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史的研究包括文学创作史和文学接受史两方面。对文学接受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把握文学史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对清代词坛而言,唐宋词选本深刻地影响了清代词学的走向,故本文以《绝妙好词》在清代的接受状况为个案,考察其在清代的接受和传播情况。《绝妙好词》重行于世当是在1678-1684年之间,其在清代接受活动的对象主体主要是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正是在对前代词学的接受吸取中,清代词家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词学理论,清代成为一个词学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论清代浙西词派对蒋捷《竹山词》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词派是以浙西一地为主的词人群体,在清初以至中叶影响了当时词坛的走向。以朱彝尊、李符等为代表,不仅推尊南宋词人姜夔、张炎,还与阳羡派的词学观念相交叉,对于宋末遗民词人蒋捷持有浓郁兴趣,积极评论、仿效、借鉴其《竹山词》,并以群体唱和蒋捷[惜秋华]为高潮,提升了蒋捷的词学地位,揭示出浙派更深层的词学图景,进而丰富了清词的中兴局面。  相似文献   

3.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4.
《拟乐府补题》是清咏物唱和词集,五调五题41首,由厉鹗、陆培、张云锦、万光泰、查为仁等10人唱和而成。五个词题唱和词寓意多样。与宋末元初《乐府补题》比较,既有继承,又有背离。《拟乐府补题》为中期浙西词派词人唱和,是中期浙西词风兴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清代词学的复兴,在浙西(即今浙北嘉湖平原)来说,首先是嘉兴府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开先河,湖州地区较晚.清代中叶、主要是乾嘉时期的湖州词坛,其主要特点是词人数量及词著较清初有较大发展,然从词的思想内容、意境、风格及技巧言却到晚清才算成熟,朱祖谋作为继朱彝尊之后的一代词宗出现,才标志着湖州词学复兴的完成.湖州有清一代词人,据不完全统计有144人.除女词人多因生卒年不详暂不计外,湖州籍的清初词人只34人,而中叶却不少于48人.数量的增加,表明湖州词学的发展,但从质上看,思想的深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词发展到清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繁荣的局面。尤其是到了清代的中、晚期,词坛上不仅相继出现了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彊村词派、临桂词派等众多有影响的词派,而且不断涌现大批各具风采的著名词家,真可谓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被称作是"词的中兴光大时代"。而在临桂词派的众多词人中,有一位湖北籍的词人脱颖而出,很快成为了这个词派的骨干词家,并受到词坛的普遍关注。这位湖北籍词人就是张仲炘。张仲炘的词独具特色,自成一家,既为临桂词派的兴盛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也为晚清"词的中兴光大"做出过积极贡献,还为湖北近代词人赢得了声誉,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探究研讨。  相似文献   

7.
钱斐仲是清代女作家,能倚声填词,且善书画。她受同邑词人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的影响,讲求词风清雅幽妍,语言精琢凝炼。但与浙派其他男性词人相比,其作品又显得更加纤细秀逸。钱斐仲的《雨花庵词话》疏朗精到,直陈词坛得失。  相似文献   

8.
越台词社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台词社是清代后期广东地区的一个重要词社。词社成员大都来自学海堂,理论上一致主张诗词同源,认同浙西词派的审美风格,推崇白石,社作也体现了浙西风格。越台词社为粤东培养了很多词人,是清后期粤东词学兴起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朱彝尊的《词综发凡》和冯煦的《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周济的《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一样,由于撰著者本身便是卓有成就的词人,《词综》等书又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撰著者不但有创作和选词的实践,而且这些实践是在真知灼见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探索《词综发凡》在理论上的贡献,将有助于对清代影响巨大的浙西词派的深入认识,推动词学发展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吴焯是中期浙西词派词人,著有词集《玲珑帘词》。他善于陶冶民歌风味的措辞、安排错落有致的句式以及运用大量数字入词,使词作轻快活泼又韵味十足。在同期大多数浙西词人日渐追求"醇雅"词风、醉心形式技巧的大潮中,吴焯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一发之于词,以清新自然的民歌风味为词注入了新的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