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灾害均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文从我国高校应对自然灾害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定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自然灾害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  相似文献   

3.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在强调政府责任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社会协同从管理对象、学科分野、社会环境存在必要性。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社会协同机理主要有四个方面:影响相关机理、利益相关机理、情感相关机理、环境相关机理。实现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社会协同要做好三点工作,一是科学构建社会协同框架,二是系统建立社会协同制度,三是切实保障社会协同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破坏程度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也指出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为应对呈增加趋势的自然灾害,我国政府在长期的灾害斗争中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应对体系,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着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我国的灾害应对体系也必然存在不足,特别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需要在防灾、抗灾、救灾三个层面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应对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从灾害学社会脆弱性视角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解读有利于发掘其作用机制的周期性和社会性.在耦合灾害学社会脆弱性理论及农业自然灾害特性的情形下,探索农业自然灾害各主体的行为内容及运行范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政府、市场及农户个体的“三维”主体联合行为路径安排,并根据各主体内容提出了提高农民灾害风险认识,积极构建相关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微观组织并监督履行好相关管理职责,积极做好农业保险需求的引导工作和丰富农民自然灾害损失风险的应对手段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管理水平,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6.
一、学校突发事件的类型1.自然性突发事件。如暴雨、洪涝、台风、高温、干旱、地震、火灾、冰雹、严寒、海啸、沙尘暴、雪灾、泥石流、滑坡、地表下沉、狂风等。我国幅员辽阔、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的类型也十分多样,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有发生,而且近些年来人为因素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单位也不可避免地要应对这些自然性的突发事件,而且显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大气、海洋、陆地和冰冻圈构成了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抗御自然灾害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应对灾害,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拥有良好的灾害意识和应对策略有助于社会安全和稳定,从而进一步保障国家安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形式。本文在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提出自然灾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应灾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并以社区“应灾宣传大使”的身份,为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9.
【背景材料】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严重,相当于GDP的6%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规范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共同行为,国务院在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世界公认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的“弱质产业”,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我国政府应对农业保险市场进行适度干预,积极开拓并大力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日趋增多的背景下,完善和加强自然灾害预防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主要对策有: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健全统一的自然灾害管理、指挥、协调机制;建设统一的应急通信平台;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税收政策体系;发挥保险功能,积极参与巨灾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是近三十年来我国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冲击。历史经验表明,特大自然灾害往往会增加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灾时犯罪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应对灾时犯罪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社会控制、内化外部规范,防范群体犯罪的发生。对灾后重建阶段容易出现的性犯罪、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要坚决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也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了监管秩序,甚至可能诱发敏内案件.尤其是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彻底消除.文中分析了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监狱造成的危害,并就如何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也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了监管秩序,甚至可能诱发狱内案件,尤其是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彻底消除,文中分析了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监狱造成的危害,并就如何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灾害损失位居世界第三。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特殊的身份,他们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抓好宣传教育是前提,做好应灾演练是关键,建好专业队伍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历史上就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特别是近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自然灾害与贫困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性。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经济循环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导致大量的贫困人口出现,灾后的扶贫救助就成为一个新型的研究课题。本文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制度治理、扶贫救助模式、资金运用及NGO参与、创建地震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的相应的灾后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28-1930年,西北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其中陕西受灾程度最重,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面对灾荒,民众和当地政府做了一些努力,但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凋敝,再生产难以恢复,农村社会危机深化,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认真总结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尤其是研究民国时期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对我们今天应对自然灾害仍具有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28~1930年,西北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其中陕西受灾程度最重,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面对灾荒,民众和当地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凋敝,再生产难以恢复,农村社会危机深化,社会秩序混乱,道德伦丧。认真总结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尤其是研究近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对我们今天应对自然灾害仍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策背景:在我国,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开始成为严重威胁,全球新发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何应对这些危机?我国的危机管理机制如何?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危机管理机制。所谓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政治社会系统不断变迁,利益和权力也不断进行着重新分配。我国又处于自然灾害频发区,致使自然和社会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频现,加之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公共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力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政治动荡。通过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国内公共危机管理的实际和已有文献资料,提出了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更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