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赵国官制考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步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国王以下建立了以相国和将军为文武百官之长的封建官僚制度。在相国之下有处理政务的司寇、御史、内史、郎中、行人、田部吏等官吏;在大将军之下有统领军务的将军、国尉、都尉、裨将、军中侯等军官;与将相平行的还有教导国王或大子的师、傅、博闻师、司过、左师等官。此外还有为国君服务的官吏,有宦者令等。纵横交错,统取决于君主,构成了君主专制的官僚体系。  相似文献   

2.
赵国官制考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步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国王以下建立了以相国和将军为武百官之长的封建官僚制度。在相国之下有处理政务的司寇、御史、内史、郎中、行人、田部吏等官吏;在大将军之下有统领军务的将军、国尉、都尉、裨将、军中侯等军官;与将相平行的还有教导国王或太子的师、傅、博闻师、司过、左师等官。此外还有为国君服务的官吏、有宦令等。纵横交错,统取决于君主,构成了君主制的官僚体系。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各国实行何种形式的继承制,各有不同,形式是多样的。一般认为先秦时期各国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考诸史实,我们认为赵国并没有实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按照君王个人意愿挑选王位继承人。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时期的赵国前后存世600余年、立都邯郸500余年。仅汉代赵国就历时400余年,是研究赵文化作为地方封国历史的重要阶段。然而,这一阶段跨度日久、史料遗阙、王位更迭、废立频仍,结合古代典籍文献与现代学者研究从而较为细致地梳理、编次、考订和补阙,进而更好地展现汉代赵国的历史面貌,为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汉代赵国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秦汉之际,在以邯郸、信都为中心的赵地先后出现了四个赵国:武氏、赵氏、张氏和刘氏赵国.这些赵国的兴亡过程反映出这一时段的历史特点,即在“秦失其鹿”的大背景下,从群雄竞逐到六国复兴,从分封异姓王到改立同姓王,重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同时表明赵地以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各种政权争夺的焦点,这些赵国因陷于各种政治漩涡,都无法摆脱勃兴倏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结合传世文献与古文字材料来看,赵国郡级职官的记载相对缺乏,目前仅能搜集到郡守、强弩后将、司寇三职。赵国县级职官的设置较为复杂,现可推定有令、尉、司寇、司工、司成、工师、冶尹、宗正八职。赵国郡、县职官系统的不均衡特征可能是由郡与县在主要功能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赵国县级职官系统的复杂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代官僚制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赵国在战国七雄中较早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和与之相应的官僚体制。赵国实行的郡县制、"因能而授官"和强化君权的考课制度,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赵国官职分为以相邦和大将军为首的文官系统和武官系统,官制体系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8.
清代扬州学派的形成“夙有端绪”。由于扬郡本地、邻邑淮安先儒及家学的濡染、沾溉,并接受了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与吴、皖二派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扬州学派具有极为深广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赵国会盟活动的细致梳理,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从时间上看,会盟发生的时间正属于赵国疆域扩展时期;从空间上看,会盟地具有位于会盟国之边境交会地带、或是交通要道节点的区位特征(平陆除外),其总体空间分布则经历了从东到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论赵国的军事赏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重要特征,军事赏罚制度也应运而生。考诸史实,发现赵国的军事赏罚制度已相当严整完备。以赏、军功爵制和官职升迁为特征的军事奖赏制度以及以斩、免、随坐、鞭、收家、废等为形式的军事刑罚制度相辅而行,互为补充。军事刑罚使人产生畏刑心理,官爵奖赏则是刺激因素。如果赏罚制度执行得当,无疑会激发将士的积极性。而赵国的统治者最终恰恰失败在“赏罚不信”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就有设立史官的传统,而官修史书制度化则完成于唐代。自唐之后,史馆修史逐渐成为一种制度为后世所继承。明代史官制度承汉唐之旧,又有所损益,在直接继承和发展元代史官制度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和完善,延续了自古以来良好的修史传统。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秦国因建国较晚,又僻居西戎之地,故其官制很不完备。本文简析了这套官制的特点,指出了这套官制存在的进步性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国封2始于赵襄子,至惠文王和孝成王时达到高潮,赵国封君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开始是局限于宗亲范围之内,以“亲贵受封”为特点,以后扩至异姓功臣甚或幸臣,以“计功受封”为主流,赵国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对封君严密控制,封君的权力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讲,都被严格限制,难以形成与国家对抗的势力,封君成为国君中诱使将相大臣为之尽心效命的一枚香饵。  相似文献   

14.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论赵孟頫仕元的心态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孟以故宋王孙的身份出仕蒙元 ,极其复杂的内心矛盾决定了他的心态历程的曲折多变 ,其仕元心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他怀着将所学“用之于国”的抱负和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热诚出仕 ;初入朝廷的失望却很快让他懊悔思归 ;忽必烈的特别赏识和关照又使他恢复了从政的热情 ,决心“忠直报元” ;但在忽必烈再次欲“大用”他时 ,他则激流勇退 ,之后心境渐趋于平淡和超然。  相似文献   

16.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赵孟頫因以宋室后裔身份入仕元朝,故历代论者对其毁誉不一。通过联系时代和书画艺术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他的出仕,才使他的艺术观念得以风靡,并成为元代艺坛的主流。因此,对赵孟頫的出仕,应该把他放到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去理解,不能简单地以“丧失民族气节”来加以否定,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相似文献   

18.
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教师制度的初创时期。太学博士与郡国文学,既是官学教师,又是国家官吏,其教师身份尚不十分突出,对其选用、升迁已出现较为明确的制度规定。博士、文学秩卑而职尊,仕途通达,而官学教师不甘久典教职,这一特点在汉代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9.
封印,指官府封闭印信,停办公事。清代,封印期延长至一月,封开印日期由不固定到相对固定,封印与封宝同时进行,封开印仪式规范化,与封印相关的行政规定也不断完善。封印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清廷对官印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