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相比中国,美国大学本科教育有着其鲜明的特色。美国本科教育既强调针对特定学科的专才教育,更重视多学科的通才教育学;教学计划灵活机动,可以适应学生个体的要求;教材、教辅资料非常丰富,辅助教学手段电子黑板功能强大,课堂自由活跃。从教学五要素即教育模式、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工具及课堂对美国本科教育特点展开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大学教育实践。但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施通识教育,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认为,可以通过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途径实施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尽管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革新和进步,但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市场和就业因素冲击着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自身存在着争论和分歧、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水平不高以及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兴趣不大等困难.  相似文献   

4.
由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一些革新,如艺术和科学学科得到重视,加强了基本学术能力的训练,开始注重新生研讨课程,提高了通识课程的学习标准以及增设了全球研究课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课程是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合理的结构设置、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校本”式的课程评价体系、多样化的模式等特点。它对我国通识教育改革有如下启示:明确课程目标、规范课程设置流程、提高选课自由度、完善多方支持系统、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课程风格。  相似文献   

6.
通过综合诸多相关研究文献,从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等不同侧面介绍美国通识教育基本理论,以期让人们对通识教育理论有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为计划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院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熊耕 《高教探索》2012,(4):47-51
课程设置模式是影响通识教育乃至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有三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基于学科的模式,基于能力的模式以及混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它们在同一所大学中存在着一个演化过程,在不同大学的分布也存在不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应该关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将所有通识教育课程纳入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积极推动基于能力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的发展,同时加快基于学科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2008,(1):64-64
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教育的十大区别 考上大学。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好好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好好学习。(注: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中国大学“严进宽出”)  相似文献   

10.
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困难·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帅 《教育科学》2007,23(6):82-86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改革是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的。尽管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同时,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也有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玲 《教师博览》2004,(12):40-41
经过5年苦读,终于拿到美国数学博士学位,立即转入另一战场——求职战场。那一年我53岁,早已过了求职的最佳年龄,但我自认为我有优势。我在中国的中等、高等、研究生教育的讲台上已执教25年,在美国读硕士、博士过程中我一直帮助系里做教学工作,而且颇获好评。于是我选择美国大学去申请,终于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我到B市大学工作后,招聘委员会成员中多次有人告诉我,在他们事先的讨论中,就倾向于招一个中国人或印度人。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或结合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问题,有利于大力推进当前大学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必须以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突破,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余飞 《上海教育》2001,(1):62-62
影响学生在大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许多,如教育准备、学习动机、家庭支持、学校资源和校园环境等。可不幸的是,许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因上述环节的缺陷而处于不利的地位。此外,他们个人也无法轻易地改变这些因素。不过,只要学校当局能在高中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大学预科课程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他们还是有能力使自己为大学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教育历史进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从未消停。通过对二者博弈过程的梳理,指出在选修制和科系制下通与专难以调和的矛盾。借鉴美国的发展之路,为我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提供参考,促进二者的融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我国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强调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在大学教育里,它起初是指大学课程里的共同部分,即必修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成为和专业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大学教育高度专业化的弊端和缺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创新型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实和完善我国的通识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美国通识教育呈现出以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为目标,以人文社科为课程设置的重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文化多元性为课程导向的特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注重"文化传承",通过对比分析,针对我国大学文化传承有几点改革建议:高等教育职能分布要均衡、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需纳入必修课、转变"重理轻文"的思想、转变大学校长治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世界教育信息》2007,(8):70-70
角色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视野与角度,在中国学生竞相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资格的同时,美国教授对中国研究生是如何进行评价呢?以下是申请留学美国的研究生一般都会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筛选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以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被列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为了解美国高校学分转移的制度与经验,为我国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本刊近日专访了美国艾奥瓦大学数学系教授叶扬波。在访谈中,叶教授以艾奥瓦州、得克萨斯州和科罗拉多州为例,为我们介绍了公立高校间学分转移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为课程建设数据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本文以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22所一流的美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对比研究,并得出了美国著名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重点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不仅仅是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研究生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一初步结论,以期对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一些革新,如艺术和科学学科得到重视,加强了基本学术能力的训练,开始注重新生研讨课程,提高了通识课程的学习标准以及增设了全球研究课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