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欣 《小学生》2013,(1):29-29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直接相关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不仅仅阅读教学如此,作文教学也同样担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寓美育于作文教育中,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达到作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双重目的。为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应该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这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品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直接相关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加强作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达到作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郑明华 《云南教育》2002,(34):23-24
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以审美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指导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感染,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对美的主动追寻中触景生情,情动辞发,挥笔运思,再现美景,使作文训练和审美教育双管齐下,一举两得。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以唤起审美注意为起点,以激发审美感情为关键,以提高鉴赏力和写作能力为归宿。一、导之以“寻”发现美丰子恺说:“大自然是美的源泉,艺术的源泉,亦可说是人生的源泉。”作文内容的获取和审美教育,都必须从观…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15):2-3
初中作文教学要积极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有效途径是应引导初中学生对自然事物、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几方面审美因素的发掘、提炼与借鉴,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丑的刻画,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学会创造美,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初中生习作水平,促进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会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审美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学会用敏感的眼去发现美,用敏慧的心去领悟美,用敏健的笔去表现美,那么学生作文就不会脱离生活,学生也就形成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个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在所有的学科中,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小学语文作文训练中适当地融入审美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宽广的自然界、心灵、社会生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审美体验在小学语文作文训练中的作用。本文将主要对审美体验的作用以及其小学语文作文训练的融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写作、指导、讲评中进行审美教育,才能使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基础上,善于创造出优美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9.
阅读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密切结合的两大部份,都担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从阅读到作文的审美迁移,实际上是学生从感受美、认识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本文探讨了在小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涵咏法、联想法、比较法和扩大课外阅读量等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美以及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审美迁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弊端 ,结合两次新概念作文的启示 ,认为作文教学应该遵从美的创造规律 ,从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审美兴趣入手 ,以美启真 ,使学生悟得作文知识 ,在审美创造的乐趣中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莹 《中学文科》2008,(3):58-59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作文作为一种刨造性活动,必须从过去狭小的技能训练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走向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审美观发展的阶段,这时需要充分利用作文课堂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在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处于基础地位,从感知、运思和写作三个阶段出发,记叙文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想象、分析、逻辑和组织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3.
邱豪 《考试周刊》2012,(6):181-182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非常有限。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理解力这几个方面入手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审美在各级各类学科的教学中都存在,且各具特色,尤其是语文学科,无论是阅读教学或是作文教学,审美教育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引发审美期待,基于审美方面组织审美实践活动,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审美表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小学生的文字也能够表现出自然等多种类型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教学既是审美教育渗透的主渠道,又是审美创造的突破口,还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审美教育上的优势,把小学作文的审美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陈建新 《甘肃教育》2010,(14):30-30
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审美教育。写作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必要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标准下,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作文教学中并使之成为作文教学的一条重要思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高中作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是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9.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作文所表达的是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健康与否,文章的品味的高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文章作者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作文做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始终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始终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己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是对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提出的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和较强的审美能力?本文认为:一、教师自身审美修养的提高是审美教育的前提性要素。教师只有对客观事物有了深刘的感受,才能不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修养,成为一位高品位的语文教师。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目的性要素。语文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和发展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三、对主客体要素的合理渗透和发展,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从启发学生美感和分析教材本身的审美构成要素入手,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