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是中国诗歌欣赏的重要传统。没有比较就不可能有中国诗歌一代接一代的承传。中国现代新诗发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艺术特征必须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加以确立。从郭沫若和李金发的诗歌创作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新诗对西方诗歌的接受与变异,尽管西方诗歌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因为各自的艺术渊源、文化精神及人的生存方式的不同,中国新诗与西方诗歌也有鲜明的差异。因此,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欣赏,既要用情感去感受情感应和,用生命去感受生命感动,还要对诗歌外在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所蕴含的内在韵致进行把握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存在,时间意识体现为诗人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把握。在中国新诗发展的不同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也体现为不同的特征,既有对传统时间意识的承传,又有对主体性时间意识不同姿态的演绎。通过对新诗时间意识的特征性考察,意在揭示现代诗人的精神发展状况,并对新诗的主体性特征作出观照。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县人。现代名诗人、卓有成就的学、勇敢的民主斗士,他是一个贯穿30余年现代学发展的人物。作为诗人,他自具诗心,自知创作甘苦,论诗自然地道;作为学,他自具理性的目光,冷静的思索,论诗自然在理;作为斗士,他自有前驱的孤寂,论诗自然不乏独见。从他的诗论及创作可发现现代新诗潜在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现代时期是新诗体建设最有成效的时期,新诗由草创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由于革命、战争等原因,现代新诗的体建设道路曲折,仅仅初步建立起音乐美和建筑美两大诗形以及小诗、长诗、新格律诗三大准定型诗体,经历了激进的草创期、全面的重建期、局部的建设期的流变轨迹。五四激进的政治改革和化革命思潮极大地影响了新的体建设。现代新诗的体建设受到外来诗歌、民间诗歌和古典诗歌三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死亡意识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键词之一。文章考察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出现的历史渊源.并探讨了现代死亡哲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死亡意识有着自己突出的特征,作家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6.
现代新诗的教学要纠正当前轻视新诗教学的倾向和情绪,在教学中宜采取“导”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并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死亡意识是贯穿陈染作品的一条主线,与陈染表现女性的自主意识相比,死亡意识是贯穿于创作中更为久远并长期存在的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陈染对死亡问题的描写和思考入手,力图对陈染死亡意识作勾勒式的描述和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传统化的研究,我们首先想表达两点基本看法。首先,中国化研究从一开始就陷入到一种“本体不明”的悖论中,即总是作为一种西方化的“他”、“对象”来显身的,这就使那个在理论意义上作为其自身本质规定、因而无法同其它明相混淆的中国化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新诗(1919—1949)发展中,关于意象的理论片言散语,但在丰富的实践创作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拟从中国现代新诗意象的理论与创作中简单梳理出有别于古代诗歌意象的特点,由此考察中国现代新诗意象变化中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新诗的教学要纠正当前轻视新诗教学的倾向和情绪 ,在教学中宜采取“导”的方法、比较的方法 ,并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主体是拥有这个生命的人,生命的存在离不开环境.但是,怎样根据环境来选择生命的存在方式.是由拥有生命的这个人来思考并作出抉择的.这就是生命的主体性.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意识异常鲜明,它激情洋溢地张扬生命的主体性,包括生命存在的主体性,思想创造的主体性和文化选择的主体性.这是现代诗歌最有价值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谭旭东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69-70,74
现代汉诗英译,就是要用英文来表达汉语诗歌的意义与神韵。它是一种双语互换活动,自然要求译者精通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要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同时,要讲究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词有不少情景交融、意蕴深厚的佳作,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从"移情说"的角度对其加以肯定,这实际上并未完全揭示其本质意义.如果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不仅能使其焕发出更为夺目的艺术光彩,而且能令人深切地体会到隐藏在作品中的生态美意识,并感悟作品所揭示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死亡观.有死才有生,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己,并达到完满和充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性结局,进而怀疑一切生存行为的价值,绝望之后"虚妄"感油然而生。阮籍是在时间的维度上以死观生,承受着"虚空"的重压,可以说,阮籍的深刻、苦闷、焦虑都源于此。阮籍《咏怀诗》中对生死问题的体认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表现为一种悲天悯人的天地精神。这是一种关怀终极生命的人类精神,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延展到当代,给予我们以对待生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于坚的诗歌展示了自然事物与生命本身的魅力,本文从于坚的诗歌中的“尊重物性,回归生命本身”、“平等姿态中的说话人”、“自然神性的确认——对自然的敬畏”、“真实的原生态语言”四个方面对其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屈原忧患意识源于其前代社会各阶层所表现的忧患意识,它的生成与楚国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主要表现为忧国、忧民、忧己等."忧国"体现在为国君昏庸而"忧"、为党人误国而"忧";"忧民"寓于作品所表现的民本思想当中;"忧己"体现在:为得不到国君信任而"忧"、为志同道合者变节而"忧"、为自己孤立无援而"忧". 忧患心境驱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诗人的忧患意识、忧患心境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得以表现、宣泄.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是一种迷惘至绝的精神,意志与理性的死亡,他通过“硬汉子”形象的独特视角逆向强化了此意识,并通过象征手法加以含蓄、深沉的表现,此意识成为影响和贯穿20世纪学大潮的一种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以其独具特色的诗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把影响波及国外。席慕蓉诗歌的特色如何,最简洁的概括是:席慕蓉诗歌具有现代意识和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20.
穆旦是一位有着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现代派诗人。穆旦的诗作大多都很贴近现实、关注当下。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诗人穆旦看到中华民族在一方荒凉与凄清的现实里痛苦地挣扎求生,他为这个民族的生存现状深感悲哀与焦虑,为民族的未来走向深感忧郁与迷惘,因此,在穆旦的诗作里常常透出浓厚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