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oldberg认为,构式是"形功配对体",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成语也不例外。Goldberg的一大研究成果在于全面挑战了"动词中心说",提出了"构式压制"和"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关系"等观点,本文就在其构式语法一般研究程序的基础上研究含"救"四字成语,分析这类成语作为构式的存在理据,提炼其中心意义和用法,定位其句法框架和题元结构,并论述构式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出现迅速引起了"舌尖上的X"流行语的形成。文章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视角探讨了"舌尖上的X"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舌尖上的中国"在多重压传机制下形成,并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固化为心理构式;"舌尖上的X"是在用法事件中抽象出来的部分图式性构式,其完形义在一系列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该构式在多种构式的影响下具有独特的音位、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流行构式"无X不Y"结构自进入网络之后,越来越多地被认可、被传播、被创造,使用频率高、范围广。本文从凸显观的角度研究这一结构的基本特征,认为流行构式"无X不Y"中的"不+Y"是对Y的附加性质义的凸显。流行构式"无X不Y"中的"Y"究竟选择凸显哪个性质义,往往由另一变项"X"决定。  相似文献   

4.
在语义关系方面,本文将X、Y的语义关系分为"同义、近义、类义""反义、对义"两大类。在构式义方面,本文认为"没X没Y"否定X、Y所在的"自然语义场",概要来讲,当X、Y是同义、近义、类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存在;当X、Y是反义、对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分别。  相似文献   

5.
"X什么Y"构式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X和Y为同一单音节行为动词,形成"V什么V"构式;二是由动宾式结构VN中间插入"什么"构成,形成"V什么N"构式。该构式可归结为拷贝式"话题—情态"构式,这是一种语用否定构式,其核心构式义为"否定",非核心义为"责备"和"提醒"。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比较新旧"被"构式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异同点,说明新"被"构式是与原构式各自平行发展的另一相关但不同的构式。在构式的形成过程中,词汇压制是暂时的,而主导的应是构式压制。新"被"构式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修辞动因和语用动因。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阶段,语法部分“兼语式”(或叫“兼话句”)的教学是个难点。因为:一、兼语式和连动式容易混淆;二、兼语式与主谓结构充当宾语的句子难以判别;三、兼语式与主谓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词语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被自愿"、"被就业"等"被XX"新式短语在网络和报纸上频繁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无奈与不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来分析"被XX"式短语,得出"被XX"是一个构式,有其丰富的构式义。  相似文献   

9.
构式语法通常都是指的Goldberg的观点,认为影响语义意义的因素不仅有词汇,而且有更大的语言单位,即语法构式.一个句子不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而是一个"完形"(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2009).在完形理论指导下,尝试将构式语法与翻译结合研究,对构式语法所界定的构式在英译汉过程中进行分析,在大胆尝试扩展构式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构式语法是从Fillmore从格语法发展到框架语义学,再在其上的基础上通过习语的研究发展建立起来的。前人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习语的研究有很多,例如Fillmore(1988)对"let alone构造"的研究,Lackoff(1987)对"There-构造"的研究等。他们都发现,构式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有其自身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范畴化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构式也有其自身的范畴化分类。构式也有其自身的层级性。笔者以英语中的hand习语为例,将其范畴化分类为四大类:以动词,形容词,介词,连词为中心。而其中以动词加hand的习语最多,笔者在Fillmore和王寅的习语分类基础上,将动词加hand类进行了更细的划分。研究结果发现,习语构式也是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层级性的。  相似文献   

11.
"X不X"正反问构式不是世界语言普遍使用的疑问结构类型,只有汉语及受汉语影响的部分亲邻语言才有,"X不X"正反问构式是一种源自汉语的独特句法结构。通过少数民族语言的跨语言比较,探询汉语"X不X"正反问句与周边语言接触的轨迹、影响,揭示汉语"X不X"正反问句的类型学特征。汉语"X不X"正反问构式在世界语言疑问句的大框架中应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英语中的复合宾语与汉语中的兼语式进行比较研究。(一、)比较的可能性:两者均由三个部分组成,英语是一个动词,加一个宾语,再加宾语补足语;汉语是一个动词,加一个兼语再加兼语后成分。(二、)比较的具体化:即a、英语中哪些动词可以接复合宾语?哪些可以充当宾语?哪些可以充当宾语补足语?b.汉语中哪些动词可以接兼语式?哪些可以充当兼语?哪些可以充当兼语后成分?c.找出两者相同点与不同点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三、)比较的目的:更好地认识英语的特点,以促进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构式语法角度重新考察"谁说+X"结构,发现其独特的意义——表否定的语义及不满情绪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从原型范畴的视角论述了英语双宾语动词,认为双宾语动词有三类:给予类、索取类和拒绝类.给予类双宾语动词处在基本层次,是原型.双宾语结构的典型成员“give sb.something”构成“X致使Y拥有Z”或“X成功转移Z至Y”的语义也是处在范畴的中心,而范畴的其他成员处在较边缘的位置.双宾语结构的语义同时受到内含词语和构式的双重压制,同构不同义是通过隐喻、转喻认知机制延伸出若干非原型性用法.  相似文献   

15.
离合词以动宾式离合词为主,动宾式离合词扩展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它的句法内部。当它扩展时,它的插入成分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论元增容,二是论元提升。当这些论元投射到句法层面时,由于受句法位置有限性的制约,只能出现在非论元位置"定语"上,从而使其呈现出"能合能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用”可以表示“必要”和“许可”两种情态意义,前者属于施事指向情态,后者属于说话人指向情态。两种情态意义与其出现的语境相和谐,在当代的普通话语体中“许可”义主要用于祈使句,句中不能使用过去时间词。“用”表道义情态主要分布于六种具有不同特征的构式,“用”主要出现在陈述语气的句子中,见于叙事语体中。“用”的否定、疑问、肯定三种用法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出现,相关情态构式在构式化后期存在一些变化,其构式变化是语法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X什么Y"构式是指词或短语被"什么"离析所形成的表达否定性语义的结构式。最近几年,这种句式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不可否认,学术界在该句式的归属、句法结构的定性、结构意义的归纳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兼语句研究     
兼语句是一种可以独立的句式,它与连谓句、双宾语句、主谓短语作宾语句、补语句和复句紧缩句明显不同。兼语动词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含有致使义;兼语句中的第一个动词导致第二个动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连动式,兼语式两种汉语句型与相似的英语句型,有它们的异同之处,比较这些异同之处,并将这种比较贯穿于教学当中,对中学英语的语法教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睢宁方言的状态形容词和普通话相比在构词方式和语法功能上都有差异。其中的XA式形容词以及其生动形式XAA式、X+不+A式等都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本文从词法和句法的层面讨论了其构词特点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