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民国建立之初规定实行的究竟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叫共和制,以及共和制下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2.
3.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政体形式系根据1911年11月公布并于1912年1月又修正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行政首领“有统治全国之权”,显然采取的是美国式的总统制。及至1912年3月,在孙中山即将辞职、袁世凯即将上任之际,南京临时政府参议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终又废除总统制而改行责任内阁制。短短二个月的时间,国家政体作如此变化,而且对这一重大变化,以往一般著述仅一笔带过,鲜有论及。本文试就这一转变,略陈固陋,尚蒙赐教。  相似文献   

4.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总统制引入班委的选举,内阁制引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可以形成“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分离,从而解决传统班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机制的问题.该种模式会促使班委合理的行使权力,做出科学民主的决策,提高班级运行效率,实现广大同学的利益,有利于班级与同学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标的历史教材中,出现了两处关于"内阁"的基本概念。一处是我国明朝时期的"内阁的创立",另一处是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同样都是内阁,二者是否相同呢?一、二者的形成我国明朝时期的内阁是因明初废除了宰相制度而开始的。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于是进行了政体改革。1376年,明太祖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相似文献   

6.
总统制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分权总统制和超级总统制两种亚类型。从结构上看,分权总统制总统在宪法上是政府的行政首脑,掌握与立法权和司法权平行分立制衡的行政权;超级总统制总统在事实上是政府的行政首脑,掌握着行政权,但政府总理才是宪法上的政府行政首脑,并对行政事务负责,由此导致总统游离于三权平行分立制衡的边缘,处于一种超然于上的地位。在功能上,分权总统制侧重于保障自由,而超级总统制侧重于维持秩序。区分总统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统制国家的政治架构,有助于我们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同样作为一种政府制度,美国的总统制与法国的半总统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总统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所受到的制约两个方面。指引革命进程的理论的不同、传统的差异、对权力制约的不同理解以及伟大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从这时开始一直到袁氏帝制自为失败郁郁而终,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这期间却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袁世凯在这段时期,对政府机构的许多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改动,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的整合上。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是美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 帝王般的总统。19世纪以前的美国,权力中心倾向于议会一边,自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权力中心开始由议会转向白宫。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总统,借拯救经济危机宣布实行“新政”,总统权力得到极大的扩张和巩固,奠定了帝王总统的地位。 行政大权集中在总统手中。总统是美国的最高行政首长,他有权任命内阁部长、最高法院法官、驻外大使、公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内阁部长对总统负责,一切听命于总统。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是美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 帝王般的总统。19世纪以前的美国,权力中心倾向于议会一边,自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权力中心开始由议会转向白宫。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总统,借拯救经济危机宣布实行“新政”,总统权力得到极大的扩张和巩固,奠定了帝王总统的地位。 行政大权集中在总统手中。总统是美国的最高行政首长,他有权任命内阁部长、最高法院法官、驻外大使、公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内阁部长对总统负责,一切听命于总统。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美国宪法虽然没有规定总统有罢免权,但除联邦法院法官外,对行政部门的官员总统能要求他们辞职。内  相似文献   

11.
金旭 《华章》2012,(34)
俄罗斯总统制度的设立不是历史的偶然选择,它的形成于确立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符合现实俄罗斯国情.本文从俄罗斯总统制确立的过程与原因入手,介绍俄罗斯总统选举、任期与罢免程序制度,进而分析得出俄罗斯总统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总统制思想是其政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主张移植美国总统共和制.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思想.五权宪法规定的政体类型属于总统制.孙中山之所以推崇总统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孙中山对总统制的推崇既有合理性的一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1法国半总统制的历史形成法国之所以能形成这样一种独特的政治体制与它大革命后的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时,法国大革命尚在进行之中,国家政治制度的设置还不是十分周密。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总结了第二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导致专制的教训,于是在第二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议会。1946年10月,规定实施多党议会制的新宪法获得通过,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诞生。宪法确立了国民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强调国家主权由公民通过国民议会和公民复决来行使。戴高乐主持草拟的新宪法于1958年9月28日由公民投票通过。12月20日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法国从此进入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为了使总统能名正言顺地拥有更大的权力,戴高乐试图实行宪法改革,通过普选选出总统,1962年6月9日,戴高乐在广播演说中宣告:走普选的道路,我们就能确保共和国在未来的岁月不受人事变迁的影响,保持力量强大,秩序井然和绵延不断。9月22日,戴高乐再次发表广播电视演说,宣称为了...  相似文献   

14.
1 法国半总统制的历史形成   法国之所以能形成这样一种独特的政治体制与它大革命后的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时,法国大革命尚在进行之中,国家政治制度的设置还不是十分周密.……  相似文献   

15.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君主权力大为加强,清朝承袭下来。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也是明清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问题:问题设计1:明朝为何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第一,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28页关于英国内阁和内阁制形成的小字部分。笔者认为编写得比较零乱,缺乏逻辑性,不利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后阅读。笔者认为这样编写或许会好一点:(小字部分)几百年来,英国王宫就已形成了一个传统,即国王在宫中召集大臣开会商讨国家大事,这种会议当时叫枢密院,是国王的一个咨询机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王权虽受到限制,但这种传统保留了下来,国王经常秘密在议会厅之外的内室小阁间开会,人称内阁会议,即小密室里举行的会议。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法定组织,人员也不固定。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发展,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  相似文献   

17.
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竭力主张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最终以身殉志。对此如何评价?史学界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革命派在新建立起总统制后不久以极快的速度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是建立起来的内阁屡屡受到破坏,根本起不了限制袁世凯和北洋军阀专横的作用.对于民初内阁政治的失败,前人对此研究颇多,但大多都是从<临时约法>的权限不明方面进行研究.而从政党的角度分析民初内阁制受挫的研究尚属不多,文章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尝试从政党的角度对民初内阁制失败原因作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于1 9世纪中叶,主要标志是1 841年皮尔领导的保守党在大选中取得胜利,上台组阁。其成因包括虚君制的出现、两党制的形成和政党组织的发展。此后,内阁加强了对议会立法工作的控制,影子内阁出现并有所发展,首相地位上升。内阁不仅是该国中央行政机构的中枢,实际上也是国家政权总系统的顶点和最高决策机关,并凸显了英国行政和司法交叉混合的特征,淡化了"议会至上"原则。英国强化内阁制职能的基本原因,是其国内外事务的增多和对政府工作效率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表现在生理、心理、能力发展诸方面。但在目前教育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下,学生的差异几乎被忽略。一些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健康发展相背离的做法比比皆是。面向学生的客观差异等因素,设计差异教学策略,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学生差异教学前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生理方面:如身高、体重、视力、速度、耐力、动作等;表现在心理方面:如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理想、需求、意志、品质等,此外还有知识背景差异、生活阅历差异、心理承受差异、情感调适差异等。在教学动态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上述差异的客观存在,不同学生身上,各种差异就会显山露水,且表现出它们的独特性。差异教学的设计、实施以及测评就是要正视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