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洱小说在思想上蕴含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形式上又充满了先锋气质。他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分子身上,还关心农民等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当代人性的异化;同时,李洱小说的艺术特色也让人眼前一亮,在叙事、修辞上都独具特点,是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3.
情感的悬浮与精神的变迁——李洱知识分子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洱一直致力于知识分子小说的写作,他从知识分子情感问题的角度切入,关注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他的写作直抵知识分子的心灵核心。我们发现由于源自于对生存的焦虑,知识分子陷入情感欲望与道德伦理的纠缠和悖论之中,致使他们的爱情和情感充满了悲剧性和荒诞性,然而,在对悲剧性表达的背后却凸显了李洱对人文精神信仰的坚守与执着。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精神面临全面的解体和崩溃,他们在社会上,失去了曾为大众精神导师的荣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面临言说的困境,就连自己的情感生活,也处一种悬浮状态。在李洱的笔下,这一时期成为知识分子的主体性遭遇"黄昏"厄运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李洱一直致力于从变幻莫测的叙述角度切入,新作《你在哪》则用胎儿的视角关注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他的写作直抵人们的心灵核心。由于源自于对生存的焦虑,知识分子陷入情感欲望与道德伦理的纠缠和悖论之中,致使他们的爱情和情感充满了悲剧性和荒诞性。在李洱小说人物的无奈的自嘲、冷酷的叙述和荒诞的推理,然而,在对悲剧性表达的背后却凸显了李洱对人文精神信仰的坚守与执著。  相似文献   

6.
李洱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这篇小说中他描绘了三种人的生存状态,即妓女、知识分子和商人。通过对妓女和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揭示,展现了城市中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对假儒商的批判也体现了作者呼唤真正儒商出现的苦心。  相似文献   

7.
对高晓声短篇小说的研究与他的创作几乎同步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文学史对高晓声及其小说人物形象的定位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对高晓声短篇小说的研究逐步深入,文章从人物形象及思想、艺术特色、比较研究三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试论其得失,并在作者创作经历、人物形象、比较研究三个范畴内提出高晓声短篇小说研究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语境中,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现了社会市场经济化、审美对象庸俗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知识分子自身的公共性和公共空间逐渐消失。知识分子从话语的中心走向了边缘,经历了立法者——阐释者——被阐释者的角色转变。在李洱的《花腔》中,主人公葛任只是存在于白圣韬、赵耀庆和范继槐的叙述之中,以葛任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成了历史、时代、他者阐释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的《沧溟集》共收入绝句诗 385首 ,是绝句史上的大家。他的绝句诗学习和继承了唐绝句名家们的创作经验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从而成为明诗中的一枝独秀 ,在绝句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由于他把格高调古作为创作的唯一标准 ,过分强调对古法、古语的继承而乏创新 ,因而妨碍了他的绝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与其说《应物兄》是在有意接续某种文学书写传统,不如说它是在尝试把自我抛出既有的书写经验之外,以捕捉一直变化且变化太快的当代的形象。小说虽仍有一条大致的故事主线,但更大的叙事能量其实来自于丰盈芜杂的细节,以至于《应物兄》实际上成为一个富有抓取力和装载能力的有效装置,它构成了对以往书写成规的解构,也启动了新的诗学建构。而其所呈示出的正是李洱对当下现实的个人体认:这是一个价值理性分崩离析,诗意瓦解凋零,光晕消失,无法命名的荒原世界。  相似文献   

11.
李贽的“最初一念之本心”是真心,教材《中国文学史》的有关论述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二程人性论中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理论建构,并非原始儒学的自然延伸,而是受到了当时的道教学者陈景元、张伯端老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老学为二程理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各种学说为楔入点,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础,对贾平凹创作的艺术特色从意象层面做一简要分析.认为,由于受道家、玄学等思想影响,贾平凹以"无我"、"无欲"的心态创作出具有审美内蕴的意境和丰富内涵的意象,这一艺术特色也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张俊  孙超 《黄山学院学报》2005,7(2):102-105
李白诗境堪称古典诗歌意境的典型,它包孕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具有“主客融一”的表现特征和“时空虚拟”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不但主张与自然的亲和,还要改造自然,改造的目的是和谐于自然。在对待人世上,他认为要与人们和谐相处。在认识人情、世道中,他感到世情薄如纸,交道方崄峨。最后,诗人找到了处世的法则。文章最后分析了李白对自然、人世认识和思考的思想渊源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宋山水画家李成的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极大,几乎左右了北宋山水画的发展,他独创了卷云皴,其山水画的一大特色是以平远构图法表现清旷幽远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作是个体心灵劳作,个人人格特性的表现是艺术创作规律的根本体现,因此,艺术创作者的身份应体现为个人身份。艺术创作中的个性追求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与集体主义并无矛盾。个性追求应趋向于人性的终极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人类在创造自己的社会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演化的。人性的演化是渐进与嬗变,内化与外显,进化与异化的对立统一。深入开展对人性演化问题的研究,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促进人性修养与升华,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漫游对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是李白多方面地、大范围地接触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分析李白的漫游活动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来揭示社会生活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