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时期的妇女以其生活背景而论,可分为贵族与平民两类。她们在婚姻、恋爱方面不甚相同,平民妇女在恋爱与婚姻中有较多的自由,而贵族妇女则基本上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正> 婚姻形态与妇女政治地位的丧失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原始社会中,妇女政治地位的丧失是从个体家庭(包括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以后开始的。但是,婚姻形态与原始社会妇女政治地位丧失的关系,学者们还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本文从研究原始社会婚姻形态的变化入手,描述婚姻形态在妇女政治地位丧失的动态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尽可能地找出导致妇女政治地位丧失的全部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从秦朝妇女拥有一定的私有财产、拥有婚姻自主权、秦朝法律保护合法的婚姻,并对妇女进行保护以及秦时妇女可参加各种社会生产活动来看,秦朝时妇女的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甚至达到了近乎与男子平等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自由权利一直被漠视,这种状况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无改变。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发动妇女参加边区建设,将妇女从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等新的婚姻政策,彻底改变了旧的婚姻制度下无婚姻自由、男女不平等、包办买卖婚姻等封建陋习,女性的自由婚姻观念得以确立,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各种外来思想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婚姻。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精神,启蒙了中国婚姻主体的自我意识,对近代都市读书人的婚姻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婚姻权的下移是其最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框架下的妇女理伦,解放了传统社会等级和婚姻关系中的妇女,对革命政权区域内乡村群众的婚姻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妇女的婚姻问题是民国时期妇女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大量存在的童养婚以及婚姻论财、买卖婚姻等现象。妇女婚姻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 ,婚姻暴力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在对1 0 0名已婚妇女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婚姻暴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鉴于我国事实婚姻立法现状的不足,我国应立法规范事实婚姻制度,明确事实婚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事实婚姻自动转正制度和婚姻监督制度等,以加强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婚姻立法对中国妇女婚姻自主权、人格权、财产权诸权利的法律保障,试图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妇女人权保护的历史性贡献,从而为完善当代中国妇女人权法律保障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化转型时期的意大利,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受到冲击,性道德观念发生变化,人们私生活混乱,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14、15世纪之前意大利妇女普遍早婚,夫妇年差较大;随着精英妇女参与宗教、政治、文化活动,中下层妇女参加社会化生产,男女尤其妇女初婚年龄上升,夫妇年差缩小,到17、18世纪,晚婚晚育成为近代婚姻模式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阜阳婚姻具有多种特点。贞节观为阜阳多数民众所接受,但有些守寡妇女再婚;婚姻礼仪呈现传承性和适应性;婚姻具有多样性、经济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从有关婚姻的歌谣中探讨妇女婚姻观念的转变及家庭、社会地位由桎梏走向自由,由卑下走向平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近年来掀起的女性文学热中,探讨妇女婚姻爱情观的作品和评论不计其数。但是,其论者大都集中在知识妇女和发达城市妇女的探讨上。对于那些荒凉、贫困的西部农村的妇女婚姻爱情观的探讨,至今还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不能不算是女性文学热中的憾事。 诚然,在反映西部生活的作品中,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哪一部是属于专写妇女婚姻爱情的,但也几乎没有哪一部不涉及妇女的姻婚爱情问题。因此,如果从宏观角度将西部文学作个纵向的分析,妇女婚姻观的变化轨迹则是十分明显的。据笔者初步的探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婚姻问题,是广大妇女的切身问题。在封建社会妇女当作商品买卖,尤其像山西这样交通落后,文化闭塞地区,旧的婚姻制度更是具有不可动摇的垄断性优势,很少受到新的婚姻观念的影响,生活在农村的广大青年男女,俨然承袭了传统的礼俗和规范,婚姻不得自主,一切由父母包办。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种落后的、不合理的状况,开始起了一些细小的变化。但婚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可以帮助读者对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妇女的婚姻状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的政治动员具有模式的运动化、主体的权威化、策略的灵活化和方式的多样化等特点,唤醒了群众(特别是妇女)对婚姻自主权、平等权的追求,改变了旧的婚姻习俗,树立了新道德、新风尚;完善了婚姻登记制度,依法结婚、离婚深入人心,初步实现了从事实婚姻向法律婚姻的转变;激发妇女参与各项政治活动和生产劳动的热情。同时也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著名代表作,这部作品通过对四场婚姻的描述表明了未婚妇女对婚姻的态度,也集中地体现了奥斯丁的婚姻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一味贪图金钱和情欲是不会幸福的。  相似文献   

17.
妇女婚姻主流观念在唐王朝几经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显现出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特点。主要有初唐的“门第观”、盛唐的“开放观”以及中晚唐的“才子佳人观”。而唐代社会民族融合、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转变,是影响唐代妇女婚姻主流观念不断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我们研究现代婚姻观念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人类社会的大事。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随着一夫多妻,以至一夫一妻制的形成,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在婚姻方面限制妇女人身自由的清规戒律越来越多。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秦及汉初,妇女的婚姻状况如何呢?了解这一状况是分析认识当时妇女社会地位及我国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的基础。本文拟对秦及汉初时妇女再婚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中前期,苏维埃政权为动员广大妇女参加革命,采取以保障婚姻自由权利为主要内容的有效措施,但婚姻绝对自由的政策引起婚姻中男子的不满和抵触,破坏了家庭、社会甚至军队的稳定,不利于革命,苏维埃政府及时调整并颁布统一、规范、科学的婚姻法规,向实现真正的“婚姻自由”回归,动员了广大妇女,使之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贾府四姐妹元、迎、探、惜,是大观园中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们各自悲惨的命运,映射出封建制度下妇女婚姻的不公平。她们既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又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其悲剧折射出古代妇女对其婚姻和命运的无奈与绝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