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个“活”字。人物形象鲜活。夏清辉貌不出众,却玩得“疯”,学习也棒。“打狗救友”这件事,更见他的乐于助人,颇有些“侠义”风范,称他为“我”的好“哥儿们”名副其实。另外,文章语言活泼。如描写脱险后,“难道有哪位世外高人,使出了什么独门暗器,击中了狼?……‘跑?那太不够哥儿们义气了吧!那种不仁不义的小人,我才不耻于做呢!’”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份无邪的童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林老师亲切地说,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他激动地说,元元叹了口气说,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一点通上面的例子都是从课文中摘录下来的。你发现了吗甲原来“说”的前面可以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心理的描写,这样就不仅写出他说了什么,还把他是怎样说的写得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3.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既是思维发展过程,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本文以拓宽语言教育渠道,培养幼儿良好素质为主线,从"想说"、"敢说"、"会说"三个方面探究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近读《中国教师报》论坛网友lishuangfeng《说课——是否是教育科研的歧途?》文章,对作者因“有的说课选拔引进了一些‘不太满意’的老师”等现象而否定说课,攻击说课,认定说课是教研的歧途的片面看法,笔者有话不得不说。  相似文献   

5.
“狠”老师     
精彩点评: 全文主题突出,形象鲜活,语言平实而不乏功力。文章较好地刻画了班主任陈老师的“狠”。体现了对我们的“爱”。全文无处不在写老师对我们的“狠”.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外出游玩”;无论是对陈老师外貌的描写还是对老师神态变化的描写(“像个孩子”、“满脸严肃”、“温和”)。正是这样一位“狠”老师让我们拥有了扎实的成绩.引领我们走进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们茁壮成长.这可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呀。  相似文献   

6.
马莉 《中文自修》2005,(6):54-54
阅读和写作,在我就是顶顶快乐的大事了。这可以由我出版了很多部著作以及在我的一篇文章《夜间的事物》——大量地描写到我的阅读经验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汉语里人们用“心灵手巧”来称赞聪慧之人,因为手的灵巧折射出主人的智慧。无独有偶,英语用handy一词来夸奖手巧之人。反之,对笨手笨脚者,人们会善意地用all thumbs来调侃他(她)。语言源于实践,人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手,因此英语中与“手”相关的表达颇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曾子的"以文会友"说,其"文"指"文章",其"友"指"益友",其"会"指"社交"。"以文会友"说,概括了曾子的"文章社交"功能观,开启了书面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国民性”话语其实是一种“描写”或“叙述”,从“国民性”话语诞生的源头上来考量,鲁迅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描写”的客体。鲁迅的独异之处在于,他在对后殖民性质的“被描写”的拒斥和接受中保持了高度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内在功利性。鲁迅同时也充当“描写”的主体,毫无讳饰地“描写”着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孜孜以求“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的“立人”目标。因此,鲁迅的“描写”和后殖民性质的“被描写”可以划上一道截然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应从听教学录音带入手,如所学的课本录音带、口语教材录音带,也可以选听适合或略高于学生水平的有趣的材料。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听,应先让学生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一遍地反复听。如果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开书看一看,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查一下词典。  相似文献   

11.
常有同学问我: "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写好文章的几个"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美”字的解释众说纷坛,却陈陈相因。从“美”字之发生境域的角度入手研究,可以探知“美”字的本真意蕴。体现在构形上,“美”从羊从人,“美”的本真意蕴别是一种复杂的意象。在带有羊角头饰的人形这一发生境域当中,同时涵盖了“美”所代表的美学和“羌”所代表的丑学。因此,“美”实乃美学与丑学的合题。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愿说;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说;导之以法,培养学生会说,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看过一篇题为《“神童”与法西斯》的文章,留下了一个历久弥新的记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是:一个名叫聂愿愿的学生在其父亲的种植式“教育”下,以出色的成绩考取了国家一类大学,然而他却对父亲所谓的教学“方法”恨之入骨。他的父亲曾是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15.
蒋明玉 《江苏教育》2000,(12):48-48
《江苏教育》2000年第4期刊登了祝中录老师的章《“开放题”还需“开放性”教学》,拜读之后,获益匪浅。本人十分赞同祝老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敢弃去。”的确,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元人乔梦符更是以“凤头、猪肚、豹尾”之形象贴切的比喻阐明了其中的道理。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好自己文章的“凤头”呢?下面以近两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主要例子加以总结说明。  相似文献   

17.
职场中,有些口头禅会让你讨人嫌,而你,可能还并未觉察…… 口头禅之“没劲透了” 同事外号“王菲”,那姿态,一个字——酷!“王菲”的口头禅也酷——“没劲透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学,“生成”神速,再加上形式主义泛滥,使得许多语文课变了味。“预设”遭到无情地抛弃。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和富于变化,这没有错,但“生成”应该基于“预设”。  相似文献   

19.
教师应该怎样成长?是成为“通才”还是成为“专才”?本刊第六期《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其实,“通才”和“专才”之争,不只关乎教师的成长方向,更关乎教师的培养模式。本期我们发表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意在将讨论引向深入。老师们的观点见仁见智,怎样看待“通才教师”、“通才”应该怎样培养、“通才”与“专才”的关系,等等,是这次讨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说“鸡”     
它是鸡,一只普普通通的鸡。它渴望人所施舍的一点点谷粒,却又惧怕人的残忍和残暴。它眼睁睁地看着同类被人一把抓住双脚,提起来挂在自行车车把上,在颠簸许久之后,被掐着脖颈揪起来,一刀下去,身首异处。它感到恐惧,于是它躲在院子阴冷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它紧闭着双眼,不愿看人世的血腥杀戮。也许它是个相信进步、相信和平与文明的鸡,面对人所施予的暴力,显现出无与伦比的震惊,震惊之后是一种惜世怜人的感慨。也许它是个宿命论者。在还算平静的时间里一本正经地做着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