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做到识字、读文两不误呢?学校的教学中,有幸听到孙霞老师执教的"识字7"。孙老师的识字教学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一、文本与图画结合,激发识字兴趣在"识字7"的教学中,孙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字配  相似文献   

2.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语文教学界前辈总结出的识字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学生识字通常是要以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的。有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儿童对生字词识记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随着识字量的大幅度增加,我们如何让学生省时高效地识字呢?  相似文献   

3.
"随文识字"教学模式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提倡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教学理念,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结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教学,探讨随文识字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识字写字是学生热爱知识的基础,也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那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记住所学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呢?一、巧妙设计随文识字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字词的教学要和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有些生字更适合随文识字,因为随文识字有利于理解字义。如二年级《母亲的恩情》一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会认的字”,要求只认不写;另一类是“我会写的字”,要求既会认.又会写。小学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难就难在一二年级识字量大,学生容易顾此失彼,生字遗忘快。而新课标要求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但也有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家斯霞。20世纪60年代,她在南京师大附小进行分散识字教学实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 设计思路 把生字词的教学与对句、对文的理解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边讲读课文边讲读生字词的方法,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来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8.
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  相似文献   

9.
“随文识字”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从文入手,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环境,使生字不孤立出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相似文献   

10.
一、把生字返原回课文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为了方便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把课文中需要认的字抽出来编排在课本后面,也就是说这时生字已经离开了原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强调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吴仙珍 《考试》2014,(12):25-25
<正>为配合学校"单元主题式教学"的研究,我校一年级教研组讨论后商定,以识字教学为切入口,进行课堂研究。综合考虑了教材、时间、学生、教师教学风格等各个方面后,我们选择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由两位教师分别执教。其中,杨翠平老师选择了集中识字教学,第一课时完成认识12个生字的教学目标;沈晓兰老师选择了分散识字教学,第一课时完成认识7个生字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教一年级小学生识字,从字义来说就是教他们学词,而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正确,运用得当。因而字词教学中提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是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特别是二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习生字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一件苦差事。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呢?笔者认为要抓好识字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教学。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的学为辅,一味地告诉学生它的音、形、义,不分轻重地把什么都“灌”给学生,这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生字,但却让他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他们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机械性的记忆,使教学摆脱不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因此,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年级下半学期教材中已不再出现专门的识字课了,大量的识字任务就放到了阅读教学中,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扎实的识字呢?刚开始教学阅读课中的生字时,总是花多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再读课文。时间长了,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兴趣,呈现出我费气费力地教,学生机械地认,最终的效果是班里好的学生学会了,中下程度的学生每课的生字还是记不熟,而且学生表现的没有兴趣识字,觉得一个个方块字成为他们想往下读课文的"拦路  相似文献   

16.
随文识字以文本为识字服务的载体,利用课文情境边学文,边学生字,生字新词的讲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为例,从“恰当地随境”“巧妙地造境”“灵活地借境”三个方面阐述随文入境,将识字与阅读巧妙地结合,清清楚楚地“随”,达到识字与阅读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7.
正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又利于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近50年的实践检验中,"随课文分散识字"一直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识字教学乃至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充分借鉴和运用的一种流派。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由此可见,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有两种形式: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是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增加一批识字量,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获得方法,培养能力,并把所获得的方法迁移到随文识字中。随文识字,把学生在集中识字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过来,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主识字。由于随文识字教学中的生字词是在语言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19.
林枫 《福建教育》2007,(5):22-22
低年级大容量的识字,使识字教学的研究成为焦点。如何让学生在一、二年级两年的时间里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呢?优化识字教学固然重要,同时也不可忽视”熟字返生”现象。复习巩固生字很重要,我认为以下四种方法,对巩固生字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缺乏学习生字的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抓好识字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只在课堂中进行识字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过程。以下是我对识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