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文学遗产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瑰宝。这些古典艺术作品中,常有当时某地的方言俗语出现,时隔几百年甚至一千多年的今天,这些语词当然不能被我们理解。就是原来的“官话”,我们今天理解也有一定困难。这些困难,运用一般的字词工具书还解决不了。一般把这些词、短语,称为“文学作品中的特殊语词”。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语词在形、音、义各个层面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稽考时,应注重采用音、形、义“通合观之”的方法,对古汉语语词系统进行多角度、立体的考察,来全方位认识蕴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概念简论     
<正>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语词看作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在语词的层次上,语词是一种在"我"之外的可视的符号,各个语词都是孤立的、静止的,解释时,可以采用拆解的方法,在运用时,似乎觉得是我们在搬来移去,任由我们调遣。然而,"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每个词的意义是一种类化或者一种概念。"1哲学家认为,每一种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包含一个概念2。从概念的层次理解语词要比从物质形态理解语词深刻,这是概念自身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方言中,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古代语词。因为仅仅存活于个别地域(如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山区),不被普通话所融合,也不为一般“文化人”所重视,这些语词乍听起来使人感到“晦涩”和“土气”,而实际上,仔细考证起来,它们都是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的“老前辈”,是一批很有分量的文化遗产,它可以帮助我们弄懂有关语音和词汇方面的问题,积累汉语发展的史料。另外,它对于我们考证本地区文化发展的足迹,追溯人文沿革、祖居迁徙的遗痕,甚至对方志的编纂等工作,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带有泥土味的资料实在是“土”得悠久,“土”得灿烂,“土”得有价值 。  相似文献   

5.
言语作品只要进入读者视野.它就又以话语的形式“活”过来。“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文学作品.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整部作品都是一个情调场,每句话都是某种情调的表达。可以说,有时候话语所表达的不是语词意义而是其背后的态度。是态度,是情绪借助于语词而成为现实的态度和情绪。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周易》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似乎太遥远。其实不然,我们平时说话一些语词就与《周易》有关。比如某个人不守信用,突然改变已定的事,我们就说他“变卦”。“变卦”一词就源于《周易》。至于我们读书遇到的与《周易》有关的语词就更多了。不速之客、虎  相似文献   

7.
“紫”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不只是单纯的颜色词,而是具有多种特殊表达功能的词语。本试从语言本体、社会背景、语用平台三方面阐释魏晋南北朝碑刻中“紫”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8.
“语词”是“词”的非专科部分的最邻近的上一个层次的概念。语词有潜在的情况,就是文献中见不到反映,却活泼地潜在于通用语或方言的口语中,这不同于承用。语词潜在的运动就是这个语词在口语中有意义或词性或使用范围上的引中或变化,或者展现其构词能力。由于文献反映的缺失,潜在及其运动的过程我们往往难以描写,常常只能见其首尾。认识这个命题对于语词的历史研究和训诂研究都是有意义的,可以解决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汉藏比较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保存在汉语文献中的几个民族语词作出解释。本文认为,“兹白”“马交”“麈”“开明”“滴淋”都是古老的民族语词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词的艺术化组合是实现文学文本审美性的必由之路。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词组构形式丰富多样,作家进行语词组构的主要策略是:运用表象义丰富的词,复苏语言与感知觉表象的潜在联系;利用词义聚合的不同特性,造成有意味的文学话语;创造语词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偏离效应”,使一般化语词生发出独特的表意功能;通过“碎片化”的语词组合,拓展文本内在的艺术张力;营造各种特定的语境,使语词获得具体、特殊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孙立群 《历史学习》2009,(12):27-27
士族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特殊阶层。在数百年间,士族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常称魏晋南北朝为士族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从来文章家就注重修辞,提倡语词精练,而列语词重复为病忌。然而,凡事都有特殊性,有些“语词重复”却非常必要。有人将这种必要的“语词重复”也看作修辞手法,谓之“同字格”。请看小说《镜花缘》中第23回里的故事: 林之洋、多九公、唐敖三人来到酒店,叫酒保拿过酒来,酒保却错拿了醋,正要闹将起来,隔桌一位长者连忙打拱作揖,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语言学中,不论从哪个角度讲,委婉语词都是不容忽视的。委婉语词产生于人类文明之前,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不同的社会里起着不同作用,反映着各种社会的风貌。最初的委婉语词是语言禁忌的产物。封建社会等落后的社会制度是这些委婉语词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些禁忌语的委婉语词反映了这些社会制度的等级森严,成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什么“避上讳”、“避官讳”、“避亲讳”、“避父讳”等等。一个“死”字就有几十种说法。所禁之语相当繁多,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杀身灭门之祸。这些禁忌语的委婉语词还反映了由于封建  相似文献   

14.
“义类”和“义通”,是我国著名传统语言学家王念孙文献语义学说的两大支柱。关于“义通”,我在《王念孙“义通说”笺识》一文中已略加评述。这里,想再就他的“义类”问题进行粗浅阐发,以祈是正。平时人们关心的语词的意义,一般都是语词所指称的客观内容,特别是对那些尚未  相似文献   

15.
“truth”(英)或“wahrbeit”(德)在汉语中可以译为“真”、“真的”、“真理”、“真实性’、“真理性”等,那么.这些语词的意义是否一致?我们认为,在汉语中这些语词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不加区别地使用,势必会造成思维上的混乱与争议。捧除混乱与争议的办法是.先弄清这些语词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然后约定使用这些语句的规则或限定其使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简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词(euphemism)在社会生活中是广泛而频繁地使用的。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政治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遇见各种各样的委婉语词。委婉语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但委婉语词有时代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构词法还是应用面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家去”作为一个高频口语词,它出现的地域范围极广,其成词的时间和原因值得探析。“家去”一词概括了一种具体的位移事件,作为句法结构词汇化的一种类型,有其自身特殊的成词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异质同构”的原理等为基本依据,提出“汉语语词中介符号”说,认为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一类词语的内部结构里存在着两重符号,即表层的词形符号和里层的意象符号;进两重符号结合起来,以意象符号为中介而由里及表地逐层表达语义,从而在语词音义结合的关系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摸式:  相似文献   

19.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西北军各部及其他杂牌军纷纷退入山西并避居晋南各地,时称“客军入晋”现象。次年,晋陕各地久旱无雨,百姓期盼如焚,而“避难”晋城县的军阀孙殿英乃因应当地民间习俗于8月初两次率众“祈雨”,“甘霖竟沛然而降”。通常情况下,民间遇及旱灾,地方主持祈雨之人要么是乡绅之首,要么是地方政要,而孙殿英作为外籍军阀却能在阎锡山统治已久的山西境内上演此幕,其势绝非一般。透过祈雨事件本身,其背后隐含的基本信息则是“客军入晋”对整个晋南社会及百姓民生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