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合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学术语境和叙事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文体、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研究文章进行归纳,揭示出《左传》叙事研究的思路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左传》的叙事艺术巧妙而又独特。通过深入细致的探索,发现《左传》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叙事手法、叙事角度、叙事特点、人物塑造、叙事记言五个方面表现出来,《左传》的叙事艺术也由这五个方面推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同时,《左传》成熟的叙事艺术对我们研究先秦叙事文学叙事艺术的演变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家传《春秋》侧重点各有不同,宋朱熹《朱子语类》中说:“《左传》是史家,《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宋叶梦得《春秋传序》也说:“《左传》传事不传经,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公羊》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既是历史著作,必定重在记述历史事实,讲究叙述历史事件和描写历史人物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左传》叙事研究的特征是:传统的文章技法与现代阅读体验的结合,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结合,史学视角与文学思维的结合,叙事学内部多重视点的结合。这种研究特征在日后也将成为《左传》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叙事学理论,建构中国早期叙事学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左传》叙事方式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第一,受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时间观念的影响;第二,受《春秋》编年体例的直接影响;第三,受史官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7.
8.
预叙的基本特征是时间上的前置,其最早形态是一些占卜艺术。吉凶未至,先有了或吉或凶的预兆。预叙作为一种打破时序的叙事模式具有叙事美学特征。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五种预叙形态:一是自然现象发生后的预见性叙述;二是对人感官及精神面貌的预见性叙述;三是从各种经验教训中进行的预见性叙述;四是"赋诗言志"的诗体现的预见性叙述;五是对占筮与梦的预见性叙述。  相似文献   

9.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0.
《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相协和是一个关系到《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重要问题,故争论双方都对这种不合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无法达成共识。绕开《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问题,从比较中立的立场出发,《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左传》叙事既有解释经义的功能,又有表达叙事者自身历史认识与评价的功能,超出了“春秋大义”的限定,从而导致《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之间存在张力与不合,并使得《左传》叙事在后世义理的标准下遭到严厉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记了许多背景相似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中不同人物的言行凸现了人物个性 ,表现了不同地域的人文特色 ,展示了春秋时期社会思想形态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2.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对历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左传》又被称为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奠基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综观《左传》全书,描绘家族人物群像成为作者思想倾向和审美追求的主要载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左传》描绘的家族层面加以论析.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纵向描述,展示各家族的演变过程;2.从伦理道德角度进行横向审视,写出善恶不同的家族;3.从建功立业方面描写不同类型的家族;4.从内在气质上写出家族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虽然《左传》叙事的文学性与历史真实性是一种彼此互构的关系,对于《左传》成书有至为重要的作用,但《左传》的这种文学性对历史真实性的消解,使《左传》叙事游离于文学与历史真实之间,使得《左传》虽有史之用,而非史之体,使得《左传》既不属于纯粹的文学著作,也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4.
《左传》被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其中又以预叙为其叙事主要特色。预叙主要分为人事预言与诬梦预言,这些预言体现了春秋时期的“天道”思想,在功能上起到了教化、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左传》开启了我国叙事艺术的先河。《左传》叙事中反映出的时间观念:时空定位的宏观格局与寻求过程描述导致的虚构参与以及情节编排服务于意义生成的现象;叙事秩序中的顺序与方向所映射出的线性观与循环观的共融状态;由其文本断限和缀段组合完成的对时间人为的意义把握。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的典范,对我国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客观叙述和限知视角两个方面对其叙事角度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左传》叙及的女性人物有一百五六十人,但几乎没有塑造出丰满的形象,《左传》文本中的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属于沉默者。本文着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左传》男性叙事话语对女性的有意忽略。  相似文献   

18.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9.
《左传》对灾异、卜筮、梦象等神秘事件的描述,既是春秋时期巫风盛行的真实反映,又融合了作者“崇礼尚德”的理性精神,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对历史发展动因的思考.天命与道德合一的历史叙述,使《左传》呈现出“巫史交融”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