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标要求】一、学习目的1.知识与能力本节从文化扩散的概念入手,既介绍了较为抽象的知识,同时,还从多数中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出发,引导他们观察自己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区域和生活环境。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归纳出文化扩散的特点与扩散方式。2.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想“文化景观与环境”是对人类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探究,对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有重要意义。本课教学采取案例分析法,以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的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提供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亲历的旅游活动、关注的社会环境,以及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深入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看待事物,让学生懂得在文化景观的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思考促进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人文…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传播、文化传承和文化扩散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传播指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或从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的过程。其中,文化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播过程为文化扩散(或称文化空间扩散);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为文化传承(或称文化演进)。文化传播包括文化扩散和文化传承,文化扩散和文化传承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古为今用即属于文化传承,洋为中用则属于文化扩散。而我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化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扩散离不开人的空间移动,人是文化扩散的主体,也是主要载体之一。文化只有在有人的地方才能产生和扩散,文化从  相似文献   

4.
5.
一、单元提示: 本单元是第一册的一个“特殊”的教学单元。从横向看,本册的其它单元“重记叙”,而本单元却是由五篇议论文组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纵向看,这个本册课本中唯一的议论文单元是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开端,具有很强的起始性。我认为要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单元提示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的小说单元,编者要求教者把握的要点是“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理解小说的中心思想;了解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下面拟就这一要点的“理解”与“实施”作分项说明。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表现和意义 ;2 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的能力、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空间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全球化的趋势及地理意义难点 :南北差距的扩大【教学课时、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课余时间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 :网络化教学【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课堂教学工作室是一个包括备课、授课、课后三个教学环节 ,分别体现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设计思…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现代旅游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科学研究       B .探亲访友C .猎奇探险       D .娱乐消遣2 .从旅游资源特性分析深圳“锦绣中华”属于 (   )A 非凡性 B .多样性  C 长存性 D .可创造性1999年以来 ,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旅游业 ,拉动经济发展 ,我国在“五一”、“十一”、春节期间采取延长假期和调休的办法 ,使得假期长达一周 ,人们称之为“黄金周”。据此回答 3~ 5题 :3.1999年以来 ,我国各著名旅游景点旅客人数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运输条件好转 …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提示这套分科型教材,改革的步子比较大,就《阅读》教材而言,初步建立了阅读教学的体系,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单元是整个阅读教学体系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因此,必须紧扣“单元要求”,按照教材编排的体例,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内容提示这一单元由五课诗词组成,其中,旧体诗两课共六首,新诗三课共三首。在心理素质上,初中学生对诗应该是容易接受的。因为青少年正是一个幻想的年龄,而诗也正是在跳跃性、节奏性、音乐性等方面,与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状况与心理渴求相吻合。【讲读课文】《浪淘沙·北戴河》讴歌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全词透过虚实景象的描述,充满了对“换了人间”的新社会的自豪与喜悦,同时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同志早期浪漫主义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憧憬。全诗意境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思路这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影响 ;二是当前“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三是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上时空跨度大 ,和历史、政治联系比较密切 ,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学生已经在历史课中有了较多的了解 ,所以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历史及政治知识 ,采取灵活的教和学的策略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则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笔者从学习目标、学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图 1.1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再生产类型沿着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方向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该图用“三率”的变化形象地表示了四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以及各模式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用图形印证了课本的文字表述。芬兰堪称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典型例子 (见表 1.1) ,四个时间段“三率”的变化明显表示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种模式。图 1.2 按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 4 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 ( 1981年 )从图中可看出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3.
单元提示本单元要求“学习把握记叙文的要点”,“体会完整恰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简言之,即要求能把握“要点”,体会“方法”。要深入理解并实施这一要求。把握“要点”。要训练学生通过讲读或自读,理清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事件梗概,能找出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老山界》,便要能把握得住全文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大山的事迹。人,是红军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说明: 一、本教学设计包括第一、三两个散文单元。第一单元的篇目侧重记人,多为真人真事。第三单元的篇目侧重写物,托物抒情或喻理。可用18课时完成。 二、注重整体性教学原则。处理教材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辨体、审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课堂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三、讲读课一般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原型阅读,领悟思想内容,获得美感体验;理清线索结构,训练思维能力。第二课时精读语段,领会语言特色,辨析词语,训练表达。阅读课安排一课时,了解课文内容,线索后,完成阅读练习。 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几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学习字里行间寓爱憎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相似文献   

15.
16.
一、单项选择题1.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2.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冰期,长汛期3.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C.自东而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4.下列地理事物由大到…  相似文献   

17.
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而乘法口诀又是乘除法的关键。口诀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口诀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1、“除法的初步认识”分哪几个阶段进行教学?答:“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本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练习。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感知除法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二、理解除法含义,懂得除法各部份的名称。三、领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7、怎样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首先,要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例如,6×2=12表示2个6相加得12,把它简说为“二六十二”,这就由乘法意义导出了乘法口诀。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算式和口诀各部分进行对照得到:口诀第一个数字指的是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数字指的是被乘数(相同加数),最后的数字指的是乘得的积。这就掌握了口诀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秋季开始使用新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新版教材整体内容和总方向没有改变 ,仍注重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第一单元只有第一节内容有了调整 ;第四、第五单元内容没有任何改变。变化最大的是第二、第三单元 ,第二单元删除了旧版内容的1/ 3 ,由 6节变为 4节 ;第三单元去掉旧版第 6节“宗教与地理” ,活动题作了重新设计 ,由 7节变为 5节。研究和总结新版中增删和调整的内容及其变动特点 ,可以领会编者的意图 ,准确把握新教材所渗透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易于实现在教学上的具体操作。一、精简内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