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的思想在儒道玄学之外,还受到了魏晋佛教的影响,从陶渊明的家族背景、交友往来、所处时代的特色、诗文的语言和思想内涵中,都可以看到其与魏晋佛教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乞食》诗是魏晋风度在诗歌中的集中体现。这首表现陶渊明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的诗歌至少从三个层面展现了魏晋风度的内涵:一、真率自然,不滞于物;二、意气相投,知己情深;三、坚守节操,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挽歌诗是中古时期挽歌诗的巅峰。本文首先从陶渊明挽歌题目和其挽歌是否为临终属纩之作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陶渊明挽歌诗在魏晋六朝挽歌诗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力图从挽歌与挽诗的角度阐发陶渊明挽歌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善于通过写意的方法将其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与现实世界区别开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化影响深远。写意化使陶渊明诗文注重内在意趣,而不拘泥于外在形式,体现了他率真任性的人生态度,也是魏晋以来思想上重视言意之辨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犹如偶像的文人形象,这一形象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魏晋时代思想背景的影响,陶渊明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作品风格,以及后世接受者在其对陶渊明接受过程中所显现的选择性特点,对陶氏偶像形成发生了一定的作用。从这三个方面阐述陶渊明偶像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与魏晋风流相比较,陶渊明在为人行事、饮酒等方面体现出一种节制和适度,这是一种与魏晋风流不同的人生风流。陶渊明的思想少有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多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独特言行是个性率真的自然流露,不同于魏晋风流人物刻意追求的风流,没有魏晋风流的传播力,却有一种把生活艺术化的纯净美。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归隐历来引人注目,对其归隐进行探讨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但大多仅从儒家思想出发。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炽畅,处于那个时代的陶渊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本文在玄风盛行的大背景下,结合其时仕时隐的经历,并与玄学名士对比,探索玄学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胜晓  刘芳 《文教资料》2009,(11):16-17
陶渊明的《闲情赋》在其作品中别具一格,其主旨历来也备受争议,“爱情说”和“比兴说”可视为对此赋主旨评论的两种不同观点。本文从《闲情赋》内容本身进行探究,认为其主旨重在“以礼闲情”;同时结合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认为《闲情赋》言情的主旨不仅是陶渊明真率自然美好人格的展现,更是整个魏晋文人群体的自由心态的体现,而这种自由心态恰恰源于魏晋乱世造成的文人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东坡词与魏晋风流关系至为密切。东坡词写到的魏晋人物,以陶渊明最为引人注目,另外还有孔融、刘伶、谢安、王羲之、谢灵运等等。东坡词用魏晋典故极为广泛,究其意蕴,既包含陶渊明归隐的思想,也饱含多情的风流,以及旷达的豪情。魏晋风流成为东坡词独特艺术韵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来源之一。苏轼之所以成为完成词的比较充分的“士大夫化”的第一人,与他对魏晋风流的自然汲纳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研究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应把陶放在魏晋的历史大环境中,着力研究他的诗,从其作品的自然美、劳动美、意象,以及真善美的相互关系等视角对陶渊明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政治大动荡,带来魏晋时期思想的大解放。陶渊明既出生名门,又恰逢魏晋时代,儒家所标榜的“不朽”,是陶渊明一生的追求。而东晋是一个苦闷的时代,渊明的儒家理想注定不能实现,渊明为了找到生命的出口,于是道家文化就构建了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恬淡。本文结合渊明的身世、时代和其诗文,多个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儒道文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阮籍和陶渊明为代表,魏晋诗人开始有意识地以酒入诗并在"酒"意象上寄寓独特内涵和诗人的主体态度。阮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价值信仰、生命哲学共通,但是对酒的态度不同。从阮籍到陶渊明,诗与酒的融合经历了由形神分离到浑然一体的艺术自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从陶渊明文集看,他乐观豁达的生命观与他的思想关系密切。古今文人历来对陶渊明的思想评价不一:苏轼称他知晓道之旨,朱熹称其是老庄,陈寅恪、朱自清、朱光潜等又从不同侧面讨论了陶渊明在魏晋时代背景下思想形成的缘由。陈寅恪称老庄思想不过是其避仕的依据,而本质还是儒家。朱自清认为陶渊明的思想有道家化成分,但实际上偏向儒家。朱光潜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并不单纯,隐、侠、凡三种性格都具备。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他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里在分析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基础上,以部分诗文就陶渊明与自然、他的人格与理想三方面探讨了陶渊‘明审美化的追求,表明了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作出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形影神》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用形、影、神三者的对话表达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多种生命价值观。陶渊明通过对形、影、神的思辨,以"神辨自然"的方式找寻人生价值与生命归宿,更用自我实践的自然生活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生命思想的高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裁断《陶集》异文,应该从魏晋文学的语境、作品所用的典故、上下文义的贯通等方面综合考虑。田晓菲《尘几录》多取《陶集》异文,运用现代西方的阐释学理论,证明传统的陶渊明并不存在,其实质是塑造作者所期待的"另一个陶渊明"。  相似文献   

17.
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从内容题材到语言形式,陶渊明的多篇浪漫诗文都可以找到源自魏晋佛经的凿凿证据。事实证明,“亦真亦幻”的自娱型陶诗所具有的“玩心高明而又脚踏实地”.“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的浪漫特色,很大程度是受了魏晋佛教的浪漫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从内容题材到语言形式,陶渊明的多篇浪漫诗文都可以找到源自魏晋佛经的凿凿证据。事实证明,“亦真亦幻”的自娱型陶诗所具有的“玩心高明而又脚踏实地”、“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的浪漫特色,很大程度是受了魏晋佛教的浪漫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晋诗人陶渊明没有入载《世说新语》的原因 ,是由于其家庭没有取得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这种现象既反映了魏晋以来门第流品意识之严的普遍情况 ,也表现出《世说新语》编者受门第观念左右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20.
论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及田园诗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题材的发展过程来看,田园诗缓慢走向成熟是历史的必然,而它之所以恰在晋宋之际走向成熟,走向勃兴,并选择陶渊明成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除一些客观原因外,魏晋文人的人生观念、陶渊明高洁的人格、崇高的审美理想起着重要的作用。陶渊明独特的生存方式、“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多重审美价值。陶渊明以自己的诗作奠定了田园诗素朴、自然、平淡风格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