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没有任何优越感,上好音乐课就很不容易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每节课如此,干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此,我略有想法。  相似文献   

2.
吕华英 《考试周刊》2010,(22):227-227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在教学上走人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每节课如此,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便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3.
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尹春霞 《成才之路》2012,(31):10-10
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唱、奏或听,都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教学实际,巧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向纵深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和主题表达的深层次体验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谈到: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只为了上课而上课,使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每节课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如此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音乐课成为了一些学生的“自习课”和“睡觉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呢?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兴趣,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途径是音乐课。然而,由于受各种电视网络媒体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只爱唱流行歌曲,对音乐知识和课本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是诉诸人的情感和听觉的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音乐教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音乐课堂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农村小学更为突出,有部分学生把音乐当作了紧张学习的放松,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深厚,听觉敏感性不强,缺乏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是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部分的一门重要课程,受传统授课理念的影响,音乐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往往只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导致课堂教学水平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制约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突破传统落后授课理念的束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利用情感体验,激发形象思维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本该成为学生们尽情享受音乐美感的乐园。之所以有些音乐课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9.
余里君 《儿童音乐》2007,(12):61-62
经常听到许多老师说:音乐课好上,不就是教学生唱几首歌吗?现实中的部分老师教学生唱歌曲的时间要占课堂的90%左右,忽略了学生鉴赏音乐、实践音乐、创造音乐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很难唤起学生对音乐旋律和情感的共鸣。我认为这是音乐课的一个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拓展音乐课程资源是实现音乐课知识、情感、艺术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顾春莲 《考试周刊》2013,(1):183-183
<正>歌曲教学是音乐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感悟音乐、表达音乐的重要手段。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学生对音乐课的理解是教师唱,学生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有一定作用,却忽视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趣味性和完整性,导致音乐课堂同样陷入机械重复的怪圈,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中逐渐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为了突破这种局面,我在音乐课堂上注重挖掘歌曲"情"的因子,注重以"美"育人,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体会完整的音乐形象,把握音乐作品本身蕴涵的深厚意蕴。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课中随时需要教师范唱。凡是教师在音乐课中的演唱统称为范唱。它是音乐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体现。是学生“听得见,看得到”的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范唱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它还起着语言讲解无法代替的作用。正可谓教师要“言传身教”,而音乐教师还应该“歌传声教”,因为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学生就能从中模仿,且“有法可依,有法可学”了。所以,不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也好,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阿娜 《林区教学》2010,(4):102-103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相反,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要想使小学生从内心接受音乐、热爱音乐,就必须要求教师深入了解适合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明确地知道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分别适合于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结合学生的心理,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和了解音乐知识。所以选择正确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小学音乐课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小学生》2013,(9):37-37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就是要让孩子开心地听、唱、动、奏,让学生乐学、勤学。本文以《开心农场》一课为例,一、以情动情乐其中——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音乐元素;二、步步为营寻"契机"——巧妙安排教学结构;三、摈弃浮华现常态——实实在在教与学的体现三方面进行阐述,让"体验情感艺术,构建音乐高效课堂"成为我们音乐教育者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特点是凭借乐音作用于人们听觉、唤起人的想象。同时,由音乐形象激发人的情感,即产生所谓“共鸣”,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由于音乐的这一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唱、练唱一直是主要形式,但如果以为音乐课就是唱歌,那就不妥了,因为用唱歌课代替音乐课是不可能最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音乐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除了唱歌教学外,还有器乐教学、基本乐理教学、音乐欣赏教学等等。当前中学的音乐课虽然基本上改变了“一唱到底”的教学法,也能讲授一点乐理知识,可是音乐欣赏教学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就本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多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跟唱、听唱、机械模仿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倾听的读谱学唱教学割裂了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心理语言的沟通,使得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沉闷,学生喜欢音乐却厌烦上音乐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本能听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示范"是一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音乐课堂上,教师富有情感的范唱、范奏及表演,不仅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还可以陶冶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教师的良好示范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多运用自己擅长的歌声与舞蹈等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通过示范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师的第二生命。音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教学,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这样的审美活动,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被音乐所营造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以上教学效果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语言艺术。所以,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更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电视盛行的今天,人们对音乐的爱好愈来愈强烈,特别是青少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尽管许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还是音乐教材编得不好?为什么有的学生不用上音乐课也能学会唱歌?为什么同样一课内容,同样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爱不爱上音乐课,关键取决于学生对该课有没有兴趣。而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取决于音乐教师本身。 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在音乐教学上抹煞了学生的兴趣、情感和自我表现  相似文献   

19.
陈若华 《考试周刊》2011,(30):230-231
音乐教育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否具有有效性,能否吸引学生,是音乐教师一直以来思考和探寻的问题。目前,音乐课枯燥乏力,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的情感潜力,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作者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创设意境、因材施教、自主探究、创造实践等方面入手,巧妙设计每堂音乐课,使教学课堂实现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学情分析这是一堂一年级的音乐起始课。对象是刚刚离开幼儿园,大约7周岁的孩子,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表现的欲望强,但自我约束力差。如果单纯地讲述音乐课的常识,学生对音乐学习就会失去兴趣,音乐课就有可能成为虚设。教学目的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初步建立课堂常规,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集中精力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喜欢上音乐课。教学内容1.了解进出音乐教室及如何就坐的常规。2.学唱音乐问好曲。3.学习坐、站、走的正确姿势。4.初步养成听、唱的好习惯。教学流程1.带孩子去音乐教室。(目的:让学生在排队、行走时做到快、静、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