(即庐山)巫教的神祗。据说,他原是中唐后期的北方人,曾在庐山拜九郎为师,善于捕杀老虎,他的故事在福建江西广为流传。唐代末年,作为巫教神祗的张五郎,随着人口的自然流动,从江西传入梅山,成了梅山崇拜的猎神。  相似文献   

4.
契丹巫教与萨满教在宗教内涵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别.一、契丹巫教早于萨满教.二、契丹巫教超越了原始宗教的范畴.在论及辽代契丹本民族宗教时使用“契丹巫教”这一称谓更为适当.  相似文献   

5.
上古时期,荆楚族原居北方黄河流域中游,故曹、卫均有“楚丘”(《左传》隐公七年、僖公二年).后来南迁,渐至上古苗蛮族团的地域.据《史记·楚世家》云,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氏,居丹阳”.是时荆楚已定居今湖北省境内.荆楚乃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所以三阎大夫屈原自叙家世,首唱“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颛顼属华夏族团,与东夷少吴氏族关系密切.她革新传统的巫教,本身即是一位神气活现的大巫.然而,南方苗蛮族团对黄河流域的巫教是不感兴趣的,《尚书·吕刑》有言:“苗民弗用灵”,灵即巫(《说文·玉部》).苗蛮自有苗蛮人笃信的原始巫教,与北方的巫教两不相扰.但南、北方的巫教都属原始迷信,故可在荆楚人手中获得混一.这是神外大地南、北方原始居民的情感之奇妙交流与和谐统一.楚文化就是具有原始色彩的南、北文化交融的产儿;由于其蕴涵浓郁的巫风巫俗,我们姑名之曰“巫楚文化”.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盛行于荆楚地的民俗歌舞《扛神》是巫教文化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历经数千载的沧桑岁月仍在荆山之麓、沮水流域存有遗迹。文章基于南漳薛坪镇《扛神》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地理环境、文化形成的概括与个案谱系传承、生存现状等实地的记述,客观地阐述这一民俗歌舞在当今社会变迁中的弱势文化生态,以引起人们对这一古楚文化音乐现象的历史与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壮族民间麼教信仰是从壮族原始巫教中发展而来的一种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信仰。麼教以壮族的始祖神布罗陀为信仰主神,在壮族人心中,布洛陀也是本民族的创世神、智慧神、道德神和宗教神。麼教自身有一套完善的宗教信仰体系,包括麼教经文典籍《经布洛陀》,麼教教义教规麼,教从教者,以及固定的教仪式。世代壮乡儿女崇拜布洛陀,信仰教,希望借此力量达到为人消灾减祸,赎魂驱鬼,求福解冤,匡正伦理等目的,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盛行于荆楚地的民俗歌舞《扛神》是巫教文化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历经数千载的沧桑岁月仍在荆山之麓、沮水流域存有遗迹。文章基于南漳薛坪镇《扛神》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地理环境、文化形成的概括与个案谱系传承、生存现状等实地的记述,客观地阐述这一民俗歌舞在当今社会变迁中的弱势文化生态,以引起人们对这一古楚文化音乐现象的历史与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白族巫教的内幕和活动情况白族的巫教的巫师是世代相传的。男巫叫“神汉”或叫“巫公”,女的叫“巫婆”或叫“女巫”。巫人的家里都有“家堂”或叫“香堂”。家堂设有神案,案前摆着一个香盆,每天都在香盆里面烧化香火纸钱和“甲马纸(子)”,有香堂的巫师,地位比较高一些,称为“香堂主”。据说“香堂主”都有一对专门供他驱使的阴司童子,每天所烧的纸钱和甲马都是供这对童子使用的。  相似文献   

