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华彦 《精武》2004,(1):4-7
六手翻短小精悍,编排巧妙,技法丰富,易学好用,集八极拳搏击术之大成,实用价值很高。为使武术爱好者完整地学练六手翻,笔者把此拳分作单练、对接和秘技三大部分,介绍出来,以供广大读者研习。 单练六手翻时,要注意突出八极拳的主要特点,还要表现六手翻的独到之处。八极拳谚说:“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六手翻主要目的是把人摔倒,手法以六大开(顶、抱、单、提、挎、撞)中的“挎”为主,所以要重点把出现次数较多的“圈挎”、“翻挎”练好。六手翻的单打练熟了,对接就容易了,技法运用就能得心应手,在实战中就能发挥出威力。  相似文献   

2.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3.
解说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及沧州,便会想起武术,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沧州武术历史长、练者众、名家多,还有一个特点,叫作“人有我会,人无我有”。其中以刚烈崩撼闻名中外的八极拳,便是沧州人的典型之作。  相似文献   

4.
“神枪”李书文所谈《八极拳义》,实出自其门开山祖吴钟之拳学正宗,乃正根,同时也是八极拳人渴望见识到的“珍品”。因为此段文字,是自八极拳创立后,可说是首次面世。李志成、朱宝德二位先生不敢怀珍自秘,今整理出来与天下八极拳人共享!有关李书文《八极拳义》,请见本刊2002年第十期。但须郑重声明的是,此文(包括以后陆续发表的李书文拳谱中功法文章)版权所有归《精武》月刊,如发现翻印,必究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八极拳突出攻防格斗技巧,不但讲究打法,而且充分利用摔法。在演练和实战中,连打带摔,灵活多变,可以有效地用于防身和制敌,可以提高“听劲”和平衡能力,还可以增强抗击力和耐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八极拳的源流问题和吴氏家族与八极拳的传承问题,我在2001年第六期《武林》杂志《再说孟村吴氏八极拳》一文中已做过较详细的说明,但是目前一些所谓八极拳传人,甚至学者,抓住《八极拳》一书“历史源流”大作文章。对我、对我祖孙三代进行人身诬蔑,一时间令人不得安宁。更甚者要“正本清源”,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借以否定八极拳发源地——孟村。所以对八极拳源流问题,今再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尤勇 《中华武术》2003,(3):12-13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在流传于沧州的五十多个拳种流派中,孟村的八极拳独树一帜,享有盛誉,武谚中有“八极加劈挂,神鬼也害怕”的说法,足见八极拳的赫赫威名。孟村八极拳历代名家辈出,从清代的“神枪吴钟”独闯少林寺,技惊北京城,到近代的“大枪李书文”和霍殿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闻佚事。这些如烟往事,给古老的八极拳留下了神秘的色彩,让人心神向往。昔人已故去,往者不可追。  相似文献   

8.
柳国顺 《精武》2009,(7):52-53
一、采手对练 采是太极梅花螳螂拳重要技法之一,主要是指出手抓人手臂、头发等身体部位或衣服,以进行攻防的手法。采,常直接用于擒拿类招式,又与不同的攻击性动作组成众多完整的攻防招式。拳谚说:“螳螂使出双手采,罗汉也摔下风头。”以此强调采的实战功用和价值。太极梅花螳螂拳运用两人的采手对练形式,锻炼缠采、托采、压采等技能。分高位骑马式缠采、高位登山式缠采和高位登山式托压采等对练法。具体练法:  相似文献   

9.
韩起 《中华武术》2005,(9):47-47
在武林中,哪怕不是练八极拳的人,也都知道八极拳有一趟小套路,名曰“小架”。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进行武术对练时要了解武术对练的基本概念,这对于他们掌握武术的精髓、提高武术修养是十分有益的。武术对练是在各种武术单练的基础上组成的套路练习,它包括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法,由2人或3人进行。武术对练的作用在于使练习者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练习者对武  相似文献   

11.
阎长河 《武当》2003,(2):31-32
八极拳亦称开门八极拳,有孟村吴氏八极和少林八极两大流派,这里介绍的是盂村八极。 在八极门中一向视“六大开”为八极门的极至,成为秘门绝技,从不轻易外传。“六大开”实际上是八极拳技法的总结和概括,进一步讲,是八极拳打开方式的核心,立  相似文献   

12.
太极推手,也有人称之太极揉手、搭手等,实际上就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搏击对练。这种徒手对练可以是单手、双手、定步、活步,甚至散手,由练习者双方约定。太极推手是一种徒手搏击训练方式,不限制摔抱擒拿等所有的武术攻击技法,唯一限制的是手肘膝肩等容易给人造成伤害的部位,不可脱离开对方的身体进行击打,即俗称的“断手”。太极推手要做到制服对手,让对手落败认输,同时还要保证对手不受到伤害,甚至不感觉难受,可见其难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功夫。太极推手没有多年的训练,没有洞悉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很难做到制服对手,还不让其感觉到丝毫难受。  相似文献   

