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社区教育是培育搬迁居民内生力的重要途径,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重点工作。基于四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田野调研,从社区教育主体、社区教育内容、社区教育形式和社区教育目标四个维度进行审视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的实践逻辑体现在生计逻辑、市民逻辑、效率逻辑、教育逻辑和发展逻辑五个方面;存在教育目标低位态、学习主体参与缺位、家庭教育内容缺失、感恩教育重形式轻内涵等问题。优化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机制,推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要深挖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内涵,推进社区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二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治理,形成社区教育参与合力;三要整合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资源,发挥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最大功效;四要利用现代化多元信息工具,丰富易地扶贫搬迁点多元社区教育形式;五要提升搬迁居民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搬迁群众主动学习的社区意识。  相似文献   

2.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我国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一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即易地搬迁随迁儿童。根据实地考察、教学实践和调查访谈发现,身心脱域和情感悬浮构成了易地搬迁随迁儿童的特殊身心状态,受教育者归属感与爱的缺失、师资力量薄弱与教师职业倦怠、校园文化建设落后与家校合作不足是易地搬迁随迁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对此,教育教学实践者与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关注特殊群体儿童的教育需求,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以纾解易地搬迁随迁儿童教育困境,进而提升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工程,搬迁群众在心理适应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单从国家、政府及搬迁群众个人三个角度来看,都存在着封闭心理、排斥心理、抵触心理、不信任心理等困境.结合精准扶贫及易地搬迁相关政策,从国家、政府及搬迁群众个人三个维度来调适存在的心理困境,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不返迁不另迁、"能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娜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7):15-19,25
社会适应是一个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即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个体生存方式的变化,不断学习、接受新的文化内容及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易地扶贫搬迁使得移民们面临着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变迁,迫使着他们进行自身调整,在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价值观念方面都发生变化,以更好的适应新的社区环境。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搬迁后的移民要完全实现生产、生活、心理的适应,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精准扶贫期间,有很多贫困群众搬离原来的居住地,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如何让这些移民适应新社区的生产生活,是关系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和谐社区为例,调查了该社区搬迁移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计方式、社会网络等方面的适应状况,发现存在拆旧复垦还未完成、迁出地土地流转难度大、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空间大、后续就业帮扶任务艰巨等社会适应困境,提出了盘活搬迁区“三块地”、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好后续帮扶工作等增强移民社会适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6,(4):112-115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边远山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和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详尽阐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了2004年以来定西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效,认真分析了全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定西市如何更好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更有效地助推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口迁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迁移运动。苦聪移民能否"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和谐融入安置区,移民与安置区的文化融合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以镇沅县苦聪新村的苦聪移民为目标群体,通过分析其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提出促进苦聪移民文化融合的建议,促进原住民族——哈尼族与外来苦聪移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易地搬迁移民兼具“农民”与“市民”的特征,身份的双重性与搬迁方式的多元性使其社会融入问题更突出、过程更复杂、内容更广泛,因此,研究其社会融入问题更为迫切。易地搬迁让农户移居到“穿越式”空间,使其生计方式发生转变、交往方式得以延伸、管理方式产生变化,彻底实现了生活的“解放”。不过,搬迁后,农户也面临可持续生计保障难、社会关系网络重塑难、常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等困境,产生“悬浮式”身份认同。由此,应从个体培育、家庭导引、社区协同和社会支持层面构建志智双扶长效机制,全方位激发搬迁农户的内生动力;应通过夯实经济基础、强化社区认同、重塑社区文化、加速社区融合等手段,实现搬迁农户经济空间、心理空间、服务空间、资源空间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空间贫困理论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容易陷入低水平应用状态。通过对贵州省德江县跨区域移民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跨区域移民多重空间重塑问题。德江县跨区域移民通过城镇化集中安置方式,在经济开发区建设移民新区、安置就业、增加后续社会支持等措施全方位拓展移民生计空间。但德江县跨区域移民面临社会资本重构障碍、文化与心理适应困境及扶持移民的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应进行移民社区生活实践的社会建构、走高质量城镇化安置、进行跨区域移民行政协调与区域合作、积极发展循证扶贫等方式进行移民多重空间重塑的策略创新。德江县跨区域移民的启示:科学的贫困治理应由自然地理空间向多重空间优化,重塑移民多重生计空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桂东县沙田镇周江村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新社区居民搬迁后才参与体育锻炼者占比最高,搬迁后居民增强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新社区居民搬迁前后运动项目的选择与场地器材有一定关系;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新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举措。文章围绕扶教师之贫、扶学生之贫、扶家长(贫困群众)之贫三个层面,从信息化助力的视角讨论了面向乡村学校教师提能、学生保学、家长(贫困群众)再教育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教师提能,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家长(贫困群众)接受再教育的路径、方法与策略。在后扶贫时期乡村振兴衔接中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教育扶贫的功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扶贫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扶贫的模式,并对目前教育扶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新时期的教育扶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系统工程的重大部分,其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在其中尤为重要.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重视文化建设,促使城乡教育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文化的变迁,改变二元发展的文化环境.重点应该加强学校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以共同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为核心形成新文化,并加强文化核心价值的符号表征,利用建筑、服饰、标识、口号、仪式等多种符号使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以强化.政府在文化建设中应当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多年来,历经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和新时期开发扶贫阶段,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归纳起来有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步入优化升级轨道、科教文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开发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总结为:以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引领开发扶贫工作与实践,坚持走自我脱贫为主、社会帮扶为辅的开发扶贫道路,在开发扶贫中实行救济扶贫与开发扶贫两轮驱动,在整体推进开发扶贫工作中实现重点突破,因地制宜与改革创新是开发扶贫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力量。在后脱贫时代,探求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现状有助于优化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生功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欠协调、民族文化内生力量被忽略、民生改善主体性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源于教育扶贫目标窄化、教育扶贫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职能单一、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力。注重教育扶贫的民生价值取向,转变教育扶贫政策重心,优化学校教育类型结构,加强培养民族成员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6.
毕节试验区24年开发扶贫的总体特点是一个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的过程,这是就形而上的精神层面而言的;就形而下的物质层面则无法用一句话来对此进行言说。因为一种扶贫的模式、途径、思想和体系,能够在毕节这片独特的土地上取得实质性成果,它必须经历一番本土化的过程。就这片土地的地理生态结构、自然资源等反面的异质性而言,导致它贫困的根源几乎可以代表世界上所有贫困的根源。从物质层面对毕节试验区24年开发扶贫的发展特点进行考察研究,可见其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区域社区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其硬件力量、师资队伍以及整体办学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而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是实现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索"以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为导向,以动态的资源整合及合理布局为手段,构建多元、立体、网络化的社区教育超市体系的社区教育新模式。"成为推经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应时之需。  相似文献   

18.
对社区教育的涵义、类型、模式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温州城市社区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农村社区教育实际,对影响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电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接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全民学习时代的来临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国家和社会赋予了广播电视大学新的责任与使命。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接轨项目是广播电视大学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调整之一。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在论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接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以教学计划为载体,按照"单向转化向双向接轨过渡"的思路,分三个方面进行接轨研究,即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沟通,在职业指向性较强的专业中引入证书课程;非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沟通,非学历教育成果按照一定规则转化为电大学历教育学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向沟通,实现"考试即拿证,证书代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