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宇 《教学与管理》2014,(11):35-37
正为了把书本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当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位教师都深谙此理,所以在备课过程中特别重视练习的设计,力求回扣目标、照应过程,知识考查与能力提升并重。然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重视练习的设计与执行,却忽略了对练习效果的现场"调控"。我们知道,练习设计质量的优劣必须通过及时反馈得到检验,在反馈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准确掌控,通过对练习效果的精当讲评,或强化、或调整、或补充,进而达到纠正解题错误、"放大"习题价值、完善建构过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认知结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学生认知结构与生物学教师编制生物学习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获取,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技能的形成与熟练,还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与丰富,以及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取向与体验,都是通过练习,通过对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因此,不论是"新授课""练习课",  相似文献   

4.
李俊杰 《教师》2013,(12):33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练习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形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从而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习题的价值?如何引导学生寻求习题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习题的特征,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探究问题的结构组成,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发散、深化和升华,恰当地拓展和延伸,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发挥好习题的潜在功能?下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标,浅谈在数学习题教学中的“四多”做法.  相似文献   

6.
<正>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对作业、试卷进行讲评,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优化认知结构.但在讲评过程中,常有照搬教学参考书或罗列校对答案的现象,缺少提炼、扩充和变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以一次月考卷的压轴题为例,谈谈习题讲评课应处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作业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关键,还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更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当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位教师都深谙此理,在备课过程中特别重视练习的设计,力求扣住教学目标,照应知识形成过程,达到知识反馈与能力提升并重。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重视练习的设计,却忽略对练习效果的现场"调控"。在练习反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精当讲评,或强化,或调整,或补充,进而达到纠正解题错误,完善建构过程,放大习题价值的效果。由此笔者以为,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练习精心设计是必要的,但是仅有此是不够的,更需要优化练习的现场评价,放大练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使用数学课本,不仅要用好课本例题,还要用好课本的每一道习题,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这一点早已被每一位教师所认可。习题内容的价值多元是目标价值多元的载体,我们在教学中如何用好习题,使习题的价值得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展,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就是目前数学教师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庄章溪 《考试周刊》2013,(22):84-84
<正>经常看到一些低年级的同学拿着一个学具盒,在这个学具盒里装着各式各样的学具,有小木棒、彩色图片、塑料板等,别看这些小东西不起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合理地运用这些学具,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谈谈看法。1.合理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是符合学生"感知—表象—概念"的认知规律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认识,形成知识表象,在操作中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还可以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大华 《中学教研》2008,(11):25-27
数学教学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历年来的中考试题鉴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成熟性、典型性,在数学练习中往往被许多师生看中,经常把它们作为训练的重点.然而仅仅把它用于训练而不展开研究,就体会不到它的内在价值,挖掘不出其隐含的科学精神,其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利用典型中考题开展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对于典型的数学习题教学,应注重5个不可欠缺的连续性环节.下面以2006年浙江省湖州市的一道中考试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没有习题的数学课会是怎样的?由于时间原因偶尔会遗漏习题教学,课后心里没底:孩子们新知掌握了吗?重点、难点突破了吗?不能通过习题得到学生的现场反馈,也就失去了对教学偏差进行及时纠正的最佳时机。可以说,没有习题就谈不上数学,没有习题就谈不上教学。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习题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习题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数学理解的层次性及其教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于新华  杨之 《数学教育学报》2005,14(2):23-25,46
数学理解有不同的程度、层次,这些层次包括:零层次、常识性层次、逻辑性层次、观念性层次和无尽的层次.数学理解层次的主要特点有不连续性、整体功能性、两种循环性和两种依赖性.在数学教与学中提高数学理解层次的途径有亲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参与数学研究,以及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数学味"是一切数学本质属性的统称,它的内涵是多彩的、丰富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现。着眼于课堂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关注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理解、思考、能力、情感,方能凸显出"数学味"。反之,有"数学味"的课也必会是学生所喜爱的课,会让学生越  相似文献   

19.
正"x,y,z枯燥无味.""数学学了没用."这种对数学课的评价虽不全面,但毕竟反映某些同学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的现状.如果没有高考的压力,情况可能还要糟糕.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作为科学和艺术的数学,从本质上反映了自然界的绚丽多彩.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艺术地再现这些科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之产生一种亲和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运用比喻深化认识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