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研究和传承刘国钧精神,精心打造"刘国钧"校园景观、活动平台和宣传阵地,在刘国钧精神观照下努力进行文化育人实践,学生自信、自立、自勉、自强和"自由",成为具备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常州市刘国钧职业教育中心.她筹建于1987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她走过了一条职业学校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道路.199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当了解到该校学生毕业后能顶岗生产并深受社会欢迎时,总书记说:"就是要多办这样的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此后,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兴建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常州市刘国钧职业教育中心。她筹建于1987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她走过了一条职业学校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道路。199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当了解到该校学生毕业后能  相似文献   

4.
在本次创新大赛中的获奖名单中,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名号引人注目。该校一举获得了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这两类奖项计62件获奖作品,"刘国钧"一个学校就差不多占了十分之一。为此,总结、推广该校的创新教育经验,对基层学校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有所裨益的。从他们的具体实践来看,并无出奇制胜之处,关键还是真抓实干,从理念到操作,真正把"创新"两个字做实在、做到位。这是"刘国钧"创新教育富有成效的法宝,也是职业教育各项事业走向成功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普职融通"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常州普通中小学特色办学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以提供专业师资、课程、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多种推进普职融通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职教通讯》2012,(3):81-82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名为常州市刘国钧职业教育中心),是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学校创建于1989年,建校初期就确立并实施"综合性、先进性、示范性、开放性并具一流水平的新型学校"的办学目标,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2年经国家级重点职业  相似文献   

7.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专业对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等进行了诊断性调研,以期培养出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文章从思想渗透、细节打磨、基础奠定、实习强化四个维度,探究了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有"工匠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本文提出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并探讨了通过开展实训周和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职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然后提出了中职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包括确定中职生"工匠精神"的理念;挖掘院校特色职业文化,营造"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工匠精神"实践教育;推进课程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和改进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亮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职称。1980年任常州市一中办公室主任.1988年任国家教委港澳台项目官员.1991年任常州市刘国钧职教中心副校长.1993年任常州市教委办公室主任.1997年至今任常州市刘国钧职教中心校长、党委副书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耿淬控制技术名师工作室始建于2007年,10多年来,工作室秉承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学生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为教师创造机会"的办学理念,构建向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学习共同体,集教学、科研、创新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省级技能大赛的相关项目要求,抓住国家改革创新示范校建设契机,合理制定方案,通过"五融合、五促进",全面推进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的夏天,树木郁郁葱葱。刚初中毕业的吴晓强怀着一丝忐忑与梦想进入了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刘国钧职教中心),开始了他全新的学习生活。在这个梦想的工厂里,吴晓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网络设计专业,在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勇敢  相似文献   

15.
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素质。本文以"工匠精神"的定义为出发点,着重探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制造业领域需要有"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四个因素,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首先校企双方应该重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然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工匠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基础教学任务。本文对此提出了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革新课堂教学方法、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培养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转变学生的成才观这五种培养策略,供高职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既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又要改革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这要求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能立竿见影,而是必须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导。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必须调整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既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又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社会及企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具备较高水平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可见,在当前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体系,以德育活动实践课程为载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召唤"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充分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开展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先导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激发向工匠学习的热情,为学校探索加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经过"育本、铸魂、强基、塑品"的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