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身份认同在于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对归属群体的感悟、对该群体的认知与积极评价,以及对该群体的使命承担。《百年孤独》讲述了马孔多的变迁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命运沉浮,以此映射拉丁美洲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内容上,以作品中人物接受他者文明时身份的迷失与最终回归,反映对归属拉美群体的认知;风格上,扎根本土文明,利用传统信仰与神话传说,以魔幻写就共同历史与现实,表现对归属群体的文化认同;目的上,以"遗忘"与"孤独"呼吁拉美社会明辨身份、认同群体、团结一致找寻出路,表现对归属群体的使命承担。  相似文献   

2.
这里试图通过解读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尼康诺·莱茵纳神父、菲兰达和菲兰达的儿子霍·阿卡蒂奥,探析西方基督教是如何对拉丁美洲人民进行精神殖民,从而揭示出在拉丁美洲多元混合的文化传统中,西方的殖民文化对拉美本土文化的冲击和颠覆,并逐渐与其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化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百年孤独》对拉美文化身份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孤独》中孤独家族的一百年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在这一百年的历史追溯中维系着拉美民族身份迫切的探索。在作品中,历史叙述策略、寓意深刻的神话原型、马孔多人独特的魔幻意识等都体现了作者对被压抑被扭曲的民族文化身份的解构与重建的迫切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约翰在宗教世界里自我寻求和身份重建进行分析,探讨了约翰身份分裂的深层原因以及宗教在约翰身份认同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指出只有在宗教中约翰才能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5.
身份是后殖民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琼斯皇》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表现主义戏剧。主人公琼斯既是一个民族背叛者又是美国白人社会的牺牲者。这部剧通过呈现琼斯皇从黑奴到皇帝再从皇帝回归到黑奴的身份转变过程,揭示了后殖民统治下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和认同危机。从后殖民视角出发来解读琼斯自我身份的迷失及其后殖民根源和认同危机下琼斯自我身份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以一场未遂的"荣誉谋杀"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玛丽对于"身份认同"的思考与建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玛丽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变化,阐述她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并挖掘这种认同产生背后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音乐与身份的自我叙述”这一独特视角,结合有关身份认同的后现代理论,以及流行音乐理论,对小说的人物、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叙事方法等进行了认真分析,探讨了小说与“身份认同”的后现代理论与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爵士乐》是一部挑战美国主流文学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向苍天呼吁》是一部关于追寻身份认同的小说。小说通过一个黑人家庭各成员的种种经历,向读者展示了黑人群体的创伤性体验和记忆,这种体验和记忆是黑人过去的重述,同时也预设了黑人的可能性未来。主人公约翰冲破了父亲、宗教、群体和自我否定的重重包围,重新寻回早已失去的身份,同时也架承了黑人的过去和未来,为本族群体寻回失去的身份。作者鲍德温通过约翰表明了黑人和黑人群体不能在悲痛的创伤中盲目失去自我,应该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在整合中确立本群体的身份的立场,同时也揭示爱的力量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英国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的作品反映了后殖民社会中像他一样的边缘人和无根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寻找家园和文化身份时所处的困境,对帝国强加给殖民地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进行了成功的颠覆和解构。《米格尔大街》主要描写了处于社会边缘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寻找文化身份及自身价值时所表现的无奈与无助,为了得到主流社会认同,他们不得不去模仿宗主国的语言﹑生活方式及习俗。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出发,运用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模仿理论对小说人物的文化身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含有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看,它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中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和存在的意义。而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创作风格使得其中美国男人的伦理身份存在多元解读。同时,也正是因为"冰山原理"的存在,美国男人伦理身份的不确定性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视角来对其身份得出一个定论,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阅读伦理",有利于填补海面下的冰山想象空白,从而进一步挖掘文本的艺术价值,揭示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并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娃>其中她融合民间传说、诗意文峰以及神话元素以写实的方式表现出种族、性别、阶级的对立和冲突,使得叙述生动有致.  相似文献   

12.
张蓉芳 《文教资料》2013,(32):53-55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由农村进入城市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文学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切。本文采取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身份认同理论,采取社会语境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期以来文学文本申的城市外来者的身份认同危机原因进行分析,探求在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下,城市外来者精神焦虑和心理的艰难蜕变,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杜会和文化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由于作者深受欧洲现代文学的影响,作品中有着浓郁的后现代色彩。本文将从小说的时空观、叙事手法、环形结构和作品的主题等方面分析小说所体现的后现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赵俊 《文教资料》2010,(25):24-2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真实直白地描述了四对华裔母女在美国主流文化的统治下所遭遇的身份构建从茫然困惑走向勇敢自信的过程。一方面,她通过母女冲突及两代人在美国的边缘人境遇彰显美国主流文化的排他性,另一方面,对东方文化的回归和认同使得母女两代人对个人身份有了完整统一的构建,同时也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消解。  相似文献   

15.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想象丰富、构思奇妙,通过描写马贡多人孤独的精神世界成功地表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作者立足于拉美本土的现实生活,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荒诞离奇、扑朔迷离的世界,使小说虚实相生,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阿凡达》中的杰克·苏利有着三重身份:人类、阿凡达、欧马提卡雅人;作为人类的杰克,生理残疾、心理消极、行动受控,是殖民者中的弱者;作为阿凡达的杰克,生理健全、心理积极、行动自由,是同类混杂体中的精英;作为欧马提卡雅人的杰克是特鲁克骑士、能号令所有纳威人、能得到伊娃的帮助,从而打败人类殖民者,成为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的显性统治者。这三种变化的身份承载了一个不变的白人的霸权意识,即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无法领导和拯救自己,他们必须被美国白人领导和拯救。  相似文献   

17.
翁瑜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4):10-12,22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想象丰富、构思奇妙,通过描写马贡多人孤独的精神世界成功地表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作者立足于拉美本土的现实生活,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荒诞离奇、扑朔迷离的世界,使小说虚实相生,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孤独,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的话,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以小镇马贡多为背景,以布恩地亚家族为描写线索,对这个家族进行了一番观照和审视。揭示出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社会的孤独的悲剧,似乎加西亚.马尔克斯生来就是为了追求孤独而写孤独的。所以,孤独就成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朱宇杰 《海外英语》2020,(8):258-259
《米格尔大街》作为后殖民作家奈保尔的成名作,描绘了生活在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的底层属民的生存状况和对身份认知的追寻.殖民暴力将米格尔大街属民生活摧残得千疮百孔,但米格尔大街中的小人物对身份的追寻却从未停歇.在《米格尔大街》中,殖民者的认知暴力是殖民地属民身份迷失的文化根源,殖民地的知识分子在对属民进行身份重塑和他者书写的过程中沦为殖民统治者的共谋,但被殖民者凭借模仿策略的顺从与颠覆的张力为自我的杂糅性身份找到了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20.
李桃 《文教资料》2014,(21):32-33,50
蒂姆·温顿的短篇小说《邻居们》主要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搬到新社区后,从与移民邻居们的冲突到逐渐融合的过程。本文从身份建构的角度,探寻新婚夫妇在物理空间发生转移后对身份的诉求,以及从批判焦虑到获得认同、逐渐融入的过程,揭示了消除精神隔阂的主要途径是加强交往,促进相互了解。身份的重新建构意味着他们与社区的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