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父权制社会中 ,在男式的观念、思想、行为、伦理、价值的霸权话语中 ,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 ,挑战父权制那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 ,为摆脱父权制通过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强加于她的“镜中影像”的身份不惜以死抗争。文章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凯瑟琳的悲剧重新解读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通过描写父权制下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妇女的真实生命体验 ,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女权意识与女性反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短篇小说《幸福》中象征这一现代写作手法的分析,来解读20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妇女的浮华生活背后不幸的婚姻家庭、扭曲的人性欲望和潜在的女权意识,揭示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始终处于男性附属地位这一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黄色墙纸》是美国著名的女权运动先驱兼作家夏洛特·帕·吉尔曼的代表作。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语言与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解读,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以及她如何成功的颠覆男性话语霸权,达到女性自我言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艾利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她因《紫色》一举成名,奠定了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通过对西方父权制文化的批判与质疑,对现有“性秩序”的颠覆,又一次阐释了她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电影《英国病人》呈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以父权制社会规约和文化为背景,作品也呈现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女主角凯瑟琳对隐性父权作出了一定的反抗,从三个方面分析她与父权制社会的对抗:取得女性身体书写的主动权;寻求平等女性话语权;拒绝父权化命名。  相似文献   

6.
总统竞选     
第一章   12月的一个清晨,美国参议员威廉·亨利·李四世和妻子凯瑟琳·鲁尔·李驾着他们的雪佛莱旅行车离开了位于乔治敦的家.天色看起来要下雪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生平和写作历程,探讨了她创作一系列以新西兰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的动机和原由;并通过分析<序曲>和<在海湾>的景物描写,揭示出隐藏在她作品背后浓浓的乡愁.  相似文献   

8.
《简&#183;爱》是夏洛蒂&#183;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183;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9.
英国18世纪小说家范妮&#183;伯尼被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183;伍尔夫尊称为“英国小说之母”,虽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历来享有一席之地,但她创作中的女性视角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范妮&#183;伯尼的作品才被重新发掘和重新阐释。以女性主义视角聚焦其小说创作的主题、动机和影响,她对父权社会的鞭挞、嘲讽和暗中颠覆便彻底显露出来。作为研讨妇女内心隐秘的一位早期女性小说家,她为使小说成为妇女喜爱的文学样式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0.
凯特&#183;肖邦的小说《觉醒》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其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大胆叛逆和悲剧结局,是一部典型的女权主义文学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反抗父权制中心文化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人们普遍认为,尤金&#183;奥尼尔并不擅长于描绘女性角色,但玛丽&#183;蒂龙是一个例外。作为全剧的中心和蒂龙家唯一的女性,正是玛丽和她的吗啡瘾与神经质,使得从早餐开始到午夜结束的这段旅程变得如此的漫长、迷惘和绝望。本文从卡伦&#183;霍尔奈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和她的女性主发心理分析理论出发,来探讨造成玛丽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183;勃朗特的代表作《简&#183;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183;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女性追求真爱,挑战清教社会中神权、父权和政权的代表作。小说以红字为主线,刻画了海斯特&#183;白兰在自我改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双重性格:抗争性与妥协性。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体现了海斯特&#183;白兰对社会的改造: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对真爱的追寻,改变了人们对红字的世俗看法,并赋予它更多反映女性精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海霞 《文教资料》2008,(15):30-31,42
本文以小说&lt;汤姆&#183;琼斯&gt;中的婚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十八世纪兴起的感性个人主义及其价值观与传统的父权制价值观的冲突在家庭婚姻领域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在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的办公室里,有一张俄国传奇女皇—凯瑟琳大帝的画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要桂这样一幅画像时,她回答,“因为她是一个强硬的女人。”谈到默克尔许多人也这么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从华美早期女作家艾迪丝&#183;茂德&#183;伊顿姐妹开始追溯,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女作家作品的文本策略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性别、族裔身份重建过程中,文学场内、外动力机制对华裔女性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女作家,简&#183;奥斯汀甫一出道,就展现出与同时代作者极为不同的风貌。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文坛盛行过分崇尚情感的伤感主义文学和以神秘颓废为主要特征的哥特小说。简&#183;奥斯汀的出现宛若一股清流,她秉持独特的理性与诗性追求,以特有的女性情怀诉说爱情与生活,在全世界范围内孕育出一大批书迷。  相似文献   

18.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的故事框架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但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主题和意义。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吉妮与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揭示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紧闭,同时通过对吉妮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反叛的描写,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雌雄同体”赋予了小说《呼啸山庄》男主人公西斯克利夫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艾米莉&#183;勃朗特采用了巧妙的“女性文本的计策”,通过赋予他内心的“疯女人”以强悍的男人外形与计谋,使其成功地“出走城堡”又“返回城堡”,担负起实现女性在父权社会所无法实现的梦想重任——执着于爱情理想,反抗、颠覆父权制、殖民主义等多重压迫,完成“边缘的中心化”,这在十九世纪保守的父权制的男权文化社会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乔治&#183;桑(1804-1876),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女作家。她生于巴黎一个名门贵族家庭,4岁那年,父亲不幸坠马而死,由祖母监护、抚养成人。她早期主要是写妇女问题小说。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反映法国妇女的不幸命运,鞭挞封建夫权制和包办婚姻(如《印第安娜》)。自从结识空想社会主义者皮埃尔&#183;勒鲁以后,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