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史研究为中心,分析了当前日本中国明清史研究的前沿与方法,探讨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的关系,强调历史研究要加强田野调查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史是正在构建及完善的历史学新兴分支学科,史料学是其亟待建构的基础领域。环境史学建立于传统史学基础上却又突破其框架及范式,具有既普遍又特殊的特点及视域。环境史史料学既具备传统史料学特点及基本理论、方法,也具有跨学科研究独具的特点,不仅重视传统史学推重的"二重证据",也重视实地调查(田野考察)资料、非文字资料及跨学科资料。在民族区域环境史及具体问题研究中,将不同类型史料结合应用,使环境史尤其民族区域环境史研究建立在可信可行的基础上,构建一门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史学科。  相似文献   

3.
4.
王炳社教授的《中国音乐隐喻史》一书,从音乐隐喻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中的音乐现象之隐喻内涵进行了深入发掘阐释。该书运用交叉学科的思路和方法,多维度挖掘音乐艺术思维特征。其研究音乐隐喻的切入点丰富多样,对传统音乐隐喻内涵的解读颇具开放性,为品读"弦外之音"提供了更多可能,所得结论颇具启发性。撰者牢握"声音之道与政通"的主线,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本质特征,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及其发展轨迹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真实是指人们能够达成共识的历史的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素的收集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野展开。从横向来看。历史学家要对某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所能关注到的要素进行考察,并受到语言等绝对能力、判断理解等相对能力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从纵向来看,历史学家要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所能关注到的要素进行考察,并受到历史事件的影响力以及所得历史资料本身的限制。历史的真实性总是相对的。以档案解读为主流方法的冷战国际史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真实性追求的主动性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学科,环境史注重研究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不仅与现代历史地理学以"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1]为主要课题的学科特点颇有相似之处,而且与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注重反思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学术传统和思维方法,也存在重要关联,尤其是清初历史地理学家在"以史经世"思潮视野下对人事与自然地理环境之相互关系及对历史变迁之影响所作的深入探研,对于环境史学者而言,颇值得参鉴。  相似文献   

7.
"师范教育"一词来源于汉代思想家杨雄<法言>中的"师者,人之模范也",一直以来作为我国师资养成、教育的专业用词,其相应的理论、实践及制度都冠之以"师范教育".现在通称教师教育,出现于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作为教师职业的培训及教师专业的陶冶、养成的专门教育机构,即师范学校、师范大学也逐渐作为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制体系及管理制度中占居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发达的科技、民族气节、维护统一、革命斗争传统等八个方面,挖掘了富含在《中国古代史》学科中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学科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高等学校中共党史课的教学怎样适应新的情况进行改革,近几年来,不少党史教师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但是可贵的成果。清华大学自1980年以来,将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边实践、边改进,受到学生的欢迎。北京医科大学等校的党史教学,或增加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或增加对北洋军阀、国民党蒋介石反革命历史的介绍,帮助学生加深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效果良好。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广大党史教师增强了改革党史课教学的信心。不久前,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规定在高等学校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的必然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共党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广大党  相似文献   

10.
因地理位置和办学定位不同,各院校在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内容取舍方面也有差异。河西学院在历史专业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河西区域历史是非常必要的,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古籍整理,特别是敦煌文献的整理,属于高难度的学术基础工作,目前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也各有利弊。本文作者以自己从业三十年的切身体会,对敦煌文献整理中的规范问题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并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可供借鉴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史是近年史学界较为关注的一种新型史学范式。就中学历史教育而言,亦可作为建构历史情境及整合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以改革开放史的教学设计为切入点,以日常服饰的流变为线索,探索如何应用日常生活史的视角和方法来实现社会和普通人在重大历史环境下的交错互动。研究认为,日常生活史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层次拓展:其基本出发点符合当前唯物史观的理论实践方向;有利于立体地为历史学习者建立时空观念和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在引导图像史料、口述史料等新型史料系统性运用的同时,增进历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直通家国情怀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环境和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特大沙尘暴作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已成为破坏生态与环境的一个突出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沙尘暴灾害产生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之中,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现象,而且具有生态经济性质。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成为诱发沙尘暴的重要人为因素;另一方面,特大沙尘暴灾害既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破坏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对人类社会的生态进化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为考察线索,检讨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历史”话语的纠结以及文学史反思的向度。文中暗示,文学史反思的某些困难来自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结构,文学史的可能性和知识有效性也只能来自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局部批判”。  相似文献   

15.
陈勇 《培训与研究》2007,24(7):100-102
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倡导以文本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注重选文的整体性、典型性、比较性和时代性,是一部继承国内英国文学教学优良传统,融合最新研究成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优秀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浩繁精深,形式纷繁多样,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祖国文化遗产。在当今的文化重构的背景下却遭受冷遇,出现"失语"症状,学生普遍反映冷淡,"批评史"变成"批评死"。对于这种现状,从教学的层面看要转变教学原则:既要注重批评元典也要进行现代阐释,使学生看到其有当下价值;既要注重批评元典也要揭示其诞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觉得其有趣味。在有用又有趣的前提下,学生才会亲近她,批评"死"才会"活"过来,也只有这样,"失语症"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历史学家,非常重视史学理论的探讨,《中国历史研究法》是其史学理论的代表作,介绍了梁启超关于史学理论的具体思想,包括史学意义及其范围、史之改造、史料观、史料论述等方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之载体,对研究语言文字之学问进行"史"之构建,即是文化共时、历时系统之构建。胡奇光先生著《中国小学史》,以文化为切入点,对材料庞杂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之"小学"进行"史"之构建,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小学研究的新动力和巨大便利。在现今学术规范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小学史》,以期对重新构建"小学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课程意识主要是指教师教什么的意识与怎样教的意识。当前多数高校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史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为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应建立促进历史学科教师课程意识生成和转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师应对教学决策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审视,树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