10.
辰州愿是湘西北澧水流域鲜为人知的巫教傩仪,供奉坛神,属土家傩中的"上傩"(高傩)。还辰州愿神秘、奇特,是傩仪向傩戏过渡的"准傩戏"或"前傩戏",填补了湘西地区傩文化从傩祭到傩戏过渡的空白,使湘西地区傩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条上下连贯的完整锁链,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神授·魔岭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以神魔、精灵、穿越等为题材。但是不同于西方魔幻小说,《神授·魔岭记》加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藏区的地方性知识、藏族人民的心理特质等,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故事的主线是阿旺罗罗带有魔幻色彩的英雄故事,暗线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魔岭大战》的情节线索。梅卓通过格萨尔王精神的延续者、神授艺人的代表阿旺罗罗的成长经历实现了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远隔千年的对话。梅卓在小说中还展示了当代藏族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泰勒《原始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论来分析《神授·魔岭记》中的人与自然,展现梅卓的万物有灵、互为依存的自然观念,并对万物有灵思想进行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楚湘傩神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戏,脱胎于原始宗教性质的巫教,是从傩祭(傩仪)、傩舞渐次发展并长期形成的一种社会综合体(集宗教、神话、歌舞等于一体)。在没有离开祭坛的情戏(含巫欧傩舞),一直是作为把神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从湘西等地主要傩祀活动──还傩愿的程序看,首当其冲的是供奉排神的神像;继为念诵经文,做法事,最后才是唱演带有勾愿功能的作戏。可见傩神在忙把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缘于原始宗教系多神教,体把活动及傩戏唱演的地域相当宽广,各地区、各民族的体神也往往因地而异。在众多的怵神中,既有本民族、本地区土生生长的推神;也有外…  相似文献   

13.
颛顼不重在武功,却声名显赫,其功绩重在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绝地天通”之巫教变革,推进了文明因素之成长。这一变革使历史上的巫教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从此社会上出现了专职的巫觋阶层,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开始分离,巫教管理开始呈现出秩序化与规范化。这些对后世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扛神》是流行于荆山一带的民间传统“巫教仪式”,它一直长期地支配着荆楚腹地的信仰活动与社会生活。无论是在仪式行为、艺术形态还是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楚风巫师祭祀的民俗特色。通过对其仪式行为及音声环境的简要描述和分析,发现其隐含的荆楚社会、文化、历史、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特别是《扛神》仪式“音声环境”中所投射的“信仰”,其深层次文化内涵、象征符号及发展现状,应该引起学术界的深刻关注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契丹巫教是契丹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契丹氏族、部落时代,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文明特色,直至契丹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巫教在辽朝宗教信仰上仍保持着权威地位。随着契丹社会发展和辽统治区域扩大,契丹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增强,中原儒、佛、道三教在辽地广泛流传。契丹族在封建化和汉化过程中对巫教信仰逐渐淡薄,尊儒、祟佛、信道成为主流。这种扬弃落后,吸收先进,共同发展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6.
梅山神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梅山启教翻天倒挂张五郎 对梅山神张五郎神格的探讨,是研究梅山文化的重要内容。 张五郎在梅山文化影响圈内因地域与民族以及巫教教派的不同,有张赵二郎、法五九郎、耍山五郎、荒唐五郎……等不同称谓。但故事的主要情节基本相同,都是向太上老君学法,都是太上老君的女儿传的法。至于学法和传法的细节则有出入,一般与砍树、焚山、播种芝麻,  相似文献   

17.
登山有感     
在伏牛山南麓,豫西牵牛的解放战场遗址上,有一座像牛鼻架一样的山,有一条像牛缰绳一样的岭。在牛鼻架山和牛缰绳岭相接之处。有一座像麦堆一样的山,就是麦子山。在我们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不登五岳,不知山之高,庙之大。不到麦子山,不知山之奇,神之灵。  相似文献   

18.
平逢山是《山海经》所记的中央第六列山系的最东端一山,位居洛水与谷水之间的夹峙地域;今洛阳市西部的秦阳岭与《山海经》第六列山系的地理位置吻合,故秦阳岭即《山海经》之第六列山系,秦阳岭东端的周山即上古之平逢山。《山海经》言平逢山居住着一个以"骄虫"为图腾神的人群,该人群即黄帝母族有虫乔氏族;周山一带考古所见的"王湾一期文化"遗存,当与黄帝母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登山有感     
在伏牛山南麓,豫西牵牛的解放战场遗址上,有一座像牛鼻架一样的山,有一条像牛缰绳一样的岭。在牛鼻架山和牛缰绳岭相接之处,有一座像麦堆一样的山,就是麦子山。在我们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不登五岳,不知山之高,庙之大。不到麦子山,不知山之奇,神之灵。期末考试的成绩压在我心头总也挥之不去,一个多月以来,我的  相似文献   

20.
农村成人教育要坚持“四个结合”曹军岭东光县农村成人教育,紧扣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这个主题,搞好农村实用科技、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为东光县"两高一优"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槽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对农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坚持"四个结合",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