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3.
庆典活动是凸显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节庆活动可以拓展文化空间,彰显文化风格与标记。中韩两国都有民间传统的大型公共庆典仪式,以韩国的宗庙祭礼和中国的公祭黄帝大典作为个案对比,分析中韩对历史文化的呈递经验,体会韩国对文化遗产“本真性”的态度,借鉴以庆典仪式呈递民族文化遗产的做法,挖掘我国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内涵。  相似文献   

4.
公祭     
12月l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日,也是首个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在南京首次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参加并做了重要讲话.公祭升格,意味着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意味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已成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南京市民和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一道,以最沉痛的心情,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是一堂历史必修课,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牢记苦难的历史,坚守和平的未来。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6.
"公祭"一词自古就有,但意义与今天不同。公祭的历史语义,有"国君之祭"、"朝廷宗庙祭祀"、"宗族共祭祖先"三种。古代公祭分别在国家(大)、地方(中)、家族(小)三个层面展开,所践行的是儒家中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社会伦理观念和长幼尊卑有序的礼仪等级制度。现代公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兴起,其内容和形式糅合了西方国家纪念性典礼和传统公共祭祀的思想与行为模式。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公祭的实践主体已逐渐由中央政府转向地方和民间,并开始朝着"公天下"的方向延伸。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公祭在举办形式上仍需进一步改革,但这并不影响公祭本身的历史进步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记忆是集体记忆中具有政治属性的特殊部分,它传递着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有着特定的政治目标。政治记忆有着意识形态身份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等功能,这些认同功能的实现贯穿政治记忆唤醒、重构和刻写的全过程。政治记忆的激活和刻写必须借助文字、图像、仪式、空间和文化等载体。当前,政治记忆面临着虚无化、遗忘化和娱乐化等风险。要通过“记忆之场”建构、影像呈现、仪式展演、故事叙事、个体化书写等来激活和刻写政治记忆,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23日(旧历二月十四),公祭纪晓岚仪式在沧县北村纪晓岚墓地隆重举行。沧州纪晓岚研究会组织了这次公祭活动。沧州文化界人士,沧州宣传、新闻、文化部门领导,沧州师专纪晓岚研究所,各地纪氏  相似文献   

9.
历史主动精神内蕴着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抢抓机遇的主动意识和善于总结的理论品格,贯通认识层面、实践层面和方法操作层面,是打赢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精神秘钥。在认识层面,应当以历史主动精神准确把握网络空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动向,科学认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呈现的新特征,从而明晰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立足点。在实践层面,应当以历史主动精神充分捕捉和有效利用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机遇期,加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思考和系统布局,夯实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支撑点。在方法操作层面,应以历史主动精神科学总结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经验,紧紧围绕阵地、舆论、人心和技术等要素精准发力,找准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点,加快实现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辽远的防空警报响起,又一次引起中华大地的震颤。半降的国旗,凝重的铜鼎,记录此地的庄严肃穆;撞响的和平钟,放飞的和平鸽,寄托此刻的和平祈愿。"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国之名,遥祭历史,对话未来。国家公祭,以最庄重的形式哀悼逝者、教育生者。这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责任。作为一种仪式,它所表达的情感与传递的思想,远远超越纪念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