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晋作为我国古代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藏书史和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采用文献调研法,通过对毛晋藏书及出版思想活动的研究,梳理出毛晋的藏书及出版思想为:珍爱图书、广求古籍、求真务实、藏书致用。毛晋的藏书及出版思想对我国现代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书目整理及史志编纂均有重大启示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成就卓著的出版家,最著名的当属明末汲古阁主人毛晋。汲古阁刻本在明末清初享誉海内,与毛晋在出版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密切相关,他的出版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传播正学,教化民众;二、寻求善本,打造精品;三、策划选题,前后有序;四、定位读者,互通有无。毛晋的出版思想对当今出版业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晋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本文论述了毛晋藏书来源、藏书内容、藏书楼建制、藏书管理、藏书流通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出版史上,毛晋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出版家,他出版的许多书籍保存了珍贵的文史资料,这些资料至今仍是学者与普通读者研究、阅读的对象。然而,对毛晋其人的研究却很少,笔者经眼的仅有路工先生的《访书见闻录》中的简要介绍与刊于《江苏出版史志》1989年第二期、浙江艺研所编的《艺术研究》第六辑上的徐有富、徐扶明先生的文章,以至很多人仅知毛晋其名。笔者最近发现并爬罗了一些材料,有助于人们对毛晋作深入的了解,故作文以布。 一、 毛晋的家世 笔者近日发现了藏于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的道光十九年手抄本《汲古阁毛氏世谱》…  相似文献   

5.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本文对其世系、生平、思想、著述等情况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汲古阁毛氏系明清之际显赫的藏书家、出版家,且缱绻释教,尝慨然助刊《径山藏》,惜乎此段史实湮没不彰,以致影响准确考量其刻书及版本价值。鉴于此,本稿以《径山藏》为中心考察毛晋或以捐资,或任校雠,或独力诸方式所刻之佛经,而重新判定汲古阁之出版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书屋》2004年第12期范泓《胡适为何屈就东方图书馆馆长》文中说:“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所刻印的许多书也在收藏之内,包括《十三经》、《十七史》等。毛晋刻本在当时影响很大,著名学者钱谦益就说过‘毛氏之书走天下’这样的豪迈之语。尽管也有不少人因毛晋很少臆改宋本而称其‘佞宋’,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古代出版史不可轻视明清 刘光裕(以下简称"刘"):这些年,章宏伟致力于明清文献与明清出版史,年年推出新作,<故宫问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大概是成果最丰者之一.如今,明清出版史不受学界重视,研究者不多.章宏伟坚持明清出版史研究,埋头苦干,成绩喜人,颇有示范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表明,明清出版业之发达,超过两宋,更超过汉唐,所以我说:"明清是中国古代出版的鼎盛时期."下面,联系宏伟研究成果讲两个例子.其一是明代著名出版家毛晋.  相似文献   

9.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其刻书除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津逮秘书》等,还包括数种王象晋的著述。王象晋曾为官常熟,毛晋与之多有交往,并为其刊刻了《二如亭群芳谱》《剪桐载笔》和《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等书。毛晋为王象晋刻书,既是基于自身出版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出于对王象晋的倾慕及其词学观念的认同。而毛氏汲古阁的声誉,也促进了王象晋著述的传播,扩大了新城王氏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毛晋一生执著刻书,出版数量巨大,是中国自雕板问世以来私家刻书最多者。本文在综合考查前人此方面介绍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就毛晋及其刻书情况从多方位进行了考查,其中有一些新的发现,也阐述了个人的理解和观点。此外,针对十五集《津逮秘书》版本汇集特征做了一些介绍,也对《明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汲古阁刻板存亡考》所记录的内容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1.
毛晋汲古阁的出版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震 《图书馆》2001,(2):72-75,78
本文探研了明末清初杰出的出版家毛晋汲古阁的出版规模,在40余年间刻书总字数约为八千万言以上,规模最盛时期,拥有编校、写样、刻印、装订等全部人员约近百人。  相似文献   

12.
毛晋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又号隐湖,别署汲古阁主人,今江苏常熟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殁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藏书家和历代私人刻书最多的出版家。作为藏书家,他的汲古阁和目耕楼藏书八万四千多册,秘笈琳琅,其中多宋元旧(?);作为出版家,他曾出版过六百多种图书,发行全国,故当时就有“毛氏之书走天下”的说法。从这两方面来看,毛晋对我国古代文典笈的保存和传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是值得我们来加以阐述的。  相似文献   

