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芳香烃教学中常以苯与甲苯、二甲苯分别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振荡的实验来对比说明苯具有特殊的安定性,它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甲苯、二甲苯比苯活泼,由于苯环与甲基的相互影响,甲基被活化而较易氧化,二者均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对于这个重要演示实验的做法,人教版原高二化学统编教材第135面指出的是"把苯、甲苯、二甲苯各2 mL 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 KMnO_4酸性  相似文献   

2.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2(2007年7月第3版),第68~69页:乙烯分别通入试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笔者认为,教材需要的乙烯气体往往是现场制取的(教材附带的演示实验光盘中同样如此),这样费时费劲,很不方便:而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配制费时,并且四氯化碳有毒、气味难闻.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作以下简单的改进,可使实验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材中提到:甲苯的化学性质较苯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而在实验中,苯往往也  相似文献   

4.
5.
通过SPSS16.0设计正交试验,利用手持技术研究各反应物浓度对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影响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硫酸浓度的主效应显著;在得出适宜高锰酸钾和草酸浓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课堂实验所需硫酸的适宜浓度;探究了Mn2+的自催化作用和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认为在改进的基础上本实验可作为课堂实验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含硫火柴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的讨论与改进说明教师教学、教材与中考试题的编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2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2-2中,未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用量作具体说明,笔者在实验中滴入少量H2SO4溶液后发现,反应至变色的时间过长,不太适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甲苯的纯度、反应条件、高锰酸钾用量及酸度讨论了高锰酸钾对甲苯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高锰酸钾溶液的准备为了配制较稳定的KMn04溶液,常称取稍多于理论量的KMnO4.溶解在规定体积的蒸馏水中。如配制C(1/5KMnO4)=O.1moI/L标滴定溶液,可称取3.3g高锰酸钾溶于1050ml蒸馏水中,将配制好的KMnO。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1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银镜试验、甲酸银的形成与分解试验、高碘酸试验以及氢氧化钙试验对实验教学中5%的中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烯的反应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试验现象及相关理论得出乙烯被氧化得到的是乙二醇与甲酸钾的混合物,而无二氧化碳生成,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 中学化学教师都知道,甲烷和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苯的同系物却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的同系物被氧化时一般都是其侧链被氧化为羧基,如甲苯的氧化产物是苯甲酸.  相似文献   

13.
以苯能否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探究理性认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本质原因,重温了苯的特殊稳定性和现代理论解释,认为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提出实验教学及其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曾凡芝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2):112-113,118
以苯和甲苯为例进行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芳香烃的实验探究,对试样纯度、高锰酸钾溶液及硫酸的浓度、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最适宜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中的加热试管中火柴头实验,从反应物的用量、仪器配置、实验效果等方面,对书中的含硫火柴燃烧产生的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进行了探究与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褪色现象快速、明显,安全实用,绿色环保。同时两个实验的结合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其中的压强差原理的解释为学生后继学习相关内容打下实验基础,做好知识储备。最后给出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锰酸钾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通常说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学生进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时,有的学生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有的学生却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而后才逐渐褪色。  相似文献   

18.
19.
在测定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中用到的酸性高锰酸钾很容易变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对这个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一、提出问题 在高锰酸钾的配制和标定实验中,常常会有褐色沉淀产生,教师常常解释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滴定速度过快;二是酸度不够。给出的相应解决方法:一是滴定速度放慢;二是多加点硫酸。这是不是产生褐色沉淀的原因,用以上方法就可以避免褐色沉淀产生吗?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实验验证及理论分析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