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习惯于按常规进行,学生违纪了,找其谈话,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学生成绩下降了,找来家长配合教育等等,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我在班级管理中以另辟蹊径、打破常规的管理模式,换一种思维方式进行管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具体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顾梅 《广西教育》2008,(32):15-16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班级的德育效果。“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以学生为本,把“人”这一要素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并使其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管理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采取现代民主的管理方法,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班级管理分为控制性管理和指导性管理两种,即平时教育中所谓的“严”与“宽”。笔者刚参加工作时,就担任了班主任,那时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然而,结果并不像是想象的那样,班级非但没有“风平浪静”,反而出现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可见一味的“严”并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还需要适时、适度地采用“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两者应该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戴建明 《班主任》2009,(8):27-27
在班级管理中,有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可谓苦口婆心,招数用尽,却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不妨试试这几个“怪招”,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加强班级管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的班级管理模式将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关系到教育功能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从教育的功能与学生培养的视角看,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价值诉求。传统“制度至上”的管理模式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对学生“自由”的束缚和思想的禁锢,班主任主宰一切,班级缺乏本应有的生命力。如何寻求一种能够实现班级教育价值使命的管理模式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而班级的心理契约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满足这种价值需求,为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季艳芳 《考试周刊》2009,(16):231-231
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一种理想境界,也是教育教学的成功体现。本文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原则,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尝试一种可操作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和谐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管理,特别是班级管理。历来是教育关注的重点。至今,我们对班级的管理颇有微词:过去,我们对班级管理的一个通行策略就是:严。因为有“严师出高徒”作理论支撑;现在,我们对班级的管理似乎走向了“严”的另一端:宽。我们似乎忘记了:在时代的教育语境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学段也是不同的。仅用一种方式去管理不同的学生,结果会怎样?我们该怎样科学管理班级?“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宽’与“‘猛’是管理的一把双刃剑,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次备课时,我正好看到‘温室效应’一章。我在想,偌大的冰山都可以被融化,难道我就融化不了这一帮调皮的学生?”……李荣江、宋飞,二位老师巧借“他山之石”.灵动管理班级。阅读他们的文章,我们将在班级管理方面获得一些至真道理。  相似文献   

9.
在班级管理中,有的班主任对学生教育喜欢下判断,“非此即彼”,十分强调教育的清晰性,认为只有给学生灌输一种确切的、心满意足的答案.让学生记住了,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对于那些具有模糊性、随意性特征的实际问题,则不能简单地给学生以明晰的评判,而是要用“亦此亦彼”不确定性的“糊涂”理论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感悟自行解决,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糊涂艺术”,不仅可以使班主任避免陷入繁杂琐碎的事务堆中,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糊涂”理论,不少优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作了探索和实践,并能成功地运用,其经验和做法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陈芙亚 《文教资料》2010,(10):145-147
曹操“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对我们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应重视“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其具体表现在班级管理中,应重视对班干部的选拔、任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即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着重探讨尊重学生在人格完善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意义,以及工作中如何对学生做到真正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朱军 《教育与职业》2006,(15):39-4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学校班级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在班级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立足点。班级管理要从满足学生五种基本需要入手,提高其针对性和科学性,以实现班级管理的更优化。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总是把班级的整体功能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要求学生时时刻刻与班级保持一致,班级管理变成了一种以统一模式为主的准军事化管理,希望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就像工厂里的产品一样整齐划一才好。然而,学生的个性干差万别,当我们用同一个模具去浇铸我们的“产品”时,不合“规格”的必然要发出异样的声响,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与参与度,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其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掌握辩证的管理艺术,巧用辩证关系管理班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现就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辩证艺术,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班级是学校里最小的一个“家庭”,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因为它的成员是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思想较为复杂并且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因此管理一个班级无疑不比管理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容易。然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也并非无规律可寻。“以学生为本”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团结协作、互相监督等渠道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实践证明,班级管理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参与班级管理。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构成班集体最主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班主任的职责在于构建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在班级工作中,我尝试实行学生“民主自治”,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一、选拔任用班干部实践证明,实施班级管理的有效机制首先是选拔培养一支符合学生意愿的干部队伍。因此,在班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我大胆进行了学生“民主自治”改革尝试,顺应“民意”,将以前“钦定”的班干部全部免职,同时宣布“放权”,由学生民主选举新一届班委。通过自我推荐、民主测评,先确定班委的候选人名单,然后由候选人竞职演讲,全班无记名投票,最终选举产生新的班委会。选举中,我“退居二线”当了“参谋”,但我仍然很高兴。我感到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做法才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班级管理观。事实上,这一举动产生的效应是积极的,新的班委成员威信高、干劲大,符合学生“民意”,而教师只是帮助小干部开展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由此井井有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二、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和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发挥班级奋斗目标的导向作用和各项制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教导学生珍惜时间的传统做法大都是对学生进行观念性教育。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如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警句名言。但却没有告诉学生如何管理好属于自己时间的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方法去监测学生的时间分配利用是否合理有效。我在教学中将企业管理中所用到的时间管理方法推广到班级学生管理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学班级管理案例植根于鲜活的教育实践,传递着真实教育情境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故事,并以双方的言行表现反映班级管理矛盾,暴露出教育问题。由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入手,分析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的教育价值导向,发现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依然存在重学生行为惩罚而忽视其身心和谐发展的现象,学生学习成绩依然干扰着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公平性。为此,结合案例中暴露的班级管理矛盾,从唤醒学生内在生命力的教育视角出发,可以寻回面向全体学生及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班级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天强 《辅导员》2014,(4):32-32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育契机是经常出现的,它可遇不可求。对班主任而言,应当把握好教育契机,使其发挥教育价值。自从我校把“责任教育”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之后,我在班级管理中,不时捕捉教育契机,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整天忙忙碌碌,亲自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而学生只是被管理者.老师们从早上一进校门,就会在学生身边小心谨慎地看护着,直到放学送走最后一名学生才能稍稍松口气.这种“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模式,使学生对老师越来越依赖.其实,这样管理的弊端还不止这些,最主要的是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严重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内心渴求在自我管理中取得发展的强烈愿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班级管理,是我这几年来进行班级管理的新尝试.它是在发挥传统班级管理特色的同时,借助网络的特点,优势互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