13.
(一)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是清康熙年间毛扆编写的鬻书目录,嘉庆五年黄丕烈刻入《士礼居丛书》中,流传始广。明末清初,常熟毛晋汲古阁不仅刻书数百种,风行全国,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传播,影响很大;而阁藏书籍之精善丰富,更为世所艳称;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藏书目录,不能了解阁书的全貌。《秘本书目》虽只著录毛晋幼子毛辰藏书的拟售部  相似文献   

14.
毛晋刻书功过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之 《出版科学》2001,(4):62-64
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易名晋,字子晋。别号潜在、隐湖等,室名绿君亭、汲古阁等,江苏省常熟县昆承湖七星桥(亦名曹家浜)人,明末清初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终生刻书,为了刻印图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刻完《十三经》、《十七史》之后说:“回首丁卯至今三十年,卷帙从衡,丹黄纷杂,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迄今头颅如雪,目睛如雾,尚砣砣不休,惟惧负吾母读尽之一言也。”晚年他对季子毛扆说:“吾缩衣节食,遑遑然以刊书为急务,今板逾十万,亦云多矣。”可见为了刻印图书,毛晋省吃俭用,呕心沥血,一息尚存.刻书不止。  相似文献   

15.
毛晋汲古阁旧藏蜀大字本《孔氏家语》为南宋孝宗时刊本,二卷十六叶以前残阙,汲古阁本即据之翻刻,阙卷补以他本。汲古阁本《家语》版片后归吴郡沈氏宝翰楼,时间当在康熙十年前,现存汲古阁本《家语》多为宝翰楼印本。毛晋后得之酒家本残书并非宋本,而是明陆治校注本,后归钱谦益,毁于绛云楼之火。毛氏据酒家本钞补蜀大字本,此本清末归萧穆,有同文书局等石印本,再归刘世珩,有玉海堂影刻本,二卷十六叶以前绝非王肃注,不可信据。  相似文献   

16.
马晓琼 《编辑之友》2011,(3):101-103
明朝时期,我国的私人藏书和刻书业比较发达,民间书坊盛行,但明朝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故而有"明刻书而书亡"的说法。晚明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以校勘精审,刊质精良著名的大出版家,他就是汲古阁的主人毛晋。毛晋严谨的刊刻书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赏识,著名学者钱谦益称"毛氏之书走天下",其友夏树芳称"海内悉知有毛氏书"。毛晋(1599-1699),江苏常熟人,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又号隐湖。毛晋是明末清  相似文献   

17.
汲古阁刻书人员、组织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汲古阁刻书是出版史研究的热点,但对其校刻人员尚少涉及,本文试图汇集史料,勾勒大概,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校勘者:从诸书署名、序跋看来,毛氏早期多与其舅戈汕共同校刻。戈氏字庄乐,号岂庵,常熟画家。万历末,毛晋为他代刊《蝶几谱》,合刻《屈子》,卷首及参疑前都署明东吴  相似文献   

18.
毛晋(1599—1659)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著名藏书家兼出版家。有关毛晋的交游及创作研究,以往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种:一是毛晋亲自所编的四种诗集,即《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及《野外诗》,收入民国初丁祖荫所辑《虞山丛刻》(以下分别简称为《和古》、《和今》、《和友》、《野外》,或合称为"自选集");二为《以介编》,亦收入《虞山丛刻》,此编收毛晋六十岁时朋友所赠祝寿诗词,由他的四位后辈张宗芝、王沩、王  相似文献   

19.
李春光 《图书馆论坛》2002,22(5):177-179
毛晋是明末清初一位赫赫有名的藏书家、出版家、所辑《津逮秘书》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丛书,此书收录了许多罕见而又有实用价值的笔记杂录,尤以宋人之笔记为多,他一反明代编辑丛书删节割裂之陋习,收书多为首尾完备的足本,注重选择善本,进行校勘,为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出版文化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是章宏伟新近结集出版的出版史论文集,分上下两编,上编研究中国古代出版史,下编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活动。 本书虽然是单篇论文的结集,却有统一的构思和体例,并不使人感到零散杂乱。例如:上编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两宋出版业的四篇考述,都包括社会概况、图书政策、图书形态或形制、编校活动、出版物、图书贸易等方面的内容(隋唐五代和两宋增加“刻书事业”),已涵盖构成出版活动的编辑、复制、发行三要素,颇符合现代比较公认的出版定义。上编还有《论毛晋》、《中国古代编辑发展历程》和《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三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明、清出版业和古代出版技术的发展概况。读者从上编收入的七篇论文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发展全貌,上编也可以说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出版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