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努力奋斗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是由我国近代以来独特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的历史选择,是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之路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抉择之后的理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作出的科学选择,是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和理论创造。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从而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华民族赋予的时代重任。近代以来,诸多政治力量曾引领救亡运动,但未能成功。五四运动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中国社会的历史规律和本质特征,认识到解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唯一途径即是唤醒民众,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并走向胜利。历史辩证法表明,哪一支政治力量能引领中国走出危机四伏的近代,就可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选择遵循了历史演进的基本逻辑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探索、百年奋斗、百年变革.这期间,一个又一个的救国方案曾经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在当时复杂的社会情势下,这些救国方案有的瞬间幻灭,有的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而被淘汰.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机理。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实践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体现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凤敏 《成才之路》2009,(22):96-9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近代史上有不少现象或事件都是由这一社会性质决定的,如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为什么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的核心,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中国开展现代化的前提,提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选择了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探索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同近代中国依据自己特殊的历史、社会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道路分不开的。本主要阐述这二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外国帝国主义、国内封建势力、国际社会力量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所制定的正确政策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首先,社会主义一直是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选择与追求;其次,和民族主义一样,社会主义也贯穿于近代各种思潮之中.五四后,更准确地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分为两条思想谱系向前发展:一条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另一条是以报刊编辑、大学教授为中坚的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追求.这两条思想谱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我们在研究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时,应对这两种思想谱系及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加以区分.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主义模式对近代中国知识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深远地影响过近代中国人社会主义观念的认识,就得自于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对苏联"一五"计划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的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得已的选择.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六周年刘宗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固然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但她同时又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以在世界范围内现代文明对农业文明颠覆的总趋势为客观背景下演进的历史。如何正确理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选择了马充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今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用“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分析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发现近代中国“弱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转型道路行不通。基于“政党中心主义”逻辑,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结果是:国民党由于自身局限性,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成功组织并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实现国家转型。这样也就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视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由刘金全、毛胜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们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是献给中国共产党91岁生日的一份大礼,《他们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一首宏大主题的主旋律颂歌。全书通过100位道路不通、经历不同、目标不同的人,从主义、信仰、理想、希望、道路、革命、大义、光明、事业、友谊等十个方面,记载了他们都共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客观事实,告诉人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事业的选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三个代表"实践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三个代表"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继续肩负着"三个代表"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东渐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输入步伐的加快,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互相激荡,其旨趣虽异,却汇成一股改造中国的时代巨流。西学的引入既冲击了传统学术,也冲击了封建的教育体制,促进了国人的觉醒,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8.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着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关系国民整体素质和国家长久发展的教育,应当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也必须体现出党的领导,也就是说,"党的领导"教育必须贯穿到所有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必然性所做的自觉和自愿选择,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努力奋斗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持在于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为“三个代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近年来在探索前行和社会变革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人民选择了自己的先锋队、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并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崛起、繁荣和富强。正处在新时代的中学生需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祖国人民一道为开创民族复兴新的里程碑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