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代小说的发展与“新小说” (二) 传统小说的反对派——法国“新小说”派“新小说”这个名称出现于五十年代,大约1955年,当时并不是一个学派,他们没有组织,也没有共同的纲领和宣言,只是一些认为传统的巴尔扎克式的写实小说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作家分散的,各自独立的创作活动,因为他们的作品大都由法国子夜出版社出版,因此评论家就把这些人的创作归为一派。1971年在巴黎国际文化俱乐部举行了一次有关新小说的国际讨论会“新小说今昔”,  相似文献   

2.
<正> 形成于五十年代初期的法国新小说派的第一代的代表作家阿兰·罗伯一葛利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等以他们自己的创作,对英美等西欧国家以及东欧的波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隔十余年后,法国新小说派的第二代作家马克·萨波塔(Marc Saporta,923——)发表了他的《第一号创作》,亦即《隐形人和三个女人》(以下简称,《隐形人)。这部在表现形式上极富独创性、与传统小说完全迥异的作品,立即引起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法国崛起的"新小说",以反传统为旗帜.它对传统的反叛和否定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小说编织和虚构故事,以故事性吸引读者;否定传统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把对"物"的描写作为创作的主要任务;反对文学承担社会职责,推崇形式技巧.新小说的主要创作特征是注重对物的描绘;独特的"内心描写";时空交错;绘画法;迷宫式结构;追求文字的结构变化,甚至以文字游戏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4.
新小说派     
流派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法国文学界出现的一支新的小说创作流派。以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克洛德·西蒙、玛格丽特·杜拉斯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法国文学评论家称他们为“新小说派”  相似文献   

5.
张群 《文教资料》2010,(21):29-31
法国"原样派"领袖菲利普·索莱尔斯超越了"新小说"的创作方式,其创作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更加彻底的反叛,传统文学文本中的组成元素在他的"文本写作"中都不再出现;虽然其后期的创作看似对传统文学有所"回归",但事实上其中仍充满着后现代文本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新小说派是战后法国文坛出现并影响世界文学历史进程的流派,它的革命性创新集中体现在反小说,对小说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进行标新立异的探索、罗伯·格里耶即是新小说派的杰出代表,本文以《窥视者》为例,浅沦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派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国新小说派对小说创作的新观念 ,并就其在人物与情节的处理、描写方式、时空变化、叙述手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进行了分析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创作过程中表现出过渡性并呈现出反叛性特征。其一,反叛经典现实主义关于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只注重个体的或细节的真实。其二,新写实主义小说反叛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拒绝作者主观情感介入。其三,新写实主义小说反叛传统悲剧观念,注重发掘人物个体性格因素对其命运的影响。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不足之处是:淡化了文学的社会价值观念;人物失去了典型意义;小说创作流于自然主义的描写倾向。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发展方向是回归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约翰·福尔斯后期小说《尾数》是继《法国中尉的女人》之后又一部挑战传统挑战权威的实验性创作,小说创作在福尔斯的笔下不仅是对文学传统的解构和创新,也是一场追逐自由建构自由的游戏。福尔斯大胆创造出一个虚幻的时空,用无限的想象给小说创作建构和开拓了更宽广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新小说派”兴起在五十到六十年代的法国,其独特的创作理论和文学风格曾影响英、美、德、日等国以及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是战后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如果说现代主义是战后法国文学主潮的话,而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与荒诞派戏剧则在不同的阶段成了这潮流中的三大“洪峰”,其中“新小说”无疑是声势最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孙犁与汪曾祺的小说都通过集中塑造美好的女性形象,张扬了优美的人性,同时也不回避对悲剧人生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浸润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这些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独特内涵,但他们的小说创作的内在精神特质仍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80年代以马原、余华、苏童、格非等人为代表的"先锋派"所进行的小说创作,是对传统小说创作的彻底颠覆。这种"彻底性表现在他们并不是在原有小说创作基础上的"旧瓶装新酒",而是创作观念、结构模式和叙述语言等多维度的反叛。在他们所取得的多方面的创作成就中,"先锋"色彩是最为浓烈的在文坛上反响最大的要数他们"苦心经营"的语言世界。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丁玲与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他们初期小说创作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为主题;都以知识青年为主要描写对象;都极力渲染知识青年的性苦闷;并都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作者个人的印记;也都强有力地冲击着封建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由于性别身份、个人经历、栖身环境、创作理念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初期小说创作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情节构造和创作主题等方面是存在明显差剐的。另外,如果将两人初期小说创作放在他们整个小说创作当中去考察,还可进一步看到,他们初期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预示了其后来小说创作不同的具体走向。  相似文献   

14.
苏格兰作家司各特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和中国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继承了这种创作方法。但由于两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存在差异,使得他们的"历史小说"各具特色。对他们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他们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新小说派是战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法国兴起,后风靡欧美的一个新的现代文学流派.所谓"新",一是表现在它反对以往各个时期的一切小说传统,建立起随着时代变化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小说体系,并致力于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和写作技巧上的革新.二是它反对作家的主观介入,不表现作家的任何倾向."创作时他只能考虑艺术问题."艺术不是美化作者的'信息'的彩色信封."(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论》)  相似文献   

16.
罗伯-格里耶作为法国“新小说教父”,以极富个性化与客观冷静的风格颠覆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积极实践反常规写作,引领“新小说”流派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派系中崛起。其代表作《橡皮》《窥视者》与《嫉妒》的理念实践都展现出强烈的先锋性与反叛性,为小说艺术发展增添了不可忽视的新可能。“窥视”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眼光成就了罗伯-格里耶小说典型鲜明的冷肃文风,同时作为重要的叙事角度参与承担进作品的人物描绘、空间建构与结构交织。本文拟从以上三方面具体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窥视”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中期,当中国小说出现低潮时,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崭新创作崛起于中国文坛。他们不谋而合的创作承担着振兴文坛的重任;他们这种以实验者姿态出现的率先创作被评论家们称之为“先锋派”或“实验派”。他们的小说被称为“先锋小说”、中国的现代派小说。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涯对徐訏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讠于的留学生活对小说创作的影响非常深刻。因抗战爆发没有完成的留学生涯和时局一起促使他走上全力进行文学创作的道路,成就了一个著作等身的小说家。在赴法留学之前,徐讠于大量涉猎了中国古典文学,尽情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和小说的表现形式。留学法国之后,由于受到法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浸润,他的文艺思想、文学主张以及政治信仰随之发生了变化。异域的思想特质和艺术表达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小说中弥漫着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味道。徐讠于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西方众多的文艺思潮、文学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二者以互补的方式在小说中散发出无限的活力。其小说综合了现代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审美风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狄德罗作为文学家的称号是由他的小说成就奠定的。他的小说体现了精辟的启蒙思想和深奥的文艺理论。研究他的小说有助于全面评价狄德罗,有助于了解法国小说发展的概貌。在法国小说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时代的作家从不同的角度都对自己前辈的作品进行了扬弃,同时他们又以自己的创作无形地影响着后人。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述狄德罗的小说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孔喆 《现代语文》2005,(8):44-44
从作品提供的作家的价值立场来看,新感觉派的作品大多是反都市反现代性主题的。而从写作上来看,新感觉派的小说并不是真正的现代主义作品: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虽然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但他们的小说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叙事格局,在布局谋篇上仍按事物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展开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