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无论是西双版纳、德宏还是其他地方的傣族,新居落成后的庆贺活动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仪式之一,届时要举办特定的进新房仪式。仪式上口头演唱的诗歌,既讲述房屋起源,也追述民族的迁徙史。通过对比傣泐、傣讷两支系的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演述的诗歌,发现彼此的异同。相对来说,西双版纳因为有职业歌手章哈,在进新房仪式后的《贺新房》是很重要的内容,其口头诗歌受到佛教的影响也较深。  相似文献   

2.
傣族诗歌常见的韵律是"腰脚韵",而曲调则多种多样。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因受到佛教影响使用文字,而没有受到佛教影响的元江、红河流域的傣族则没有文字。虽然大部分傣族诗歌已经文本化,但是按照口头传统理论可将它们分为"口传文本"、"源于口传的文本"、"以传统为导向的文本"。从古老的"口传文本"到"以传统为导向的文本",始终坚持着统一的诗歌韵律——腰脚韵。而在"口传文本"中,更展现出优美的连环式腰脚韵。  相似文献   

3.
傣族饮食特征深刻地根植于区域生态环境、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适应模式。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征、文化特征的傣族食材发生了从原产地向经济欠发达或发达地区的规模流动。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格局,既为食材的流动提供了动力,也是引发民族饮食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积极适应生存环境、改造生存状态的成果表现。傣族传统制陶反映了傣族传统社会形态,衬托出傣族人家的生活状况,渗透着傣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傣族传统制陶受到现代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工艺的冲击,积极吸收先进制陶工艺,添加新的民族元素和地域特色,同时保留下了傣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凝聚着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沃洛夫是西非国家塞内加尔最大的民族。在沃洛夫社会,诗歌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运用于所有的社会活动领域。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语境,沃洛夫婚礼仪式也表现出其独特性,婚礼诗歌对此有很好的体现。沃洛夫还保存着割礼的习俗,通过对割礼诗歌的分析,我们能对割礼仪式有个大概的了解。沃洛夫人的智慧、文化和价值观就主要依靠口头文学来传承。沃洛夫口头诗歌还有其独特的演出方式、接受模式和独特的文学技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嘎洒镇傣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到嘎洒镇城镇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傣族儿童、青少年转用了汉语;生活在村寨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汉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产生了由母语单语人向傣汉双语人过渡的变化。傣文的习得和使用情况令人担忧,傣文水平偏低。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上述现状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贵州彝族作为西部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口头文学等。应当对其建立科学的传承机制、加大抢救的力度、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并加强对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使之服务于社会,获取效益。  相似文献   

8.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新成路小学音乐教研组三位教师,在音乐课程区域诵读教材的校本研修中,将中华诗词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注重团队合作,互取所长,共同提高,从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相似文献   

9.
方言消失与抢救方言已成为当下不能回避的课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方言消失对地方文化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方言是"口头非遗"的载体,"口头非遗"也成为方言的自然栖息地,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口来保护与传承方言不失为一种新方法与新途径,从而使地方文化与方言获得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弃妇"在古典和现代诗歌的发展中一直是不断被抒写的永恒意象,然而在不同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思想文化的发展,这些特点的呈现既有一定的延续又有一定的发展变化。笔者试图通过李白《玉阶怨》、李金发《弃妇》和舒婷《神女峰》,从微观视角窥探弃妇形象由顺从型到颠覆型以致反叛型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河西学院学报》2017,(4):64-72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饮食从不是简单地满足生物性的需求,而是在生物需求之上承载了社会和文化的属性。传统傣族饮食文化自形成之后就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成为傣族人文化表达的工具。但是在现代文化和旅游业的冲击下,傣族饮食在食材、习惯、消费方式和饮食观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社会所建构出来的,承载了一定的社会功能,并通过傣族日常的饮食文化表现出来,而这种变迁的利弊难以一言概之,只能交给傣族人自己去判断和辨别。  相似文献   

12.
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是舞蹈实践教学课堂中的文字凝炼。本人以中专傣族民间舞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为基础,将中专四年级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对傣族民间舞第一课的实际教学提炼成文字教案,并进行结构上的分析与阐述,最终形成一篇具有价值性的舞蹈教案结构分析性文章。  相似文献   

13.
袁爱莉 《文教资料》2011,(18):75-76,44
傣族地处美丽的彩云之南,其服,饰以筒裙为特色.不同地域的傣族人民服饰也各有不同。总体来讲.它们在美学方面都表达出了自然美、社会美的和谐,实现了自然力与文化力的会合.同时,傣族服饰的美学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轻逸"是当代诗人回应现实复杂性的一种方式,就外部世界而言,它使得诗人成为一个温和的道德主体,用持续不断的"看"和世界发生联系,在时不时的幽默中将观察对象置于被怀疑的位置;就诗作本身而言,它意味着更加注重语言本身的运用,实现语言内部的民主自由。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动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成文华  黄莲图 《广西教育》2014,(14):118-120
以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古代诗歌部分为蓝本,从并称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三方面展开对比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新平傣族土掌房是傣族传统建筑,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正在发生急剧的变迁,要继承和保护新平傣族的土掌房,首先要从价值观念上进行引导;其次要进行有形引导,把土掌房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在人们面前,以保护“花腰傣”传统的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为让家庭教育走上正常化、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常态化,提高家庭教育的档次和质量:为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我们必须加快家庭教育的发展步伐,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山学院学报》2016,(5):10-14
作为一个德宏傣族社会的缩影,大众传播环境对芒市北里村的文化和传统有着明显的影响。当前,以北里村民为代表的傣族受众处于大众传播中的弱势地位;文化记忆的传统载体逐渐让位于学校教育和大众传播,这个渐变过程也带来了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打破了傣族文化传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其变化提供了各种可供借鉴和模仿的模式,成为促进傣族文化传统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从古代崖画、青铜器及纸本画等文物上分析百越族群原始服饰形象,接着用文献资料阐述百越族群以傣族为代表的服饰流变情况,最后探析其传统服饰的历史承袭。在传统服饰的传承中,折射了民族原始古朴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