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新编全日制高中教材《语文读本》第二册《赤壁之战》中有“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之句。《渎本》将其中“方数千里”注释为“方圆数千里”。与此相似,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将“齐地方千里”注释为:“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而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方千里者九”则注释为: “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方……里”究竟该怎样解释呢?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里袁枚的《祭妹文》中有“齿危发秃”语。对“齿危”的理解,我见到的有这样几种:《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江夏等编)中译为:“牙齿松了”、《文言文释译》(鸡西市教育学院编)中译为“牙齿松动”。《新编高中古文注译评析》(三秦出版社,主编侯良瑷)中译为“牙齿已松动”。《高六册语文参考》(人教社语文二室编,1988年第2版)中译为“牙齿动摇”。对于这些理解,我认为都不免有望文生义之嫌。质疑如下。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写《史记》作《货殖列传》,多叙商贾之行事,说明货物滋殖的规律(“货殖”二字,可解释为财货殖积累之意),他首开在历史著作中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经济”二字,即指经国济民的道理。所以《货殖列传》是一篇真正的经济学论著,然后,使人觉得,他的经济思想也和他的不朽之作《史记》一样,“自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
释“一苇”     
徐迟的《黄山记》(普高语文第二册,人教社,1991年4月第1版)中有这样一句:“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这“一苇可航”是什么意思?教材及教参均未作解释。苏轼的《赤壁赋》(职高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993年6月第1版)中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相似文献   

5.
《屈原列传》教学三疑甘肃/魏泽民一、“恒”“怛”不通,疑为字误。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社1991年4月第一版)《屈原列传》云:“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恒··,未尝不呼父母也。”课本注释中将“惨恒”二字写作“惨怛”,解作“内心悲痛”...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货殖列传序》,是从《史记》节选出来的。查阅《史记》,只有《货殖列传》而没有《货殖列传序》。后人为什么加这个“序”字,这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序”和“序”的类别等。“序”,也作“叙”。《尔雅·释诂上》:“叙,绪也。”清代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是这样解释的:“绪也与叙声义同。《说文》云:‘绪,丝耑也。’盖有耑绪可以次叙,故叙又训绪也。”其中的“耑”就是“端”,意思是指事情的开头。由此可知,所谓序或叙,是本书或一篇文章正式内容之外的一段文字,一般(?)前面,或总论文章(书)的内容,或叙述其体例,或申述写作缘由。现代通常叫“序言”或“序文”。我国古代的序一般有文序(一篇文章的序言)、  相似文献   

7.
刘征先生的《庄周买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为杂文单元,单元首页的“文体知识”对杂文的介绍是这样的:“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解说“杂文”的:“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20世纪30年代,瞿秋白称鲁迅杂文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文艺性的论文”。由此可见,对杂文的文体认识,大家基本趋于一致,即杂文是一种兼具论说性和文学性的一种边缘文体。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首…  相似文献   

8.
“蹄敫”补注云南云县一中金元中《促织》:“牛羊蹄各千计”,课文注:“意思是牛羊各几百头。蹄,就是脚,见《史记·货殖列传》。”笔者认为这只讲了“蹄”的意思,“”的含义没说。“蹄”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是“肛门”。《史记·货殖列传》:“马蹄千...  相似文献   

9.
民风是不同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社会风尚。它主要体现为社会群体行为所具有的地域性集体特征和价值观念上的共同心理习惯。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竞相变法 ,改革政治 ,移风易俗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风。对这些不同民风的考察和了解 ,无疑是深入认识战国历史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七国民风 ,差异显著 ,综合史书记载来看 ,其概况大致如下 :(一 )齐。齐在春秋时期兼并十国之地 ,至战国初为大国。“齐带山海 ,膏壤千里” ,境内“多文彩布帛鱼盐”(《史记·货殖列传》 ,以下简称《货殖列传》) ,自古以来 ,“便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了比较分析,指出把班固的《货殖传》说成是“剽窃”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认为司马迁是以人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作为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出发点,而从历史的、现实的关系中寻找“通古今之变”的归缩。班固是以“贵谊而贱利”作为出发点和归缩。《货殖列传》是一篇经济名著。《货殖传》是一篇“安贫乐道”的教材。作者认为,班《传》符合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需要;但如果循着史迁的理论走去,中国古代经济史将不是长期停滞的历史。本文还列举大量史料说明《史记·货殖列传》并非司马迁原题。“货殖”一词是班固强加给《史记》的。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对“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中的“一介之使”的注释为:“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  相似文献   

12.
刘征先生的《庄周买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为杂文单元,单元首页的“文体知识”对杂文的介绍是这样的:“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解说“杂文”的:“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奕喻》(钱大昕)一文有“曾观奕者之不若已”句。对句中“曾”,教材第287页和人教社编第二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235页的注均为zēng,乃,竟。”笔者认为这个注音值得商榷。“曾”确有两种读音。查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  相似文献   

14.
小语第三册归类识字(二)的第一课,有一个生字“插”,学生常易写错。我为此翻阅了三种参考书,发现三种不同的写法。第一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1995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详见第64页倒数13行)。第二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著的(1994年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教案系列丛书语文第三册教案》(详见第50页倒数第五行)。第三种是上海教育出版社朱典、辛夷编著(1979年版)的《常用汉字的笔顺笔画》(详见第80页第二行)。为了便于对照,我把三种资料中有关“插”字右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高语第六册《屈原列传》中:“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教材下注“夺”为“强取”;“不与”是“不给”的意思。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强取,屈平不给。”  相似文献   

16.
陈志祥 《现代语文》2003,(11):45-45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的练习二“本文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到关系。说说下列语句中‘而’字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其中第4题材是“溪深而鱼肥”。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溪深而鱼肥”中的“而”解释为并列关系的连词的依据,可能是《辞海》。《辞海》“而”字条注⑦“语助词。表示并列关系。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相似文献   

17.
有≠有     
人教社新编初中《语文》第2册第21课《桃花源记》中,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与此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  相似文献   

18.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 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 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贵也。” 有的书把“利屣”:“一说指舒适的鞋,一说指舞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史研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课改之前,还是课改之后,各地的专家们历次编写语文教材,一直把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蔺列传》)收入高中语文课本。作为一篇“基本篇目”、“讲读课文”。很有趣的是,《廉蔺列传》几乎在高中语文课本每一册里都待过。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中小学通用教材中学语文编写组编)把它安排在第一册.  相似文献   

20.
黎云 《四川教育》2001,(1):27-2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试用修订本)即将投入使用。新二册在指导思想、教材编排以及教学要求上与过去究竟有什么不同?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人教社小语室蔡玉琴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