13.
戳脚风格特点是,手脚并重突出腿法,动作舒展,架势较大,攻防方法明显,硬攻直进,快速勇猛,放长击远。要求腿脚练得像手臂一样灵活多变.运用自如。在技击攻防时要求手领脚出,手到脚到,手防上脚踢下,手脚并重,上下配合。戳脚谚语讲:“手是两扇门,全凭脚踢人”、“手出脚不动,打人不能胜;脚踢手不出,打人必负输”、“拳打三分不易,脚踢七分不难”。  相似文献   

14.
拳术,是一种按踢、打、摔、拿、跌等徒手技击特点而编成的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即武术徒手技法套路的总称。古时称谓较多:商周时称“技击”、“手搏”等,秦汉时称“卞”、“弁”等,宋代后称“使拳”、“打套子”、“白打”、“拳法”等。宋代以后,拳术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套路。据明代著名战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径捷要篇》记载,当时著名拳种有“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还有“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镇、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以及吕红八  相似文献   

15.
八极拳史话     
八极拳是清初沧县孟村镇人,吴钟(字弘升,1712-1802年)所传。吴系云游道人癞魁元之徒,于乾隆年间在河北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坊,方使八极拳广为流传,故有“孟村八极”之说。八极拳在河北沧县孟村传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30年代沧县人氏李书文(字同臣,人称神枪李)之徒周馨武、霍展阁及其侄霍庆云等人,将八极拳传到吉林省。八极拳早年间有人称作“巴子拳”、“八极拳”等。近代称“八极拳”者居多,乃取八方极远之意也。八极拳非常注意攻防技术的练习,在习法上讲究,挨、膀、挤、靠,不招不架,见招打招。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多以…  相似文献   

16.
八极拳功法     
八极拳是中国北方拳种之一,又称“开门八极拳”。八极拳有出于四面八方,可达极远的地方之意。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主,动作简洁朴实,势险节短,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多直线往返。发力爆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打法有挨、傍、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现将八极拳功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铁山靠是八极拳六大开中的一套著名套路,以简朴刚烈、节短势险、猛起硬落、硬开硬打、凶猛异常的风格和技击性强的特点著称于世,在八极拳门中世代秘传。近几年来,虽然介绍八极拳的文章不少,有技术性(包括套路、技击)的,也有理论性的,但是公之于众的却有藏头露尾之嫌,鲜有和盘托出者。八极门真传弟子外的人们,只知道八极拳系中有“顶、抱、担、提、挎、缠”这六大开,却从不见其套路,让人有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是因八极拳门比较保守,视技如宝;二是因为八极拳极为实用,掌握者怕轻传于歹徒,对社会造成危害。作者打破陈规,在此将八极拳铁山靠及其实战用法加以披露,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8,(3):28-29
乾隆皇帝说:“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一句话,道出了八极拳的地位,长期以来,拳非常充分的肯定。由此看来,八极拳刚猛爆烈、气吞山河的威猛气势,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12月2日,我刚从日本讲学回来,便有人向我推荐了一篇公开发表的署名申明人的文章。题目是《博采众长铸辉煌——记阴阳八极拳功创始人赵福江》由于文章写的是关于八极拳方面的事情,我便认真拜读,文章中对赵福江先生“炉火纯青”的功夫写得淋漓尽致。对他的武德褒扬有嘉,尤其对他尊师重教的学风推崇备至,说对他的恩师,也就是指我父亲吴秀峰“奉师如父”。点睛之笔:“赵福江不但尽得吴师真传,近年来还对八极拳的一些不实之说提出质疑,进行考证辨析,作正本之论。”  相似文献   

20.
宁津八极拳     
宁津八极拳多年来在我国鲁北一带流传。其招式动作刚劲、朴实,发力暴烈,大有“晃膀撞山倒,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宁津八极拳自成一家,从传系、沿革到风格、特点和练法都别具一格。近年来,宁津县八极拳不但盛行于齐鲁大地,而且还引起了国际武术界的重视。1994年6月,南美洲武术联谊会副会长苏昱彰、日本国武艺杂志社主编野田久贵等三人专程来宁津观摩考察“宁津八极拳”,观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请求再次率团返回拜师学艺。据宁津县八极拳传人李清波老拳师家传拳谱记载,宁津八极拳始传于清代雍正年间,源出少林寺入水塘清凉门。乾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