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信息技术逐步进入了中小学课堂。但是,通过听课和问卷调查发现,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观念滞后。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出现“用技术取代教师”或“用技术控制教学”等现象。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就是转变了观念,完成了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换,出现了由传统教学的“满堂问、满堂灌”变为“满堂看”的现象。二是知识和能力欠缺。有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仅停留在简单使用幻灯片等初级阶段,缺乏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综合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院初建,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既有参加高考的正常高中毕业生、也有一部分来源于中职学校的生源,还有一部分五年一贯制的生源。其中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自卑心理比较强,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这一切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面对无法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笔者在高聚物生产技术教学中,正视教育对象的入学基础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以“须、够用、实用”原则,以“选内容、淡化推导、加强应用、突出能力”宗旨,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体”角色。学习能力是学生主体开展有效知识探索、问题解答、素养增强以及思想树立的重要条件和基础。长期以来.许多数学教师都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都出现“事倍功半”的教学成效,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将能力教学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讨厌数学课,出现一部分对数学惧怕,学不会的“弱势群体”,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些“弱势群体”时刻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转化差生,是数学教师不可回避的责任,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谈谈自己兼顾“弱势群体”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5.
罗慧芳 《教师》2011,(30):74-74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可避免出现了一部分数学“学困生”。一些老师对于这些学生并没有重视起来,导致学生成绩落后,严重影响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且制约了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面对如此现状,本文从学困生成因出发,提出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话虽然是针对整个教育而言,但是我认为,它也给初中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不是筛子,更不是“英才教育”.因此,教学中必然有一部分数学上的“慢生”出现,我们应该向他们倾注爱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获得该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人性化教学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中.下面仅以我对数学作业的人性化批改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初中数学教育有着极其重大的责任。但现在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大班额教学”,在教学中,一般都是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训练、统一考试、统一评价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有的同学吃不饱,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影响了这一部分学生特长的发展;而有的学生吃不了,长期消化不良,致使这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1树立个性教育的教学新理念1.1个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依据1.1.1个性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未来教育的主要特征。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主动发展时,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与民主,也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为科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学校教育毕竟是群体教育,学生的数学表现存在差异也是数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部分“数优生”和“数困生”。所渭的“数困生”是指相对于有较强能力和中等能力的学生学习数学显得困难重重。理解教师的讲解有困难或题目超出他们所掌握的标准形式的范围就不会解。我们把他们称为“数困生”。“数困生”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人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出现了小学与中学教师相互抱怨的现象。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该活动就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船长》和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两篇课文的教学,分别组织相应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展示,课后组织相关的讨论,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提出“渗透”与“深入”两个衔接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在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即教师的教学,一方面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一方面又超出了另一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术时出现“吃不饱”、“吃不消”的两极现象,没有考虑学生心理方面的个性差异,缺乏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师大的朱小曼教授在《素质教育,世界性的教育思潮》一文中指出:我们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偏差,他们偏重教学教育中的认识活动,而忽略教学教育中的情感活动,只重视开发“智商”,而忽略开发“情商”。这种片面化的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尖子学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个人兴趣爱好被抑制,身心自由发展的机会被剥夺,生活热情消退;同时,更使大部分普通学生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失败者、生活道路上的受挫者,而无论是哪一类人  相似文献   

13.
刘静梅 《课外阅读》2011,(4):166-166
人教版数学新课标教材的出现,一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实施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使得文化基础课学习已经没有普通高中那样重要。退之而成为“副课”。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工作重心由文化课教学向专业实践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外生活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我多次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加选择地从街头租书摊弄来大量的武打、言情及网络次品书,在不分时间、场合的抱读,沉浸于其中。  相似文献   

15.
刘素芳 《天津教育》2023,(10):110-112
<正>“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学科教学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语文学科教育不仅要以校园为主阵地,调整课内外教学节奏,还要将“五育”融入学科教育中,使语文教学的重心由“知识本位”“成绩本位”逐渐向“素养本位”“能力本位”转变。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需承担的教育责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予以充分重视,借助语文教学为劳动教育赋能。本文以“双减”为教育背景、以语文学科教育为主阵地、以发展学生劳动能力为教学目标,探究劳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工作从来不可能让学生“齐步走”,都成为十分优秀的学生,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如此。今天,在教师的成长中,让一部分教师先“名”起来,是多数学校和地区的共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常规工作,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升课堂实效的关键。可是。在当前的备课活动中,教师却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传统的备课只定格为课前教学设计.并把它定位为不可更改的“铁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致使“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情况的出现,从而造成了教学的压抑和失败。那么,怎样备课才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反思可以成为有效备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分层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穿新鞋走老路”,不尊重数学教育规律。不重视数学教育的科学化的现象。数学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开创属于他们的新天地.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一切工作要尊重科学,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正>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解决”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指向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直接途径。问题教学不拘泥于生物学科某一部分学习内容的范围,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决定了这种方法在教学中非常有效。与传统的讲授方法相比,问题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