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学校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发展新理念的要求,也是学校管理在新常态下的新审视。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和长远发展的核心,是适应当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教育"的资源整合,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创造了英语教育新生态。新生态的教育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针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普遍不高的现状,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养成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推动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互联网+”具有赋能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优势,但要实现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就需要形成“互联网+”教育新生态。该文在分析“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推动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机理的基础上,通过体系化的理论探索和十多年的广东“爱种子”项目教改实践,构建了基于“组织新生态-课堂新生态-质量新生态”的“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生态系统发展和要素优化,使乡村基础教育发生了学校、学生、教师、课堂、校长和教研“六个不一样”的变化,推动了乡村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187-190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对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协同创新模式为实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给实验教师创新性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国家战略部署下,"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促进技术大融合,构建教育新生态,对教师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如何提升新时代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专业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就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文章以"互联网+教育"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国家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互联网+教育"为主线的教育信息化事业不断蓬勃发展,利用互联网、电子书包等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教育信息化2.0是顺应社会环境应运而生的。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各中小学校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教学条件创建数字校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迎接新挑战和新机...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教育需求,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探索一条新路。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大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当今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在"互联网+"的挑战和冲击下,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迫切需要与互联网结合,改革原有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探索教育新路径。由李欣所著的《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书,基于思政教育基本理论分析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概况,从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教  相似文献   

9.
教师被人们推崇为知识的宝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曾享有很高的教育权威。现今我国进入网络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时代,赋予教师权威新内涵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迅速、获取渠道多样化导致知识中心转移,使教师失去知识权威地位;部分教师行为失当导致教师形象受损,学生叛逆心理严重等方面造成教师权威受到挑战。产生这些挑战的原因是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途径增多与其带来的思想碰撞。要应对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教师应适应变革,提升自身素养与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探索将数字技术与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构筑数智教育新样态,以数字化转型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基于学校核心价值定位数智教育的基点,构建助力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生态;二是搭建数智教育支架,以信息数字化支持课程整合、促进学教变革,构筑助力学生适性发展的学习新生态;三是依托信息数字化搭设“学教研训”平台,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当下时代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该时代下教育事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开发出新路径,以此来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探讨,首先说明"互联网+"对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分析出该时代下语文教学的新路径,不仅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一时代下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能够为其他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发新的教学路径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步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已成为新的发展目标。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已不能满足于常态化应用和浅层融合,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人的发展为本,以融合创新为要,助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时代内涵、目标指引、校本研修、智慧协同、发展评价五个维度同向发力,互融互通,在技术变革驱动力作用下,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出现了大学生对社会影响、教师权威、同侪压力的三重"沉默",面临"顺势而为"的机遇与"逆势而为"的挑战。应化挑战为机遇和动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互联网新阵地,提升教育主客体用网能力,强化网络舆情的收集引导,形成线上线下的育人合力,扎实推进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解读,对"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教师媒介素养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职业院校教师新媒介素养的"三三六九"理论框架,并通过发挥和整合政府中坚、职业院校核心、教师主导和社会辅助等四方力量,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新媒介素养水平,实现职业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美国普遍采用"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替代"职业与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TE),反映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与功能的变革.变革对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新要求.教师是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同应挑战,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与学校都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发展需求尚未被满足.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给学校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学校应在管理、资源供给、教学改革、教师研训、学习方式、学生评价、服务体系等方面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这一变化对高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互联网+"新常态下食品产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角度入手,分析食品专业现有课程与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提出重视"食品+"思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国性食品专业竞赛、培养"食品+"人才等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是美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典范,也是目前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主要形式.密西西比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以霍姆斯小组和全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会的思想为指导,以"蓝丝带新设计委员会"为依托,以"专业学校网络"为载体,以"6C"模型为合作框架,有效地构建起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生态体系,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协同创新.密西西比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过程中有关树立生态意识、做好基础设计、强调教学实践等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当前,以微信、QQ、微博等为主的社交软件和移动社交平台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软件的普及和移动社交平台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微时代",互联网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受到了年轻人尤其是广大高校大学生的欢迎,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探索与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领域展开相关研究:首先是对"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阐释,其次是对"微时代"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进行探索,最后对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催生出新的教育生产力,推动大学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教与学的新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为教师教学能力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发展变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回归教育初心和教学本分,真正实现以技术赋能教师角色的转变,全面提升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